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是英雄,而敢于第一個吃蜘蛛的無疑是笨蛋。盡管外界吵得沸沸揚揚,北大“中學校長推薦制”還是步入了正軌。且不論北大是吃了螃蟹的英雄還是吃了蜘蛛的笨蛋,這一次北大的舉動可謂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一段不痛不癢,看似放之四海而皆準實則含混不清的說辭:“經(jīng)自主招生專家委員會審議,綜合考察申請中學的辦學條件、生源資源等因素”是顯然無法平息如火如荼的輿論紛爭的。而模糊不清的概念讓“中學校長推薦制”變得不讓人信服。結果推薦出來的學生無法避免地讓正??贾械膶W生為之妒忌與不信服。最后大家都不愉快,而北大“中學校長推薦制”因此成了兩邊都不討好的招生悲劇。北大一邊信誓旦旦地保證著“中學校長推薦制”的公正性,一邊又開出一張模糊不清的證明書,其下場就是招來一陣狂風暴雨般的輿論口水,而輿論對其公正性的最大質(zhì)疑之處在于,西部省份是否遭到了地理歧視,在打上一個馬虎眼后溜之大吉。而沿海省份叫苦發(fā)難的也大有人在,江蘇為何有十所高校被餡餅砸中,其幸運程度堪稱離奇。而在另一邊,選中者要么拍著胸脯表示其被選中的原因完全是由于自己教學實力強,要么就沉默不言冷眼旁觀這場輿論大戰(zhàn)。結果沒選上的叫不公平,選上的喊真委屈,誰都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對待。于是槍口一致對準北大,叫戰(zhàn)的聲援的比比皆是,一陣狂轟濫炸讓人頭暈目眩。
“中學校長推薦制”在國外是由來已久的大學招生做法,而此番北大將其引進國內(nèi)從而引起這場輿論紛爭使人不免感到北大的這番做法似乎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情。北大吃這第一只螃蟹時似乎是忘了中國還有句古話叫槍打出頭鳥,更忘記了中國人的酸葡萄心理?,F(xiàn)在僅僅只是公布了選中學校的名單,而再過不久選中學校公布選中學生名單時,恐怕又會引起一陣軒然大波。北大原本為偏科生謀的一條生路卻成了一條被流言蜚語充斥的羊腸道。而人們對這一條生路的渴求,使得這本該屬于偏科生的陽關道也淪為千軍萬馬相爭過的獨木橋。
自從1977年恢復高考并使之成為國家選拔人才的通道后,雖然人們對其剃度的評價褒貶不一,但高考制度獨特的公正公平性還是使之成為莘莘學子們爭相一躍的龍門。然而不久前的各大學自主招生考試的另立龍門的做法已經(jīng)惹得無數(shù)風言風語,但是由于只是另立龍門,還是得考,還是得努力一躍,才能飛過龍門。而現(xiàn)在北大一腳踢開龍門,無疑打破了國人心中脆弱的平衡—從北大提出想法時的人人叫好都公布名單后各路落選“諸侯揭竿而起”短短數(shù)天而已。
這說明什么?也許外國人的方法并不適合我們,或者說不適合現(xiàn)在的我們。也許北大“中學校長推薦”是出自北大的一番好意,但是現(xiàn)在我們除了看見硝煙彌漫的輿論戰(zhàn)火與創(chuàng)新的象征意義,并沒有更多地改變了我們的多少生活。自主招生考試幾近淪為第二個高考,我們對待北大“中學校長推薦制”又能報以多大的希望呢?
北大的這次創(chuàng)新,差不多在流言蜚語中消失殆盡。對此我們可以說在國外通行無阻的校長推薦制是因為其在那里由來已久的歷史還相對我們來說較多的民主開放:我們也可以說北大這次為創(chuàng)新所做的準備不夠,以至于現(xiàn)在手忙腳亂、焦頭爛額。但我們再說什么,也無法否認國人心中的那一份酸葡萄心理。我們只能寄希望于北大“中學校長推薦制”的日臻完善與越來越多大學的創(chuàng)新之舉,一改現(xiàn)在希望獨存高考的教育尷尬。
北大“中學校長推薦制”,即使是在風言風語之中搖搖擺擺地掙扎,即使是象征意味大于實際意味,但是不能不說它還是如同一聲悶雷,一道閃電,在高考這個陰云密布的天空,劃出了一片新聲。這一次無論北大吃到了一只螃蟹還是咬到了一只蜘蛛,都是中國教育史上極其重要的一筆,也許就是北大的這一創(chuàng)舉,開啟了中國高等教育自主選拔的新時代。
上一篇:螞蟻戰(zhàn)爭
下一篇:想成為史老的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