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文朗讀篇一
【學生分析】本班18人,女10人,男8人。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濃厚,特別是革命歷史題材的課文,更積極。抓住這一點,因勢利導,讓學生掌握這種題材的長篇課文怎樣去閱讀,從而達到給學生授之以漁。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滿懷深情地敘述了紅軍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長牢記部隊指導員的囑托,盡心盡力地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不惜犧牲自己的感人事跡,表現了紅軍戰士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課文用“金色的魚鉤”做課題,意義深刻。“魚鉤”記錄著老班長的英雄歷程,閃耀著老班長金子般的思想光輝,象征著老班長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1、認識12個生字,讀讀記記“顴骨、兩鬢、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品質的教育。
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
理解“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這句話的含義。
【課時安排】1課時。【課前準備】
課前布置收集有關長征的圖片、文字等資料,通過課前閱讀,熟悉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長征是世界軍事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一個由偉大的中國工農紅軍創造的奇跡。在這個奇跡的背后,是紅軍戰士歷盡的千難萬險,是無數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一個老班長的故事。(板書課題,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直奔中心
1、請同學快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2、再次快速默讀課文,讀時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變化,讀后談談感受。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暢談初讀后的感受,學生會談到會被班長為革命,為他人犧牲自己的品質感動。這樣能及時釋放學生心中的感動,又能根據學情來展開下面的教學。
三、精讀品析,體會情感
⑴“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臉上布滿皺紋,兩鬢斑白,顯得十分蒼老。”。
①三十多歲的老班長為什么會有五六十歲老人的外貌特征?(“滿臉的皺紋”證明他經歷長期艱苦的革命斗爭。“斑白的兩鬢”說明他飽經風霜的考驗。他“比我們還瘦得厲害”,反映他內心為病號的擔憂和焦慮。)
① 指名朗讀,讀后議論:為什么這個段落令人感動?
(抓住“皺緊眉頭”、“硬咽”等詞和“我”當時的心情,體會老班長的品質。)
② 感情朗讀,注意體會人物的內心。⑵ 學習“夜里釣魚摸野菜”片段:
① 自由朗讀,讀后議論:為什么這個片段令人感動?
(老班長非常辛苦,尋找食物極其艱難。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對黨的忠誠在堅持。)
“小聲點兒,小梁!咱們倆是黨員,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訴別人。” “指導員把你們三個交給我。??我怎么向黨匯報?難道我能說‘指導員,我把同志們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難出來了’?” ① 說出內心感受,為什么讓你感動?(老班長意在穩定小病號的情緒,保護他們的身體,堅持走出草地,完成黨交給的任務。他寧愿為別人操碎心,也不讓別人為他有半點憂。)② 指導朗讀。
⑷ 學習“命令戰士喝魚湯”片段:
① 學生自由朗讀這一片段內容,并觀察課文插圖,想象小梁和老班長的心理活動。
(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臨終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責任,不忘黨的重托,不忘奉獻最后一分光和熱。)③ 指導分角色朗讀。(注意讀出老班長身體已經極度虛弱,又對戰士們充滿牽掛和關愛。戰士們心急如焚,無盡的擔心和難過,最后悲痛欲絕、催人淚下的呼喊。)
四、品味金色,升華情感
師引:可親、可敬的老班長永遠離開了我們,戰士們撕心裂肺的呼喊也無法喚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戰士們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誠和無私完成了黨的囑托。他永遠地留在了那片無邊無際的草地上,留給戰士們的只有那根用縫衣針做成的釣魚鉤。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1、為什么說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讀中心句。
五、創設情境,復述課文
講解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⑴ 敘述的條理要清楚,可采用倒敘方法進行敘述。
⑵ 注意把課文感人的場面表達出來,渲染出故事的情境,從而使聽眾在情感上產生共鳴。2、同學們練習后復述。
可組織長征題材故事會、圖片展覽會等。【板書設計】
金色的魚鉤
老班長
長滿紅銹 忠于革命、舍已為人
閃著光芒!崇高品質
【課后自我反思】:
這篇文章篇幅較長,故事性強,應有意識地進行快速閱讀的訓練。可就課題質疑“課文的題目是‘金色的魚鉤’,這個魚鉤真的是金色的嗎?”學生初讀課文,在學生明白課文是寫老班長的時候,再引導讀劃表現老班長崇高品質的句子展開深入地討論。
-->
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文朗讀篇二
在小學語文課文中,幾乎每篇課文后面都要求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充分說明了讀的重要性。而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往往是以老師講解、分析為主。因為怕學生的朗讀課文占用時間,把該講的重點內容講不完,所以忽略讓學生去朗讀、自己去理解,而是老師一味地講、去灌輸、去講解,讓學生機械的來聽,來接受。這樣老師講得口干舌燥,而學生聽得枯燥無味。雖然該講的都講了,但效果甚微。9月份有幸又一次聆聽了趙介平院長一行的朗讀培訓后我想:如果讓學生自己多讀幾遍課文,學生不但自己可以把一些內容簡單的地方理解清楚,還可以把整篇文章內容聯系起來,作系統的了解。然后老師把重點內容加以強化,學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更加深了影響,這樣教師教得輕松的,學生學的也容易。
對于小學生來講,朗讀課文既是讀的訓練,又是說的訓練,多讀可以提高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初讀的要求概括講就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在初讀課文時要求一定要讀正確,讀準確文章當中的生字、新詞的發音,再讀正確的基礎上多讀幾遍,達到熟練流利的程度。這樣就能了解課文中的主要內容。當了解主要內容后,老師在加以指導、點撥,學生對文章中的人物的心理活動、感情色彩加深了理解,這樣讀起來就會有感情,學習起來就會有興趣。
力的提高就會受到影響,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難以提高。從當前的現狀來看,學生讀書的時間少,而多數時間是老師分析、學生聽,這樣講的內容肯定不是很全面,學生在理解上也就不是很完全,這種現象嚴重影響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多讀,是很有必要的。
在朗讀時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如范讀、領讀、分角色讀等給學生提供較多讀的機會,訓練其朗讀能力,從而提高讀的質量。
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文朗讀篇三
【知識技能】
1、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認識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默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聲音表現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熱愛自然的熱情。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2、體會本文的寫作順序朗讀感悟。
【教學難點】
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能寫觀察日記。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談話激趣:聽音樂說說自己聽到了什么?(播放:刮風下雨閃電雷聲的旋律)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8課《雷雨》。(板書課題)
(二)識字解詞
1、學生自讀課文。
提出要求:(課件出示)
(1)不認識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請教老師和同學。
(2)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詞;
(3)讀通每個句子,讀不通順的多讀幾遍;
(4)給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課件出示)
雷黑烏壓枝垂戶迎撲蟬擺嘩
各自拼讀,讀好翹舌音“枝、垂、蟬”;后鼻音“迎”也是整體認讀音節。
指名認讀,相機正音,并用生字口頭組詞。
(2)出示新詞(課件出示)
雷雨黑沉沉烏云樹樁垂下來窗戶迎面撲來擺動陣雨毛毛雨暴雨
開展讀詞游戲。
指名讀,開火車讀。
②小老師領讀,齊讀。理解、記憶。
(3)讓我們把這些字詞帶到課文中,一起來讀好課文。
①標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讀音是否正確。
②開火車讀,看誰讀得好。組織互相評價讀書。
3、整體感知內容。
(1)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
(2)(課件出示)
說說課文主要按照什么順序講的?
隨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讀一讀,小組討論交流,說一說。
(三)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課件出示)
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雷黑烏壓枝垂戶迎撲
1、記生字:開動腦筋記生字。學生各抒己見,然后教師總結:
(1)加一加:“”加“田”是“雷”;“木”加“支”是“枝”。
(2)換一換:“補”減“衤”換“扌”就是“撲”。
(3)減一減:“鳥”減“丶”是“烏”;“睡”減去“目”是“垂”。“護”減掉“扌”是“戶”。
(4)猜謎語:“一只山羊,跌倒山上”是“黑”,“十一點進廠”就是“壓”,“昂首前去逐龍舟”是“迎”。
2、組詞語:給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頭組詞。
3、指導寫字:
(1)師范寫,重點指導“黑、垂、迎”并講述:(板書:扁戰)
(課件出示):“黑、垂、迎”田字格課件。
“黑”:上下結構,注意“黑”字的書寫順序,第六筆是豎,七八兩筆都是橫。注意下面的橫四點的寫法,左邊的一點向左,右邊的三點都是向右。
“垂”:獨體字結構,筆畫順序是:撇、橫、豎、橫、豎、豎、橫、橫。
“迎”半包圍結構,注意,第二筆是豎提,上面不要多寫一撇。最后三筆才是“辶”:點、橫折折撇、捺。
(2)老師范寫,學生在習字本上描紅、臨寫生字。(提醒寫字姿勢。)
(3)指名說說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書寫要點。
(4)教師巡視指導,強調寫字姿勢,提出要求。(課件出示):
看準每個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個字的結構,放慢速度。
嚴格按筆順描寫。
(5)展示學生寫字作品,講評,適當獎勵。
(四)總結交流
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了解了描寫雷雨的敘述順序,下節課我們接著學。
/span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文朗讀篇四
預習負責辦理軍隊所需給養的部門,叫軍需處。課文講的是紅軍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的感人事跡。把課文認真讀幾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記敘的。在描寫軍需處長和將軍神態的地方作上記號。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把描寫軍需處長和將軍神態的部分多讀幾遍,說說從這些描寫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4、摘抄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如果為“豐碑”寫碑文,你想寫些什么?想好后,先說一說,再寫下來。
負責辦理軍隊所需給養的部門,叫軍需處。課文講的是紅軍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的感人事跡。把課文認真讀幾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記敘的。在描寫軍需處長和將軍神態的地方作上記號。
紅軍隊伍(wǔ)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前進。嚴寒把云中山凍成了一個大冰坨(tu)。狂風呼嘯(xi o),大雪紛飛,似乎要吞掉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
將軍早把他的馬讓給了重傷員。他率領戰士們向前挺進,在冰雪中為后續部隊開辟一條通道。等待著他們的是惡(li)劣的環境和殘酷(k)的戰斗,可能吃不上飯,可能睡雪窩,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可能遭到敵人的突然襲(x)擊。這支隊伍能不能經受住這樣嚴峻的考驗呢?將軍思索著。
隊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許多人圍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將軍邊走邊喊: 不要停下來,快速前進!
前面有人凍死了。警衛員跑回來告訴他。
將軍愣了一下,什么話也沒說,快步朝前走去。
一個凍僵(jiāng)的老戰士,倚(yǐ)靠光禿(tū)禿的樹干坐著。他一動不動,好似一尊塑(s)像,身上落滿了雪,無法辨認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間還夾著半截紙卷的旱煙,火已被雪打滅;左手微微向前伸著,好像在向戰友借火。單薄破舊的衣服緊緊地貼在他的身上。
呼嘯的狂風淹沒了將軍的話音。沒有人回答他,也沒有人走開。他紅著眼睛,像一頭發怒的豹(b o)子,樣子十分可怕。
聽見沒有,警衛員?叫軍需處長跑步過來!將軍兩腮的肌肉抖動著。
這時候,有人小聲告訴將軍: 他就是軍需處長
將軍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緩緩地舉起右手,舉到齊眉處,向那位跟云中山化為一體的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軍禮。
風更狂了,雪更大了。在雪很快地覆(f)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y ng)的豐碑。
伍 坨 嘯 劣 酷 襲 僵 倚 禿 塑 豹 覆 瑩 思考 練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把描寫軍需處長和將軍神態的部分多讀幾遍,說說從這些描寫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4、摘抄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
△如果為 豐碑 寫碑文,你想寫些什么?想好后,先說一說,再寫下來。[教科版第七冊課文] 一支長長的紅軍隊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頂著混沌迷蒙的飛雪前進。嚴寒把云中山凍成了一個冰坨(tu)子,狂風呼嘯,大雪紛飛,似乎要吞掉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
隊伍忽然放慢了行軍速度,前面有許多人圍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將軍邊走邊喊: 不要停下來!快速前進!
前面凍死了一個人 警衛員回來告訴他。
將軍愣了一下,什么話也沒說,快步朝前走去。
一個凍僵的老戰士,倚(yǐ)著一棵光禿(tū)禿的樹干坐著,一動也不動,好似一尊塑(s)像。他渾身落滿了雪,一時無法辨認他的面目。可以看出,他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詳: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間還夾著半截紙卷的旱煙,火已被飛雪打滅;左手微微向前伸著,好像在向戰友借火。單薄、破舊的衣服緊緊地貼在他的身上。
將軍的臉色頓時嚴峻起來,嘴角邊的肌肉明顯地抽動著,忽然轉過臉向身邊的人吼(hǒu)道: 叫軍需處長來!為什么不給他發棉衣? 呼嘯的狂風淹沒了他的話音。沒有人回答他,也沒有人走開。他紅著眼睛,像一頭發怒的豹(b o)子,樣子十分可怕。
聽見沒有?警衛員!叫軍需處長跑步過來!將軍兩腮的肌肉抖動著。
這時候,有人小聲告訴將軍: 他就是軍需處長
將軍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緩緩地舉起右手,舉到齊眉處,向那位與云中山化為一體的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莊嚴的軍禮。
風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變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討論 你怎樣理解軍需處長 變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這句話?
練 畫出描寫將軍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體會將軍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背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認 碑 嗆 咳 嗽 倚 禿 塑 吼 豹
寫 伍 凍 將 惡 遭 尊 塑 辨 吼 需 淹 漫 屬
自選詞語 混沌 襲擊 篇五:小學語文課文豐碑
-->
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文朗讀篇五
教師教案:
一、對文章中心的把握《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文章含蓄凝煉,寓意深刻,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楊來贊美在新疆扎根落戶的建設者,在樸素平淡的風景畫中蘊含著濃郁的詩意。這“詩意”不是別的,是作者熱情歌頌的不畏艱苦創業的精神,它不僅表現在那位旅客身上,更重要的是表現在培育下一代邊疆建設者的精神上。正是這濃郁的詩意,扣動著讀者的心弦,使人對那扎根邊疆的崇高精神境界產生敬仰之情。
二、對明線和暗線的處理這篇散文有兩條線索。明線寫白楊,先簡筆勾畫白楊高大挺秀的外形,再借爸爸之口禮贊白楊堅強不屈、生命力強盛的內在品格,最后寫小白楊迎著風沙茁壯成長。暗線寫爸爸,先寫爸爸看著戈壁灘上的白楊出神,再寫爸爸嚴肅地向孩子介紹白楊樹,最后寫爸爸由陷入深思到突然露出微笑,這是人物神情變化的一條暗線,這兩條線索如何處理呢?怎樣才能不顧此失彼呢?我選擇了這種較佳方案?前半部分重點抓明線,突出白楊的形象;后半部分重點抓暗線,突出邊疆創業者的形象。
三、對物和人的關系的處理教學借物喻人的文章一定要處理好物和人的關系。我認為一般就應先講好物的特性,然后再講清人的特點。根據文章的思路,教學時我首先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白楊高大的形象,讓學生感到白楊確實了不起,叫人敬佩。在此基礎上我再讓學生理解爸爸的心愿,樹立起邊疆創業者的高大形象。
四、要講究課堂教學的藝術語文課堂教學的崇高境界是既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又給學生以藝術的享受。《白楊》一課教學我注意了課堂結構,教學方法和教學語言的藝術。以第二課時為例,在教學結構上,導入正課后,我出示了大幅戈壁掛圖,用動情的語言描述大戈壁荒涼的景象,追求“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文似看山不喜平”。課堂教學也忌平淡無奇,在教學白楊內在品格時,我通過理解內容,體會感情,描述渲染、感情朗讀四個步驟掀起教學高潮。結束時我讓學生由邊疆的白楊聯想到身邊的“白楊”,由大白楊聯想自己這些“小白楊”,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境界。何處講解,何處啟發,何處朗讀,何處討論,何處留下“教學空白”,都作了精心設計。單調乏味的教學語言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學時,我力爭做到啟發性語言循循善誘,講解性語言有條不紊,描述性語言繪聲繪色,贊揚性語言激情昂揚,教師用飽滿的感情感染學生,使教師、學生、作者三者的感情發生共鳴,力爭達到“入境”、“悟神”的最佳境界。
品詞品句:
在書上畫出爸爸介紹白楊樹特點的話,并說一說每句話都講了白楊樹的什么特點。(第一句是這樣寫的,“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這句話寫出了白楊樹直的特點。第二句話是,“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這句話寫了白楊樹適應性強的特點,無論“在哪兒”它都能適應,并且很快生根、發芽。)讀這兩句話,再一次體會白楊樹的特點。
結合課文談一談哪些地方表現了白楊樹直和適應性強的特點。(課文第三自然段有一個詞“高大挺秀”,說明了白楊樹又高又直。爸爸講白楊樹特點的話中有兩個“哪兒”,說明了無論在什么地點,什么情況下,白楊樹都能夠很快生根發芽。表現了白楊樹適應性強。)
(大戈壁上。)(大戈壁荒無人煙、環境很惡劣。)在這樣荒無人煙,環境很差的地方,白楊樹卻生長得這么“高大挺秀”,這一點不僅說明白楊樹直,而且也說明白楊樹適應性強。再來讀一讀爸爸的第二句話,體會白楊樹的這一特點。(“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爸爸講的第三句話介紹的是白楊的什么特點呢?(這句話講的是白楊堅強,不軟弱,不怕艱險和抵御災害的特點。)從這里可以看出,白楊樹不但“高大挺秀”,適應力強,而且還能抵御災害。爸爸講的話無不流露著他對白楊樹的贊美。以贊美的語氣朗讀這段話。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爸爸的話只是在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
(孩子們不知道爸爸媽媽在新疆做什么工作,怎樣工作?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不在自己親人身邊工作,而要去新疆工作?)
(“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可是他們不知道新疆是個什么樣的地方。孩子們不知道的這些內容,都是爸爸想讓他們知道的。那么,爸爸到底想讓他們知道什么呢?思考思考,替孩子們找到答案。(因為新疆是祖國的邊疆,生活條件及生活環境都很不好,需要很多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去建設。所以他們的爸爸媽媽就來到了新疆。)
爸爸好像對白楊樹情有獨鐘,為什么?(爸爸介紹白楊樹的目的是要表白自己的心。實際上他通過介紹白楊樹表白了很多邊疆建設者的心愿:祖國需要他們在哪兒工作,他們就到哪兒去安家。)
許多邊疆建設者離開了繁華的城市。告別了朝夕相處的親人,毅然來到祖國最艱苦、最需要的地方,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的還為此獻出了生命。他們具備了白楊樹的高貴品格。
以崇敬的心情,再一次朗讀爸爸贊揚白楊樹的幾句話。
爸爸的“微笑”已經說明,他不必擔心了。)
邊疆建設者具備白楊樹的高貴品格。(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無私奉獻)
《白楊》的中心思想。
3.課文通過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這件事,贊揚了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這不僅是邊疆建設者要表白的心,也是課文的中心。課文借白楊贊美邊疆建設者們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這就是借物喻人的寫法。白楊樹 白楊樹是西北最普通的一種樹,只要有草的地方,就有白楊樹的影子。白楊樹是不太講究生存條件的,大路邊,田埂旁,哪里有黃土的地方,哪里就有她的生存。她不追逐雨水,不貪戀陽光,只要能夠在哪怕板結的土地上,給一點水分,白楊樹的一截枝條就會生根、抽芽。只要挪動一點雜草生存的空間,她就會把黃土地裝點,撐起一片綠色。她不需要人去施肥,也不需要像嬌嫩的草坪那樣去澆灌,只要不揮刀斧去砍伐,給她一點寬松的環境,讓她吸收自由的空氣,她就會挺拔向上,她從來不對生長的土地說不。她不枝不蔓,扎根在貧瘠的土壤中,隨遇而安,與世無爭,因為她屬于草根族。白楊樹雖然出身寒微,卻是最講究生存質量的。土壤里還透著冰碴,春風中還夾著寒意,她的枝頭已經冒出翠綠的嫩芽,在沉重的壓力下,她的每一片嫩芽,每一片葉子都是努力向上的,而絕不彎腰乞求,更沒有媚俗的面孔。秋風里,雖然脫盡了葉子,單薄的枝條依然透著精氣,枝干向上,高昂著頭。嚴冬里,她迎著刀霜雪劍,依然佇立在寒冷的黃土地,枝枝傲骨,樹樹無字,樹樹有聲。而此時,貴族的花草,卻在暖房里,接受著送到葉面和根部的養料,懶洋洋地打發著沒有血色的日子。白楊樹的性情是平民化的,可又是最富貴的。她可以當柴燒,可以打家具,可以做屋檁棟梁,可以制作農具,和養育她成長的黃土地一樣,樸實無華,在一些人眼中,幾乎會忘記她的存在。可對于荒寒貧困的黃土地,她卻是偉岸的大丈夫,在一年四季里,留守著,裝點著,給黃土地減幾分貧寒和寂寞,增幾分生動和美麗,因為,她的根已經和黃土地連為一個整體。白楊樹并沒有想到移栽和遷徙,哪怕她的殘落枝葉腐化歸于泥土,也要為這黃土地增添一點養分和活力。厚實的黃土地下,涌動著白楊樹不朽的生命,黃土地酥酥地勃發了,一片片地延伸著綠。播種著的人們又播種下一片白楊樹,過幾年白楊樹就又成了更大的一片綠。我尊敬的老師就是這永遠的白楊樹,而我們就是這白楊樹延伸的一片綠。
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文朗讀篇六
【學生分析】本班18人,女10人,男8人。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濃厚,特別是革命歷史題材的課文,更積極。抓住這一點,因勢利導,讓學生掌握這種題材的長篇課文怎樣去閱讀,從而達到給學生授之以漁。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滿懷深情地敘述了紅軍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長牢記部隊指導員的囑托,盡心盡力地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不惜犧牲自己的感人事跡,表現了紅軍戰士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課文用“金色的魚鉤”做課題,意義深刻。“魚鉤”記錄著老班長的英雄歷程,閃耀著老班長金子般的思想光輝,象征著老班長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1、認識12個生字,讀讀記記“顴骨、兩鬢、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品質的教育。
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
理解“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這句話的含義。
【課時安排】1課時。【課前準備】
課前布置收集有關長征的圖片、文字等資料,通過課前閱讀,熟悉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長征是世界軍事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一個由偉大的中國工農紅軍創造的奇跡。在這個奇跡的背后,是紅軍戰士歷盡的千難萬險,是無數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一個老班長的故事。(板書課題,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直奔中心
1、請同學快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2、再次快速默讀課文,讀時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變化,讀后談談感受。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暢談初讀后的感受,學生會談到會被班長為革命,為他人犧牲自己的品質感動。這樣能及時釋放學生心中的感動,又能根據學情來展開下面的教學。
三、精讀品析,體會情感
⑴“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臉上布滿皺紋,兩鬢斑白,顯得十分蒼老。”。
①三十多歲的老班長為什么會有五六十歲老人的外貌特征?(“滿臉的皺紋”證明他經歷長期艱苦的革命斗爭。“斑白的兩鬢”說明他飽經風霜的考驗。他“比我們還瘦得厲害”,反映他內心為病號的擔憂和焦慮。)
① 指名朗讀,讀后議論:為什么這個段落令人感動?
(抓住“皺緊眉頭”、“硬咽”等詞和“我”當時的心情,體會老班長的品質。)
② 感情朗讀,注意體會人物的內心。⑵ 學習“夜里釣魚摸野菜”片段:
① 自由朗讀,讀后議論:為什么這個片段令人感動?
(老班長非常辛苦,尋找食物極其艱難。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對黨的忠誠在堅持。)
“小聲點兒,小梁!咱們倆是黨員,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訴別人。” “指導員把你們三個交給我。??我怎么向黨匯報?難道我能說‘指導員,我把同志們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難出來了’?” ① 說出內心感受,為什么讓你感動?(老班長意在穩定小病號的情緒,保護他們的身體,堅持走出草地,完成黨交給的任務。他寧愿為別人操碎心,也不讓別人為他有半點憂。)② 指導朗讀。
⑷ 學習“命令戰士喝魚湯”片段:
① 學生自由朗讀這一片段內容,并觀察課文插圖,想象小梁和老班長的心理活動。
(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臨終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責任,不忘黨的重托,不忘奉獻最后一分光和熱。)③ 指導分角色朗讀。(注意讀出老班長身體已經極度虛弱,又對戰士們充滿牽掛和關愛。戰士們心急如焚,無盡的擔心和難過,最后悲痛欲絕、催人淚下的呼喊。)
四、品味金色,升華情感
師引:可親、可敬的老班長永遠離開了我們,戰士們撕心裂肺的呼喊也無法喚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戰士們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誠和無私完成了黨的囑托。他永遠地留在了那片無邊無際的草地上,留給戰士們的只有那根用縫衣針做成的釣魚鉤。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1、為什么說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讀中心句。
五、創設情境,復述課文
講解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⑴ 敘述的條理要清楚,可采用倒敘方法進行敘述。
⑵ 注意把課文感人的場面表達出來,渲染出故事的情境,從而使聽眾在情感上產生共鳴。2、同學們練習后復述。
可組織長征題材故事會、圖片展覽會等。【板書設計】
金色的魚鉤
老班長
長滿紅銹 忠于革命、舍已為人
閃著光芒!崇高品質
【課后自我反思】:
這篇文章篇幅較長,故事性強,應有意識地進行快速閱讀的訓練。可就課題質疑“課文的題目是‘金色的魚鉤’,這個魚鉤真的是金色的嗎?”學生初讀課文,在學生明白課文是寫老班長的時候,再引導讀劃表現老班長崇高品質的句子展開深入地討論。
上一篇:2023年java實訓總結和心得體會 JAVA實訓體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