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難忘的春節一篇作文 以難忘的春節為主題的作文篇一
在蛇年春節里,我家除夕夜的年夜飯和別人家一樣富足豐盛,有大富大貴的白切雞、吉祥如意的扣肉、富足有余的五柳魚、團團圓圓的釀豆腐等家庭傳統菜肴,這些老花樣是鎮桌之寶,哪怕不吃也要做好擺上桌。碩大的餐桌中央的火鍋熱氣騰騰,散發出雞湯味、蘑菇味、海鮮味。人們下筷最多的還是爽口的芙蓉酥、時令的春卷、綠油油的青菜……大家都認為菜越多越好,最好是幾天都吃不完,這才叫過年。傳統習俗講的是年味,年年有余才會興旺,剩了表示來年有得吃,所以年夜飯家家戶戶都是預多不預少。可是要是天氣不好,翻南風,吃不完的食物就容易變質,造成浪費。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平時每天吃的都像過年一樣,大魚大肉,在人們的舌尖上幾乎沒有了誘惑。吃,有了很大的變化。同時,人們還充分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從舌尖上開始自我約束,以清淡、低脂為主,形成從舌尖向足尖上的轉移,邁開自己的足尖向鍛煉要健康。政府也號召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要求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形成環保節約的新風尚。我們知道,實際上在全世界很多國家,節約食物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澳大利亞人自助食物在手中,吃完才上新食物;墨西哥人不愛面子愛打包。而我國自古對食物就有節約的習慣,戰國時期儒家學派代表孟子曰:“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我們為何不借鑒呢?不浪費食物,最好就是從我們家庭的餐桌做起,做到不剩飯、不剩菜,不浪費食物,吃多少做多少,養成不浪費糧食的良好習慣。
年初三,我們家族聚會的餐桌上,就比以往有所改變——雞鴨魚肉的盤子比往年小了,量也少了,而青菜多了。大家都認為重在感情交流,吃是次要的。以往認為吃剩了打包沒有面子,如今隨著社會觀念的改變,大家都樂意把吃剩的菜打包帶走,共同享受節日聚會帶來的快樂。
舌尖上的春節,給了我們美滿幸福的感受,讓我們有時間和家人、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忘掉壓力,忘掉煩惱,開開心心享受舌尖上帶來的歡樂。而同時,環保節約正成為大家的共識,節儉成為時尚,健康成為生活的新目標。
難忘的春節一篇作文 以難忘的春節為主題的作文篇二
放寒假了,也意味著新年快到了,一聽到新年,立刻想到的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飯。我們打算去姥姥家過年。
到了姥姥家門前,我看到那門前的楊柳,依舊沒變;那只有一層的瓦房,依舊沒變;那面四周有綠色的青苔的墻,依舊沒變;那只忠誠的小狗,依舊沒變;那只又肥又可愛的小貓,也依舊沒變……如果你是一位游客,肯定覺得這是一座古老的院子。
鄉村的空氣總是最好的,早上陽光明媚,藍天白云。中午好像大地鋪上了金黃色的地毯,陽光照射著,非常溫暖。一天中最美麗的時刻就是黃昏,天空中的白云像是被染上了顏色,有紅色,黃色,橘色,紫色……但這美麗的景象,只能維持幾分鐘。夜晚的天空也很美麗,星星亮極了。
我和姥姥去街上買年貨,街上很熱鬧,人山人海。賣冰糖葫蘆的前面站滿了小孩,他們都想吃又大又甜的冰糖葫蘆。一群人圍在賣魚的前面,那里的魚叫做花鰱魚,一條十多斤。賣羊肉的架子上掛滿了羊肉,我看著口水都流出來了。賣年貨的店里更是熱鬧,有買炮竹的,有買對聯的,有買禮物的,不一而足。還有賣飾品的,琳瑯滿目,看得我眼花繚亂。路上的行人左手三四個袋子,右手三四個袋子,開車的載著滿滿一車的年貨。
大年三十晚上開始放煙花,美麗的煙花在深藍的天空顯得格外美麗。年夜飯后我們開始看春節晚會。
這次春節是我最快樂的鄉村春節,我永遠不會忘記!
難忘的春節一篇作文 以難忘的春節為主題的作文篇三
今年的春節,我們在上海度過,因為外公、外婆全都跟大舅住在上海。
到上海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了,所以為了不打擾外公、外婆休息,我們就直接住了下來。第二天一早,我們給了他們一個驚喜。他們連忙做了一頓豐盛的早餐。不過我今天要說的重點不是早餐,而是一會兒的中餐。
吃完早飯后,我們進行了“分工”,一些人準備食材,一些人去接舅媽。我要去接舅媽。舅媽上班的地方離家大概有30分鐘的路程,但大舅足足開了40分鐘。我不禁說了聲“真慢”。我們回去又用了35分鐘,到家時已經快到12:45了。
剛到家,我站在門口就聞到了香味,于是迫不及待地打開了房門,洗了洗手,就趕緊坐到了位置上。哇,餐桌上什么菜都有,烤魚、涼皮、花菜、米糕、炸知了……
媽媽給我夾了一只知了并說:“嘗嘗吧,很脆的非常好吃。”我不禁打了個寒顫,雞皮疙瘩掉了一地:知了?好嚇人啊!不過,還是試試吧!我顫抖地用筷子夾起它,然后猶豫地往嘴里一放,輕輕咬了一口——脆脆的,還有一些油。雖沒我想象的那么難吃,但是我也沒吃下一口。我最喜歡“烤魚”,首先它的刺很少,而且入口軟綿綿的,還很入味,讓人吃了還想吃。小米糕也很好吃,上面淋著桂花蜜,入口有些微甜,還有一些桂花的芳香。還有涼皮,入口涼涼的,“滋溜”一下滑進了喉嚨里,上面的醬料則是點睛之筆,讓你回味無窮。
團圓飯是中國春節的傳統,這次一共有10道菜,因為在新的一年要十全十美。它吃的更是一種團圓的感覺,一家人圍在桌子旁,熱鬧地聊著這一年的喜事,多美好啊!
難忘的春節一篇作文 以難忘的春節為主題的作文篇四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而美食則是春節的重頭戲,在這個與親朋好友團聚的美好時光,每一道菜都浸潤著春節特有的濃濃暖意。一盤餃子,一碗熱湯面,一盤臘肉,過年的菜是有時不那么的復雜,也是常見的食物,卻在一天內一盤盤的食物都寄托著我們對家人的美好祝福。
餃子永遠是大年三十晚上餐桌上最重要的角色,一盤盤的餃子會被擺在整個桌子的c位,也就是最中間。在我們家的餐桌上餃子餡永遠是以韭菜為主的韭菜豬肉和韭菜雞蛋餡,爺爺會在早上去菜市場購買的新摘的韭菜,洗去那一層棕色的泥土,韭菜更是青翠。晚上十點鐘,一家人一起坐在客廳,一邊看著春晚,一邊包著餃子,豬肉一定要有肥有瘦,這樣嚼起來才更有感覺,更加美味,豬肉和韭菜的碰撞,真是餃子中的最佳組合,別有一番風味,喜食肉我還是更喜歡豬肉韭菜餡兒的餃子,當然,韭菜雞蛋的也不賴……
在我們家還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炸咯吱,爺爺奶奶總是在春節的好幾天前就開始準備做這道菜,最重要的是綠豆面。在鍋里倒上適量的綠豆面糊,攤成煎餅皮兒,然后至涼,切成等寬的長條,最后卷成咯吱盒下鍋炸至即可。隨時都可以吃,不用擔心,它的保鮮,只要你想吃,拿起一個便還是那樣金黃黃的,入口一嚼,那“咯吱”一聲還真是脆響的,口感如其名。這便是我們家舌尖上的年味。
一年一年,我也好像是在那“咯吱”聲中忘掉煩惱,那一聲脆響足以讓人滿足了,我們也是伴隨著這舌尖上的春節成長……
難忘的春節一篇作文 以難忘的春節為主題的作文篇五
春節,是人們最熱鬧的一天。12歲了,已經過了12個年,每次都繽紛多彩,但都有一個共同的點—熱鬧。大家都團聚在一起,無不歡喜。
過年的時候,我們全家都會到老家—西溪的奶奶家。我和堂妹堂弟總會去堂姐那里玩,或者去買小鞭炮玩。三嬸,媽媽則看看奶奶的衣服暖不暖和,鞋子合不合適。三叔、大伯和爸爸坐在沙發上,一邊喝著茶,一邊談論工作的情況。
問候過后,大家就要發壓歲錢啦!爸爸媽媽先發給奶奶,祝她身體健康,壽比南山。接著發給我們小孩子,祝我們學習進步,天天開心。奶奶笑呵呵的,合不攏嘴。我們心神領會地將紅包放到銀行—母親大人那里。
接著,大伙分工做飯。我負責洗菜、挑菜;堂弟堂妹負責擺放碗筷;媽媽負責炒菜;三嬸負責熬湯;大伯負責盛飯;爸爸則負責上菜。奶奶只管坐在沙發上就可以了,堂姐在旁邊坐著,用她伶牙俐齒的嘴巴逗得奶奶呵呵直笑。
做完菜,大伙紛紛坐下,說說笑笑,夸獎這菜做得真可口。突然,外面響起了“啪、啪”的響聲,堂弟大喊:“看煙花啦”大家端了碗,坐在門階上,一邊吃,一邊觀賞煙花。五彩繽紛的煙花照亮了每個人的心,大家在一起,其樂融融,好不熱鬧。
過年真好!眼看一年又一年過去,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快快長大!
難忘的春節一篇作文 以難忘的春節為主題的作文篇六
春節,它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雖然春節有很多傳統活動,但在我眼中,春節,便是舌尖上的一頓飯。
我家的年夜飯富足豐盛,有“清燉雞”、“紅燒魚”、“水蒸蛋”等。爺爺奶奶總說這些菜預示著來年生活富足,衣食無憂。黃澄澄的炒蛋,酸甜可口的糖醋小排,香味飄逸的雞湯……一道道讓人饞涎欲滴的飯菜躍上餐桌。而最讓我期待的,還是海鮮。在挑選時,它們的形態各異就已讓我迫不及待吃掉它們。有的像蝸牛一樣在水里緩緩爬動;有的像蠶一樣在水里靠肌肉伸縮蠕動;螃蟹則像霸王似的在水里大搖大擺的晃動。最后在桌上呈現的是:顏色鮮艷的圓貝,鮮嫩可口的大龍蝦,紅的冒油的螃蟹。
作為主食,像彎月的餃子是必不可少的,它照著思鄉的人,幻想著家的溫暖,團圓的幸福。但在我們家,燒麥也是每年不能少的,燒麥里碧綠的顏色,透出蒸熟后薄如紙的面皮,猶如翡翠一般。咬一口后,皮馬上就破,吃到里面由蝦仁,韭菜和雞蛋制成菜茸,爽口清潤。
而飲品除了汽水果汁外,還有各式的茶葉,用爺爺奶奶的話講:生活本如未經沏泡的茶葉,干癟單薄,只有傾注如沸水般滾燙的熱情,才能讓它飽滿豐盈,清香四溢。飯后甜品則有糖葫蘆,一個圓溜溜的大山楂披著金黃色的糖衣串在竹簽上,大紅色加上微黃色的糖衣顯得多么喜慶,像一個被掛起來的小紅燈籠,在陽光的照射下又有一點兒白色的亮光。
年夜飯接近尾聲,我開始戀戀不舍,希望我們能一直沉浸在這種氣氛里,沒有寒冷,沒有孤獨,讓這個溫暖的晚上成為我永遠的美好回憶。期待著,下次舌尖上的一頓飯。
難忘的春節一篇作文 以難忘的春節為主題的作文篇七
在我的記憶里,春節最難忘但就是奶奶做的美食了,我覺得奶奶做的東西總比外面的好吃一百倍,我也因此愛上了過年。
除夕還沒到,奶奶就打電話說:“孩子們,什么時候回來過年呀?奶奶準備了好多好吃的,就等著你們回來呢!奶奶馬上準備做豆腐了!快回來吧!再晚點可就吃不到了……”于是我們馬上回去了,就想快點吃到奶奶做的豆腐。奶奶做的豆腐雖然沒有外面的軟彈,卻飽含了對我們的愛,有濃濃的愛的氣息,我覺得這就是史上最好吃的豆腐了!
除夕前一天,奶奶又開始忙活了。她早已發酵好了面團,正準備做饅頭呢。她把面團放在那塊充滿歲月痕跡的木板上,用她那雙同樣充滿歲月痕跡的手,不停的揉搓著。時而切饅頭,時而包包子,時而印米粿……不一會兒,就做好了。濃濃的香味從廚房飄來,我們早已安靜的坐在飯桌上,等待著美味到來。香噴噴的饅頭,又香又嫩的米粿,繽紛著我的味蕾,讓我不禁為之陶醉。這真是奶奶關愛與汗水凝結成的結晶!
除夕那天,我們都在放煙花,做游戲,而奶奶卻一直在廚房里走動。她先是準備好了所有食材,洗干凈,切好裝在盤子里,一道道炒熟。簡單的油鹽醬醋,在奶奶手里卻如同有魔法一般。它讓每道菜都有了自己的味道。鮮美的雞湯,濃郁的火鍋,各種美味的小炒菜,色香味俱全,是那么吸引人。我真覺得奶奶是一位神廚!
后來,奶奶又煮了板栗,蒸了番薯、南瓜,每一種都有家的味道,畢竟在外面,可吃不到自家的美食。
正月里,奶奶還不消停,有興致盎然地包起餃子,做起手搟面來。過年期間,那塊木板上總是蒙上白白的面粉。有時候,我想湊過去幫忙,奶奶趕緊把我推開,說:“快去玩吧!等著吃飯就好了!”看著奶奶忙碌的背影,我不禁有些心酸。大過年的,大家都在玩,為什么奶奶要那么忙呢?后來我忍不住問奶奶,奶奶笑著說:“你們平時都忙,沒時間回來,家里那么多食物,都是你們在外面吃不到的。過年你們好不容易回來,當然要讓你們吃夠了!”
我靜靜的聽著,心里特別難受,心想著以后一定要多陪陪奶奶,也要給奶奶做好吃的……
我的春節,是在舌尖上度過的……更準確的,是在奶奶的關愛中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