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有一個姓田名炎強的懶漢,在大集體時,不出工,老是跑診所。自從實行責任制后,種田的重任先是落在年邁的父母身上,父母離世后,就由妻子承擔種田的重任,由于沒有家務肥,又無錢購買化肥,打下的糧食只夠吃半年,不足部分就由妻子帶著獨生子外出要飯,一家三口人在家吃飯的時間不足半年。
田炎強的父母在世時,他花的錢全是父母給的,父母離世后全靠妻子去乞討,來維持生計。要是妻子不給錢他花,他就拿家里的東西出氣,先是將水缸砸去了半邊,這半邊水缸一用就是十幾年,隨后他用挖鋤將灶挖去半邊,這半邊灶也辛辛苦苦工作了十幾年,最后將鍋蓋摔去了半邊,這三個半邊陪著這一家人艱難地度過了十幾年。
這三個半邊也為村干部大傷腦筋,每次照顧首先為田炎強考慮,照顧的錢一上手,他就拿去買酒了,沒有去添置被他損壞的水缸、灶和鍋蓋。幸虧他家遠離村部,來回要走十幾里山路,不然民政干部會上他家去了解民情,會指責村干部不關心特困戶的生活。有一次鄉駐村干部心血來潮,去了他家,目睹了家中的三個半邊的慘景,家里沒有能坐的東西,就算有也不敢坐,地面太臟,跟垃圾場差不多。兩間屋子潮濕、陰暗,還彌漫著一種說不出的怪味。那位駐村干部在門外看了,搖著頭說:“這掃地不花錢的,俢灶只要土磚,泥巴也不用花錢,不動手就是懶,這家人不用照顧了,他的懶就是照顧造成的。他喜歡告狀,就讓他去告吧,只要是上級來人實地考察,就會真相大白的。”
他的兒子到了讀書的年齡時,上級撥專款供孩子讀書,誰知錢上手后,又被他拿去換酒了,欠學校的不交,他的孩子換了好幾所小學,后來人家只要了解情況就拒絕接收他的孩子。他的孩子在我的手中讀了半年,由于村辦小學撤掉了,孩子徹底失學了。
由于田剛失學后跟著母親下鄉要飯,兒子很父親,妻子很丈夫,外出了一個多月,沒有回家,田炎強由于太懶了,不愿弄吃的,活活的餓死了,沒有辦法找到妻子兒子,堂兄弟幾人用稻草裹著尸體,送到山上,挖了坑埋下了。
田剛和母親回家后,沒有流過一滴眼淚。十二歲田剛告訴母親:“父親死得好,以后我掙錢養家,娘也不用外出要飯了。王老師曾經告訴我;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創造。我一定要用自己的雙手建設好家庭,讓娘過上幸福的生活。”
年紀小小的田剛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犁田時扛不起鐵梨他請母親幫忙,耙田他能動手。插秧,他和母親動手插。他利用靠山的機遇 養羊,養牛,搞養殖業。就在當年,田剛將兩間房子粉刷一新,添置了飯桌、椅子,買回了彩電,至于那三個半邊早就革新了。
到了十五歲,他跟著叔父去石料廠干活,這一干就是三年,手頭有了積蓄,他買回二手的碎石機,自己單干,當起了小老板。
到了二十歲,田剛就在自己的老屋傍邊掘了一塊宅基地,他做好了建樓房的準備工作。就在這時,鄉村公路修到了他的家門口,他拉回了灰砂磚,沙子、水泥和鋼筋,還準備了木料。
花了半年的時間,兩層都有兩室一廳、一衛生間,第三層蓋的是紅瓦,室內裝修一新的樓房竣工了。
在田剛家做小工的一小工,主動提出將自己的患有輕微的神經病兒女許配他,只要他給4萬元錢,就可以跟他的女兒結婚。田剛說:“我和你的女兒沒有見過面,不知您的女兒是否看上我。如果您的女兒愿意嫁給我,我是沒有意見。”
田剛與那姑娘一見面,雙方都看上了對方,婚事很快就定下來了。
田剛的幾位堂兄主動籌借4萬元錢,交給了他,他拿著錢去岳父家提親,岳父的兄弟姐妹早就聽說田剛是個勤勞、能干、爭氣的孩子,他們都同意與田家結親。
田剛與姑娘結婚以后,很快懷孕了。妻子在懷孕期間,神經病沒有發作,直到兒子降生時,妻子好像真正成了正常人。
如今,田剛的兒子已滿三歲,他的妻子自從進了他家的門沒有犯病,有人開玩笑說:田剛的父親一死,好運就來了。其實田剛的父親在世時,嚴重的制約了家庭的發展。如果田剛走的是父親的老路,田剛的家庭會有喜事發生?有句俗話說得好:田在人種,是在人為。做人首先要有愛,要勤勞、吃苦、能干,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