楊漢英的祖先原本是太原人,唐季南詔陷播州的時候,他祖上有一個叫楊端的人,應朝廷招募參軍,此后步步高升,最后竟然帶領軍隊光復了播州。當時皇帝為嘉獎其功績,干脆就命他成為播州土官,官位世襲,一直到五代的時候都是這樣。
播州土官的職位傳到第五代楊昭這兒的時候,因為楊昭沒有兒子,于是從族中過繼了一個子嗣繼承官位,這個人就是楊貴。
職位傳到第八代楊粲那兒,又歷經楊粲的兒子楊價,楊價的兒子楊文,楊文的兒子楊邦憲。這個時候已經是宋朝了,所以從楊粲這兒開始,就已經入宋朝為官,領的是播州安撫使的職位。
至元十三年,蒙古帝國鐵騎踏破都城,宋朝亡國。楊邦憲受元世祖忽必烈傳召,于是帶上版籍內附,授龍虎衛上將軍、紹慶珍州南平等處沿邊宣慰使、播州安撫使。四十三歲的時候,楊邦憲去世,元朝朝廷推忠效順功臣、平章政事,追封播國公,謚惠敏。
楊漢英是楊邦憲的兒子,楊邦憲去世的時候,楊漢英才五歲。至元二十二年,楊漢英被母親田氏帶往上京,隨后在大安閣接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召見。
忽必烈將楊漢英喚到御座前,看了好一會兒,又摸了摸楊漢英的頭,對左右大臣說道:楊氏母子孤寡無一,又對國家忠心耿耿,不遠萬里前來朝見,朕十分感動也憐憫母子二人的孤苦。于是后來便讓楊漢英襲了他父親的爵位,錫金虎符,又賜名賽因不花。于是楊漢英后來便以賽因不花稱之。
等到賽因不花與母親辭別離開的時候,忽必烈又是好一番賞賜。專門讓宮人為兩人設踐行宴,賜金幣彩繒,賚其從者有差。
至元二十五年,賽因不花再次覲見忽必烈,當時他已經十二歲。面對忽必烈的詢問,他條理有序,應對明敏,讓忽必烈連連稱贊。同年賽因不花改安撫司為宣撫司,授宣撫使,尋升侍衛親軍都指揮使。
忽必烈去世之后,元成宗繼位,賽因不花兩次入朝覲見,贈謚二代。大德五年,宋隆濟及折節等叛。當時湖廣行省平章劉二拔都、指揮使也先忽都魯與賽因不花奉命率兵前往討伐。賽因不花率兵出播州,不久就與敵軍遭遇,大破敵軍。
后來賽因不花前駐蹉泥,叛賊率軍前來突襲,雖然己方勢力稍弱,但是賽因不花卻絲毫不懼,領兵奮力廝殺,一直等到大軍前來支援,將來犯敵軍打的四方潰散。賽因不花乘勝追擊,殺敵無數,所獲物資不可勝計。
同年七月,賽因不花率軍進攻屯暮窩,賊眾復合,又與戰于墨特川,大破之。戰爭到了這個地步,叛軍的優勢已經蕩然無存,被滅只是早晚的事情。賽因不花連番的奮勇殺敵,讓叛軍首領折節十分京劇,最終選擇了投降。因為這場戰役的勝利,等到賽因不花再次入宮覲見的時候,已經升任資德大夫。
至大四年,賽因不花加勛上護軍,詔許世襲。后來播州有南盧崩蠻內,賽因不花暨恩州宣慰使田茂忠率兵討之,最后在軍中因病去世,享年四十歲。
賽因不花去世之后,元朝朝廷追贈其為誠秉義功臣、銀青榮祿大夫、平章政事、柱國,追封播國公,謚忠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