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周至縣尚村鄉張寨村村民杜戰盟來到渭河邊打撈浮柴,當他涉水來到一米多深的河里,突然感到右腳踩著一大塊軟綿綿肉乎乎的東西。“呀,這是啥呀?”他驚叫一聲,爬到岸上。“哼,怕什么,我要搞個清楚。”他順手拿起竹竿用力將腳下踩到的東西拖到岸邊的沙灘上,一看,原來是一堆“爛肉”。
第二天下午,杜戰盟和村里兩名青年再次來到渭河邊,發現那堆“爛肉”還放在原處,旁邊多了幾只死鳥和死魚,這些夭折的小動物已經腐爛,身上爬滿了紅頭蒼蠅,而那堆“爛肉”卻始終沒有蒼蠅去騷擾,也聞不到異味。“這爛肉怪呀,這么長時間了,不腐爛,不發臭,來,我們把它弄回去。”
杜戰盟和那兩個青年把爛肉抬到杜戰盟家里,天已黑,他們又累又餓,杜戰盟叫兩個青年從“爛肉”上切下一塊煮起。哈,氣味還真香!他們又割下了一塊,放入油鍋炸熟了吃。“真好吃,還真沒吃過這種東西!”杜戰盟贊不絕口,用秤把剩下的“肉團”稱了一下,足有23.5公斤。
“爛肉”吃過,安然無恙。三天后,杜戰盟又想吃那肉,到地窯一看,爛肉沒變味,還奇跡般地變大了,一稱有35公斤了。這簡直神了,他向有關部門報告了這一情況。
西北大學生物系教師楊興中得到這一消息,趕到杜戰盟家,看到那個奇怪生物形如海蚌,長75厘米,寬50厘米,通體為褐黃色,局部呈珊瑚孔狀,肉部肌體顏色純白,有明顯分層,手感比較柔軟。成年累月從事生物教學和研究的楊老師也弄不明白眼前的這個“怪物”到底是什么,他只好割下幾塊,作為標本帶回學校進行研究。
事過不久,當時的西安市市長崔林語得到這一消息,立即指示有關單位進行鑒定。成立了以西北大學生物系牽頭,有生化、生理、動物、植物、細胞、微生物、真菌等方面的13位專家參加的攻關小組,對“不明生物體”進行了測定。專家們認為“不明生物體”既有原生動物的特點,也有真菌的特點,是活的生物體。是世界罕見大型粘菌復合體。在世界上算首例發現,這對“生物肉”的研究有重大突破,在不久時間內,市場將會出現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生物肉。我國城鄉將建成一批生物肉工廠,我們的飲食食品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