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在南海邊上的一個山區里不出產牛,這里的人也都沒見過牛,山區有個年輕的小伙子叫昭支顯。
有一天,一個人牽來一頭幢牛,像獒犬那么大。牛角像蠶繭和栗子那么大。昭支顯驚恐地問:“這是什么東西”有人說:“這叫幢牛。”昭支顯只見過一種叫貌牛的木雕,有八寸多高,一尺那么長,比牛小多了。于是,他就把這頭幢牛買了下來,逢人便夸這頭牛多么的大,是天下無雙的。
他喜歡買牛的名聲越傳越廣,不斷有人到他家登門拜訪,先后有人向他推薦了三頭牛,一頭三百斤,一頭六百斤,一頭一千斤,他都一一買下了,心里十分得意,認為自己的牛是天底下最大的牛。
又過了一些天,有個叫梁都之舟的人來拜訪他。他牽出體重一千斤的那頭牛,向梁都之舟夸耀說:“你見過這么大的牛嗎”
梁都之舟說:“這還不算大。合浦一帶有一種犁牛,頸項上的肌肉隆起,頷肉下垂,體重有三千斤。你何不把它買來呢”
昭支顯一聽,連忙派人趕到合浦,又把犁牛買回來了。見了犁牛他驚嘆不已,連連說:“像這樣的大牛,難道還有比過它的嗎”他高興得手舞足蹈。
另有一天,公孫伯光來拜訪昭支顯,昭支顯牽出犁牛來,讓他判斷一下這頭牛是否是最大的牛。
公孫伯光對他說:“這還不算天下最大的牛。我聽說岷山和峨眉山的山谷里有一種擎牛,它的體重有七千斤,你何不把它買來呢”
昭支顯聽到公孫伯光的話,半信半疑,不相信吧,別人推薦的幾頭牛,從三百斤到三千斤,確實一頭比一頭大;相信吧,三千斤的犁牛已經夠大了,怎么會有比它還大一倍以上的牛呢于是他便說:“有這么大的牛嗎我要親自去驗證一下。”
于是昭支顯告別家鄉,從南海邊上,長途跋涉,走了好長時間才來到岷山和峨眉山的山谷里。到那里一看,輦牛果然像公孫伯光所說的那么大。
昭支顯深有感觸地說:“假如不是別人告訴我,我始終認為幢牛是天下最大的牛,還為此而驕傲自大呢!”
人生哲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如果一個人孤陋寡聞,盲目驕傲,必然得出錯誤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