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新生入學,302室住進八位女生。當晚,各人報了生日,便有了從大姐到八妹的排序,盡管都是同庚。
不久,大姐王玲的老爸來看女兒,搬進了一個水果箱。打開,便有十六個碩大紅艷的蘋果擺在了桌面上,每個足有半斤重,且個頭兒極齊整。王玲搶著把蘋果一字擺開,再讓大家看,眾姐妹更驚奇得閉不上眼了。原來每個蘋果上還有一個字,合在一起是:“八人團結緊緊的,試看天下能怎的!”之后便笑,一幢樓都能聽到八姐妹的笑聲。王玲得意地告訴大家,說家里承包了果園,入夏時她老爸就讓果農選出十六個蘋果,并在每個蘋果的陽面貼上一個字或標點符號,秋陽照,霜露打,便有這般效果。這是老爸早就備下的給女兒考上大學的賀禮。五妹張燕是遼寧鐵嶺來的,跟趙本山是老鄉,故意學著那個笑星的語氣對王玲老爸說:“哎喲媽呀王叔,您老可真講究啊!”眾人再大笑,“講究”從此便成了302室的專用詞語,整天掛在了八姐妹的嘴上。第二個來“講究”的是三姐吳霞的媽媽,帶來了八件針織衫,穿在八姐妹身上都合體不說,而且八件八個顏色,八人一齊走出去,便有了“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的效果。吳霞說,媽媽在針織廠當廠長,這點兒講究,小菜一碟。年底的時候,二姐李韻的家里來了“欽差”,是爸爸單位的秘書,坐著小轎車,送給大家的禮物是每人一個皮挎包。女孩子挎在肩上,可裝化妝品,也可裝書本文具,款式新穎卻不張揚,做工選料都極致,只是都是清一色的棕色。但細看,就發現了“講究”也是非比尋常,原來每只挎包蓋面上都壓印了一朵花,或臘梅或秋菊等,八花綻放,各不相同。每有家長來,默不作聲靜坐一旁的是七妹趙小穗。別人喊著笑著接禮物,她則總是往后躲,直到最后才羞澀一笑,走上前去。所以,分到她手上的蘋果,便只剩了兩上標點符號,落到她肩上的挎包則印著扶桑花。有人說扶桑的老家在日本,又叫斷頭花,那個桑與傷同音,不吉利,便都躲著不拿它。每次,在姐妹們的笑語喧嘩中,默默無言的趙小穗總是很快將一杯沏好的熱茶送到客人身邊,并遞上一條熱毛巾。平日里,寢室里的熱水幾乎都是趙小穗打,掃地擦桌也是她干得多,大家對她的勤謹似乎已習以為常。大家還知道她的家在山區鄉下,窮,沒手機,連電話都很少往家打,便沒把她的那一分“講究”掛在心上。一學期很快過去,放寒假了。眾姐妹興高采烈再聚一起的時候,已有了春天的氣息。那一晚,趙小穗打開旅行袋,在每人床頭上放了一小塑料袋葵花子,說:“大家嘗嘗我們家鄉的東西,是我媽我爸自己種的,沒有一點兒農藥和化肥,百分之百的綠色食品。”葵花子平常,可趙小穗送給大家的就不平常了,是剝了皮的仁兒。一顆顆那么飽滿,那么均勻,熟得正是火候而又沒一顆裂碎,滿屋里立時溢滿別樣的焦香。
李韻拈起一顆在眼前看了看,說:“葵花子嘛,要的就是嗑時那分情趣,怎么還剝了?是機器剝的吧?”趙小穗說:“我爸說,大家功課都挺忙,嗑完還要打掃瓜子皮,就一顆顆替大家剝了。不過請放心,每次剝之前,我爸都仔細洗過手,比鬧‘非典’時洗手過程都規范嚴格呢。”王玲先發出了驚嘆:“我的天!每人一袋,足有一斤多,八個人就是十來斤。這可都是仁兒呀,那得剝多久?你爸不干別的活兒啦?”趙小穗的目光暗下來,低聲說:“前年,為采石場排啞炮時,我爸被炸傷了。他出不了屋子了,地里的活兒都是我媽干……”吳霞問:“大叔傷在哪兒?”趙小穗說:“兩條腿都被炸沒了,胳膊……也只剩了一條。”
寢室里一下靜下來,姐妹們眼里都噙了淚花。一條胳膊一只手的人啊,蜷在炕上,而且那不是剝,而是捏,一顆,一顆,又一顆……張燕再沒了笑星般的幽默,她啞著嗓子說:“小穗,你不應該讓大叔……這么講究……”趙小穗喃喃地說:“我給家里寫信,講了咱們寢室的故事。我爸說,別人家的姑娘是爸媽的心肝兒,我家的閨女也是爹娘的寶貝……”那一夜,愛說愛笑的姐妹們都不再說話,寢室里靜靜的,久久彌漫著葵花子的焦香。直到夜很深的時候,王玲才在黑暗中說:“我是大姐,提個建議,往后,都別讓父母再為咱們講究了,行嗎?”“講究”時常會被人略含貶義地來使用,因為講究常常離不開有價物品。本文的作者卻賦予了“講究”更多的含義。這里有父母把對子女真情關愛種在果樹上,編織在衣衫中,裝在挎包里的各種各樣講究的方式。但這些講究都帶給了姐妹們相對的物質滿足。這本沒有什么不好,但隱約中似乎缺少了點什么。七妹小穗打開了我們對講究的認識視野,她的講究凈化了講究的物質意義,突出了講究的精神內涵。作者不著痕跡地使用了比較。先是將大姐、三姐的父母和二姐家派來學校的“欽差”表現出的講究,大大地渲染了一番,又在這渲染中點出表現主題的“一杯熱茶”“一條熱毛巾”和做這些事的七妹小穗。接著又讓小穗從家中帶來了她家的“講究”——每人一袋剝去外殼、大小均勻、沒有破碎、熟得正是火候的葵花子。除了這些之外,小穗還特意交代了父親每次剝葵花子是執行了嚴格地洗手程序和父親雙腿受傷,只有一條胳膊的傷情,更襯托出天下父母對兒女一班無二的關愛之情。同樣是講究,同樣是講究對兒女的愛,而講究的程度在讀者心中已有了輕重的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