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5歲的安徽男孩曹蘊涵出版了一本15萬字的魔幻小說,一時間成為了媒體爭相報道的少年作家。可報道的背后,人們看到的并不是一個寫作天才的成長故事,而是一個15歲少年演繹沉香救母的現實故事。這個文靜內向的柔弱少年為了博得母親一笑,為了救治母親的病,下定決心二個月內寫成了這部小說。他說,我要用稿費給母親治病,還要帶著媽媽去北京看奧運!
母子連心,兒吃蛋母食殼
曹蘊涵出生在安徽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4歲的時候,母親左敦平得了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種并發癥,左敦平成了家里名副其實的“藥罐子”。由于家境貧寒,左敦平為了給小蘊涵補身子,每次偷偷從丈夫給的買藥錢中扣出部分,還偷偷地變賣了家里僅有的一點首飾,每天弄些雞蛋給兒子吃。在這個家里,雞蛋已經是罕見的高級食品了!
已上小學的曹蘊涵非常懂事,每當他看到媽媽把剝得干干凈凈的兩個雞蛋送到碗里時,就央求媽媽同吃,可左敦平總是說:“乖兒子,媽媽的那份留著呢,你先吃完上學去吧!”一個星期天上午,曹蘊涵不上學,當他醒來時聽到灶間有種怪怪的細微響聲,他起床透過臥室房門的細縫看到媽媽端著個空碗,正細細地舔食著蛋殼上一丁點蛋白,然后連蛋殼也要吞下去。曹蘊涵驚呆了,心里既感動又愧疚。他猛地推開門,沖出去奪掉媽媽手中的碗,“媽媽,你騙我這是何苦啊?我再也不吃雞蛋了!” 左敦平也被兒子嚇了一跳,她一把抱住兒子輕聲說:“蘊涵,媽媽沒騙你,書上說蛋殼里也有營養,扔了怪可惜的,媽媽就不忍心浪費了。”為了讓兒子相信,她又說:“你看,雞和鴨子都吃小石子和細沙呢,那是能增強胃動力幫助消化呢,媽媽吃蛋殼也是這個道理。”兒子將信將疑地望著她,后來,每次吃蛋時蘊涵都堅持與媽媽分享,常常是爭的雞蛋變涼也沒人吃。
曹蘊涵自小就愛看些歷史名著,臨摹書畫,家里無錢買書,父親便經常帶他來到合肥花沖公園舊書市場淘書,常常花5元錢就能買十幾本舊書給曹蘊涵看。2004年,曹蘊涵上初一時,班上同學間流行過生日,可蘊涵總是躲得遠遠的。那年冬天的一個傍晚,他對媽媽嘆道:“媽媽,我都13歲了,是個男子漢了,后天又是我的生日了,卻從沒吃過生日蛋糕,真郁悶。”左敦平聽了心里也很難過。第二天凌晨,左敦平拖著病體坐長途車回老家,帶了兩桶百來斤的腌菜來到合肥,然后又租輛三輪車騎到8公里外的一個大菜市去賣。傍晚天降大雪,蘊涵見母親一整天都沒有回來,心里又急又怕。夜里10點多,左敦平像雪人般地回來了,她從菜桶里捧出一盒子癟了半邊的蛋糕,笑著說:“蘊涵,吃吧,媽媽提前祝你生日快樂!” 蘊涵欣喜萬分,盡管蛋糕上沾有許多泥土砂子還浸著黑色菜汁,但他仍然一下子把蛋糕掃蕩一空。忽然,蘊涵見媽媽在里屋正用熱毛巾擦拭膝蓋處一大片傷口,他急切地問:“媽,怎么了?”“不小心摔的。”“都是我不好,我以后不再吵著吃蛋糕了。”“不,是媽媽對不起你,你長那么大,連塊蛋糕也沒買給你吃……”蘊涵上去抱緊媽媽,他的淚水早已經掛在了臉上,他在心里默默地想:只要我掙到第一筆錢,一定也給媽媽買個蛋糕。
出走打工50元血汗錢圓母親生日夢
由于買不起好藥,母親的身體越來越差,父親在一家汽車修理廠打工,白天修車,晚上到旅社值班掙錢補貼家用,一家人每月靠父親900多元的血汗錢維持生活。
2005年底,43歲的左敦平再次受寒發病。為了省錢,從醫院回家后,她就托家門口的小診所醫生來幫忙吊水。曹蘊涵則在家里當起了母親的護士。可他畢竟人還小,一次幫母親換藥水時,不小心搞錯了藥瓶,將一瓶用來捂手的水當作藥水掛上去了,不一會,左敦平就大汗淋漓臉色青紫,呼吸困難即將休克。曹蘊涵嚇得大哭,急忙撥下針頭,哭喊著向鄰居大聲求救。3個小時后,母親恢復正常,曹蘊涵用拳頭使勁錘大腿罵自己太不中用。也就是在醫院的那個冰冷的晚上,左敦平第一次萌發了自殺的念頭:我的存在只會給這個貧弱的家庭雪上加霜,還是不要連累孩子了……深夜,左敦平偷偷拔掉輸液針頭,靜靜等候死亡的到來。俗話說母子連心,折騰了一夜稍微打了個盹的曹蘊涵及時醒了過來,他急忙叫來醫生,一遍遍地喚醒媽媽。左敦平經過搶救以后,脫離了危險,看到身邊懂事的兒子,她漸漸平復了心情,覺得自己的做法太極端了。不久,左敦平就出院了,那天是臘月二十九,可家里窮得連一粒米都沒有。
“爸爸的擔子太重了,媽媽的心情太糟了,我得為他們分擔點。”曹蘊涵忽然想起,自己可以通過寫小說掙稿費,然后幫媽媽買藥,還要用自己的力量圓一個媽媽的生日夢。那天,他對整天在家養病的媽媽說:“媽媽,我從小時候到現在都感覺自己想象力比較豐富,我想把這些想象記下來寫成書。媽媽你身體不好很少出門,我想寫好后就給你看,讓你解悶,好改善下你的心情。” 左敦平對兒子的想法一開始沒在意,只是告誡他專心學習,別耽誤了功課。
曹蘊涵怕惹媽媽生氣,不在家寫小說,決定把小說寫在活頁本上。每天上學時,他將活頁紙偷偷扯下,帶到學校去寫。然而紙包不住火,2006年4月,他在將寫好書稿的活頁紙裝到本上時被媽媽發現,心疼至極的左敦平大發雷霆,狠著心說:“不聽話的孩子,你走,我不想再看到你了,看到你會把我氣死!”
母親的氣話,曹蘊涵當真了,怕引起母親血壓上升,他連夜離家,走時不忘將活頁本帶著。第二天剛好是五一長假,曹蘊涵在合肥一家飯店找了份迎賓的工作,想利用那幾天時間打工掙點錢補貼家用。焦急的左敦平強忍著病痛,天天守在窗戶邊,希望能看到兒子的身影,然而一天又一天的等待都失望了。孩子沒了蹤影,左敦平度日如年,每天都在哭。其實蘊涵并沒有走遠,每天深夜下班后,他都會來到家門口的這條小巷子,默默地注視著窗戶里的媽媽,聽到媽媽熟悉的咳嗽后,才放心離去。直到5月6日傍晚,曹蘊涵悄悄回家探望母親,發現左敦平病倒在床了,他趕緊向老板辭了工,拿了50元工錢就回家了。他花了其中的35元買了盒大蛋糕,回家后就馬上跪在母親的床前認錯。“媽媽,過幾天就是你44歲的生日,兒子是個男子漢了,也能賺錢給媽媽過生日了。”原本在氣頭上的左敦平聽了這話,早已經淚流滿面,她翻身起床,用手撫摸著兒子滿是灰塵的臉,顫顫巍巍地說:“遭這么大的罪,都怪媽媽說話太重,孩子,你想寫就寫吧!”蘊涵把剩下的15元錢交給母親,然后保證說:“媽媽,我再也不和你賭氣出走了,再也不惹你生氣了,這是兒子掙的錢,明天你買點豬肉補補身子吧!”蘊涵還在蛋糕上插滿了蠟燭,拖著媽媽過來許愿。左敦平拉著兒子的手說:“媽媽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你天天健康早日成才!”
北京出書賺取稿費為母親治病
左敦平雖然同意兒子寫小說,但限制他必須是在假期里寫,不能耽誤了學業。2006年的暑假,曹蘊涵成天待在家里,不停地寫著。對于少年蘊涵來說,寫小說最大的成本就是時間和健康,他一天要花上10多個小時來寫作,由于用眼過度,他的眼睛常常感到瑟瑟的腫痛,后來實在撐不下去了,才到附近的一家小診所就醫。醫生非常嚴肅地告訴他,如果再這么不要命地用眼,就會變成重度近視眼。聽了醫生的話,蘊涵嚇得整整一天沒再敢碰小說,可是晚上大腦一進入小說中的人物世界,他的手就開始癢癢,欲罷不能,只得翻身起床挑燈疾書。
上一篇:愛是偷偷地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