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想象,無窮無盡,如春草般,迢迢延綿不絕;而這想象也給了人無數荒誕而絕美的意境,猶如清蓮般遺世獨立的高傲與不染微塵的氣質,也猶如曇花般月下驚嘆,瞬間風華的游鴻驚艷之凄美。這意境之中大多荒誕不經,是因為它們是世間從未有過的,也是我們從未見過的,全憑想象二字得來。即使是這般,在這意境之中我們也著實感受到那深入內心的荒誕之美。
莊生曉夢迷蝴蝶
莊周夢蝶,實在是一個唯美又荒誕的意境。千年之前,莊周翩然入夢,如蝶振翅輕盈地飛入那蝶夢之中。夢中,他剛破繭而出,隨即輕展雙翅,微微撲動,那嬌弱的身軀便隨風而上,乘風而去,翩然流連于帶著花香的如水一般澄澈的空氣之中,化開圈圈漣漪,震得朝露從葉上滑下,滴入泥土里,瞬間暈染開來,留下一圈如水的痕跡,以證明它那片刻的存留,證明它也是這如夢美景中的一員。然后如落花般輕盈地停在綠葉蔥蘢之中,在這晨曦漸明的微光中,它要停下來,站在高處,俯視這片花叢,任眼光細細纏綿,輕輕拂過嬌嫩的花瓣。
一只蝴蝶剛剛破繭而出,它耗費了太多的精力,所以它便倚著鮮花而睡,嗅著花香入夢。夢中它微微睜開半合的雙眼,卻發現自己已是那位莊周。他起身,走出房門,順著蜿蜒青石小徑到了一處開滿各色鮮花、植滿各種樹木的花園之中。他俯身嗅了嗅花香,只覺各種香味一股腦地涌進來。他細細分辨,有薔薇的清冽,有百合的溫和純凈,還有那綠葉、泥土的清新。他再深深一嗅,甚至嗅到了剛破繭蝴蝶的驚奇和欣喜。或許是它的翅膀在這霧濃霜重之時,也帶上了絲絲水汽;只是這晨曦微明的光輝,還不似正午時那般耀眼、熱烈,所以并沒有將這潤濕的翅膀重新晾干。想到這兒,他抬頭四處尋找這只隱匿的蝴蝶,終于在一片綠葉蔥蘢之中,發現了不同尋常的艷麗,一抹嫣紅中帶著明黃和寶藍,組成美麗而繁復的花紋。這鮮花綠葉的美麗風景似也只是為它的出場做背景,而它是這美麗風景中的娉婷佳人,風姿綽約,惹人留戀。
站在高處,已化蝶的莊周,眼光掠過花叢,忽然聽見一陣細碎的腳步聲,由遠及近,緩緩向這花叢走來。忽然,轉角處出現一個身著一襲月白色秋衣的男子,他俯身嗅了嗅園中的香氣,臉上始終帶著溫和的笑容。在這繁花開落不息的園中,他像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眼神似乎在某點聚焦,又延伸到悠遠的某處去了。這繁華中的風景獨好。
有道是:“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橋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在這初秋的早晨,莊周和蝴蝶兩者之間荒誕的夢,也延續出一段美麗而纏綿的回憶與思考。
清夢如歌,倩女幽魂
有人說:聊齋先生蒲松齡筆下的鬼怪即是哈哈鏡中的人,而冥世則猶如人世之倒影。在這些荒誕不經的想象和諷刺故事中,卻也存在著感人至深的一段凄美愛情。它不似楊貴妃與唐玄宗李隆基那樣猶如盛世之牡丹,開得雍容華貴,凋謝也代價慘重,一地落英竟是將士之鮮血殷紅;更沒有馬崽坡的最后一曲霓裳羽衣做華美而凄涼的結尾。
聶小倩,在《聊齋志異》中本該有一個完滿而幸福的結局,可在人們熟知的版本電影《倩女幽魂》中,卻是一段凄哀悲涼的人鬼戀。蘭若寺,一個魑魅魍魎肆意妄為的地方,卻在荒涼破敗之中帶著幽靜迷離的氣息。也只有在這里,才會有那樣絕美而凄涼的愛情,才會有聶小倩那樣如曇花般驚艷四座卻芳華早逝的女子,才會有寧采臣那樣善良中略帶憨厚卻真誠重情的男子。
小倩是不幸的,她的魂魄為他人所握,不得不做出那些令自己都不齒的勾當,在遭遇自己那一份愛情的時候,卻又要經歷重重磨難。但是人鬼終究殊途,縱使有再多無奈和不舍,她依舊只能魂飛魄散而去,留下一地相思。正如那畫上的題詩:“十里平湖霜滿天,寸寸青絲愁華年。對月形單望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但是從某些方面來說,她又是極其幸運的,能在蘭若寺遇見寧采臣這樣一個翩翩佳公子,能夠在其生命的終端擁有這樣一份令人贊嘆的愛情,也算是此生無憾了。
在那一襲白衣與青絲飛揚的夜晚,他們相遇,也算是美麗的開頭。那夜,月華如水,白霜倚欄,一個輕盈的身影在開滿野荷的池塘上蹁躚而過。她眸中盛滿星輝,倒更顯得秋目含水,兩彎黛眉如煙。我想這該是寧采臣對小倩的第一眼,也是那最初卻清晰的印象。然后接踵而至的便是無窮無盡的苦難,因為寧采臣的正直和善良,使得小倩傾心,但卻因為他的善良和重情讓他們遭遇一個又一個障礙,或許這本來就是一段不該發生的禁錮之戀。
寧采臣說:此生我再也沒有愛過第二個女人。小倩聽了之后該有怎樣復雜的心情啊?為了這句話,小倩在危急時刻,在寧采臣為救她而赴湯蹈火、危及性命之時,縱身一躍,魂飛魄散。寧采臣為救她而身陷危機,而她也為救寧采臣而死。這是一種怎樣的不悔與決絕。
誰說荒誕只是徒增人間笑料?在荒誕中亦有這般美麗的風景,不管是莊周夢蝶還是倩女幽魂,這些人類荒誕的想象中,無不觸動著我們心底最柔弱的部分,給我們以感動和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