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傳記片《周恩來》的確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片子,它成功地再現(xiàn)了周總理的音容笑貌,以及他那種從容不迫、沉著冷靜的風度,使我們這些沒親眼目睹過總理風采的中學生敬慕不已。要把周總理這樣一位偉人演活是十分不容易的,而王鐵城同志卻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他的演技已趨于爐火純青,演來真摯感人,逼真地再現(xiàn)了周總理偉大政治家的形象。
電影有成功的一面也同樣有不足之處。
首先,我覺得有幾位特型演員選得不好,如飾演毛澤東、鄧穎超、葉劍英的演員,無論形還是神都不像。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之處。同時我還有個建議,能否在銀幕上打出出場人物的名字,以便讓觀眾一見就知道出場的是誰。因為片中的人物,年輕的觀眾并不都認識,所以不在銀幕上打出出場人物的名字在一定程度上就影響了觀看的效果。
其次,電影的結(jié)尾也不很成功。選的那段人民群眾追悼總理的紀錄片不夠宏偉感人,還不足以引起觀眾感情上的共鳴。我想如果換一種方式,改成拍攝各個國家、各個城市、各個地區(qū)的人們怎樣悼念總理,再配上柯巖寫的《周總理,你在哪里?》這首感人肺腑的詩歌,也許藝術(shù)效果會更好些。
再則,我認為影片的音樂不盡人意,感染力不強,不能很好地渲染影片的氣氛。
片中有幾個鏡頭拍得很成功。
一是影片開頭。攝影師用了獨特的技法,使一切景物都旋轉(zhuǎn)起來,這暗喻著“十年浩劫”中的中國社會黑白顛倒。由于林彪、“四人幫”混淆是非,興風作浪,使得人性被嚴重扭曲,一切事物都已陷入瘋狂的狀態(tài)。由此可知,在當時群魔亂舞的險惡形勢下,要頂妖風、鎮(zhèn)惡浪,總理肩負的擔子是多么沉重,而他的意志又是多么堅強!
二是在批判陳毅大會上。當紅衛(wèi)兵一擁而上要抓陳毅時,總理挺身而出,怒斥了那伙喪心病狂的家伙,那正氣凜然的神情,愛憎分明的言語,充分體現(xiàn)了他高尚的革命情操,令人為之鼓舞。無怪乎此時的電影院里爆發(fā)出了陣陣掌聲……
三是當邢臺發(fā)生大地震時,總理不顧余震的危險,馬上飛往災區(qū)視察。總理站在一片廢墟上向災民們帶去了黨中央的慰問,并鼓勵群眾們振奮精神、重建家園。那一句句充滿真情的言語使剛剛從死神手中逃生的人們熱淚盈眶,也使觀眾席上的我深受感動,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總理去世已經(jīng)這么多年,人民群眾還是深深地懷念著他。因為他一生為人民,真的可說是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要激發(fā)大家的愛國熱情,文藝是一種很有效的手段。我真誠地感謝《周》劇組的全體工作人員,為觀眾奉獻了這樣一部好片子。同時也希望他們能多拍幾部這樣的好片子,為我們中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提供更多更好的教材,為精神文明建設(shè)多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