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涵以兒童文學作家和兒童文學教授的雙重眼光來挑選他所講述的對象。他的審美標準可謂是苛刻的、挑剔的,即:天真的趣味和深刻的智慧二者兼備。他挑選經典中的經典,優秀中的優秀,為的是讓成年人帶著他的生命履歷、經驗積累從中獲得需要、安慰、享受和感動,更是為了孩子在最短暫最珍貴的童年時代讀到最美麗最偉大的童書。對于兒童文學創作,他認為,新世紀的兒童文學一定是以超凡的想象力和幽默感作為基本的存在條件的,這是兒童文學的兩個“翅膀”,兒童文學因此才可以高高地飛翔。
事實上,生活中的梅子涵就相當幽默,幽默已經成為他的生命狀態,并不需要刻意培養。在作品創作的時候,梅子涵強調孩子天真快樂的生活本身,而不附加很多成人的東西。兒童文學作家在與孩子們的接觸中是否真正看得清楚、真正了解他們,這一點對于兒童文學創作非常重要。所以,梅子涵的家中常常有很多小客人,他們一起吃飯、聊天、打牌,到操場上跑步、踢足球,在孩子們中間,年過五十的梅子涵也“變”成孩子,他的故事永遠追隨著孩子們的真實生活。梅子涵講述前先要營造講述的氛圍,或詩意的,或溫馨的,或幽默的,或歡快的……把自己激發調動起來,進入到要講述作品的情境中。
有時像老朋友談話,親切自然,侃侃而談;有時像演講,一連串的激情反問之后,是舒緩的肺腑之言:“親愛的成人們……”有時又像睿智的過來人,話語不多卻切中肯綮地點撥著忙碌又盲目的年輕人;有時他沿著合乎兒童生命邏輯,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故事、情感、想象統統都編織了進去,自我也成了講述的對象……讀著他率真、坦誠的個性文字,不覺中仿佛進入了講演的現場,看到了他的體態和手勢,他的眼神和笑容。除此之外,梅子涵講述的魔力還在于善于抓取鑲嵌在作品中的細節,它們情趣濃郁,內涵豐蘊。這些細節是有全息效應的,它不但活生生地折射出整部作品的風格,也輕輕波動了我們內心深處的記憶和感念。他每講一句話的時候,就會引起我們內在的呼應,引起我們的情緒、思索和想法。
對于兒童閱讀的推廣,梅子涵認為:兒童是天真的,因為天真,他顯然不知道眼前的路未來的路哪一條最適合他,書架上的書哪一本最適合他。我們尊重兒童的生命,我們敬重童年,可是我們不放棄對童年的幼稚生命的熱情指導。因為惟有這樣的指導才是對他們最大的敬重和愛護。其實兒童的每件事情都是離不開成年人的那雙手的,被大手握過的小手,長大后都可能為民族做出有意義的貢獻。在閱讀這件事情上面,照樣如此。要把最值得閱讀的那些書、那些偉大的童話和作品放置到他們很短暫的童年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