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由人做,宛自天開。
圓明園太美,美得無法用言語形容,也無需形容。
美的誕生,充滿著康熙皇帝對皇子的期望,期望著他成為一個“圓滿”、“明智”的君主。美的消失,留下了中華兒女對歷史的思考,思考著她怎樣才能成為一個繁榮富強的國家。
300年前,圓明園起,其興也勃。
澡身浴德,勤政親賢,居接秀山房,攬方壺勝境,餐西峰秀色,賞縷月開云,求九州清晏,祈萬方安和,愿山高水長。[1]這,就是帝王們的夢想。
147年前,圓明園殤,其亡也忽。
坐石臨流,茹古涵今,立洞天深處,看曲院風荷,觀平湖秋月,聽夾境鳴琴,聞映水蘭香,盼澹泊寧靜,圖坦坦蕩蕩。[2]這,只能是帝王們的夢想。
夢起于何處?夢殤于何方?
諧奇趣內奏出的音樂為雍正帶來了無限遐想,但正是這太平音樂使他聽不見蒸汽機車的轟鳴。
文源閣中收藏的圖書為乾隆爭得了無比榮光,但正是這《四庫全書》使他看不到《聯邦憲法》的內容。
萬花陣里嬉戲的佳麗為嘉慶增添了無窮樂趣,但正是這提燈宮女使他想不起鐵甲戰艦的身軀。
當康熙皇帝在故宮里頒旨營造圓明園時,彼得大帝下令排去涅瓦河口沼澤中的水。后來,這個地方成為俄國“通向歐洲的窗戶”,它的名字叫——圣彼得堡。
當雍正皇帝在圓明園中批準捕呂留良時,一聲嬰啼在英國濱海小城格里諾克響起。后來,這個嬰兒成為世界“蒸汽機之父”,他的名字叫——詹姆斯?瓦特。
當乾隆皇帝花巨資請西方傳教士郎世寧擴建圓明園時,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把皇室基金充作了教育金費;西洋樓建成之時,正是俄羅斯女子學院開學之日;前者取悅了幾代皇帝后妃,后者教育了人的啟蒙老師。
英國使臣馬戛爾尼來華之時,乾隆皇帝賜賞大水法。在觀賞“獵狗逐鹿”的奇景時,弘歷怎么也想不到,“獵狗”就在眼前。英王看了大清皇帝的回信很疑惑:天朝真的“物產豐盈,無所不有”?他更相信馬戛爾尼的結論:清王朝“腐敗衰弱,不堪一擊”!
半個多世紀后,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流失到了大英博物館,康熙帝的玉雕如意被搶到了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乾隆帝的盔甲軍刀被劫掠到了法國軍事博物館……圓明園成了民族恥辱的象征。
但,她也會成為民族復興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