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帶了張良的書信,一路順利,騎馬來到霸上。剛巧街上有劉邦部下正在招兵買馬,他便下馬,仔細觀看,一邊看,一邊復思索到:我是走上前去報名當兵,還是帶著張良的書信去見劉邦?想來想去,覺得還是不見劉邦的好,心中暗道:我現在何許人也,見了劉邦,他若小人,看我背叛項羽,一定會百倍小心的防我,搞不好不得重用,還會招來殺身之禍。我若當個小兵小卒,不顯山露水,還能以待時機再作打算。于是,便到集鎮上賣了馬,提著寶劍,前去報名參軍。
韓信沒有拿出張良的“薦書”,在劉邦軍營里當了一名普通的小兵。一眨眼三個月就過去了,在軍營里,屬韓信個子最為高大,力氣最為壯捍,人又聰慧,又俠肝義膽,身邊的幾個小兵,都十分的恭維他。他年齡雖小,可大家都以長兄之禮待他,韓信也不負眾望,也時常為弟兄兩肋插刀。
一天夜里,韓信一個和他十分要好的兄弟一塊聊天,那兄弟說:“我當兵實屬無奈,原本自己一家人挺好的日子,村里一個惡霸家的公子,看上了我剛過門的媳婦,于是,惡霸設計霸占了我家的田園房產,并找茬害死了我家爹爹,搶去我剛剛娶回的媳婦,我和母親找他理論,結果被官兵捉拿,后來母親死于監獄,我被劉邦軍救出,可無家可歸,只好從軍。”韓信一聽十分的惱怒。第二天,他召集了十二個平時和自己要好的弟兄,密謀:一定要殺掉那個惡霸一家,為兄弟一家報仇。計劃妥當之后,一天夜里,韓信等一行十三人,騎馬駛出軍營,來到那個兄弟原來居住的村莊,不用分說,沖進院子,見人就殺,把那惡霸一家幾十口滅個精光。
事后第二天,軍營里得知有人夜里私自帶馬隊出營,嚴查此事,結果一切敗露。不幾日案情被劉邦軍軍管組查實定案:韓信等十三人私自行動,并濫殺無辜,其社會影響之壞,罪過嚴重,應當斬不舍。
一個飛雪漫天的午時三分,一行十三個壯士被五花大綁,推上了斷頭臺。監斬官一聲令下,一個個人頭剎那間像西瓜一樣在地上轱轆。也許是天意,斬殺韓信的劊子手,卻手慢了那么一點點,給了韓信仰天大吼的機會,只聽韓信大吼道:“大王不是要奪天下嗎,怎能先斬壯士?“剛巧夏侯嬰路過,聽此喊聲,忙大呼道,“慢!”劊子手收了刀,夏侯嬰來到刑場把韓信細細打量一番:此人個子高大,十分壯捍,觀其相貌不凡,聽其語言豪邁,面對砍頭依然臨危不懼,心想:此人的確是壯士,聽他的叫喊,也的確有些道理,還是留下的好。于是,來到監斬官跟前說道:“此人不能殺,帶回獄中,以后定能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