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兒園時,我總是迷迷糊糊地度過每一天,就像那首《童年》里唱的一樣:“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當然,我對很多名詞的理解也是糊里糊涂的。想知道我到底有多糊涂嗎?請你們往下看吧!
1.過節=吃許多好吃的東西
上幼兒園的時候,每逢過節,老師們都會發給我們一些好吃的東西:夏天發冰淇淋,冬天發棒棒糖,中午還可以加餐呢!所以,不管是什么節日,幼兒園里都不會有小朋友不來——能改善伙食,傻瓜才不來呢!放學回家的時候,媽媽照例會親切地問:“寶貝兒,在幼兒園過得怎么樣?”“聰明”的我會立即回答:“表現得可好了!老師還發給我好吃的呢!”說著,我會把沒吃完的棒棒糖和沒扔掉的冰淇淋包裝紙拿出來,以此為證。媽媽的反應肯定是:“唉呀,寶貝兒,今天真乖!媽媽做你最喜歡吃的糖醋排骨獎勵你!”嘻嘻,“陰謀”成功!
2.在一起=結婚
“青青,我想永遠和你在一起!”一天,我對好朋友青青這樣說,“咱倆結婚吧!”“結婚是什么?”青青不解地問。“結婚就是兩個人永遠在一起呀!”我裝作很懂的樣子說,“我爸爸媽媽結婚了,他倆不就天天在一起了嗎?”“對呀!可是,好像媽媽娶爸爸(注:青青和我小時候不知道結婚是什么意思,結果說反了)得經過我爺爺奶奶和我外公外婆的同意。”青青說。“好,那我們晚上就跟大人說,咱倆一定能結婚!”“好!”
那天晚上,我傻乎乎地給媽媽說了這件事,媽媽笑得快要把樓房震塌了,一向不茍言笑的爸爸也被我弄得肚子疼,到現在他倆還老拿這件事兒來取笑我呢!
3.小學=像監獄一樣,犯了錯誤才進的地方
這是我理解得最找不著邊兒的一個名詞——小學。幼兒園的桌椅板凳都是擺成不規則形狀的,滿墻都貼著可愛的貼畫,還有許許多多的玩具。有一天,幼兒園老師帶我們去小學參觀。“媽媽呀,這里到底是哪兒啊?”我說。“幼兒園的上級吧,叫小學。”青青回答。我繼續感嘆:“哇哇,這里的桌子都是并排的,墻上什么也沒貼,也沒有玩具,窗戶還關得那么牢……”“這一定是關壞孩子的監牢!”青青說。“是啊,要不然,怎么不讓他們出去玩呢?”我和青青越說越覺得小學一定就是
監牢。結果,回到家——
“寶貝兒,小學漂亮嗎?那是你以后要上學的地方喲!”媽媽對我說。我一聽,頓時哭了:“求求你了,媽媽,我不想去小學!我表現得很好,我不想和壞孩子待在一起!嗚嗚嗚嗚嗚——”我估計媽媽一聽我這話就明白了八九分,于是,她很不厚道地說:“那好,從今天開始,只要你表現好,我就不把你送進小學!”我抽抽鼻子,答應了。
轉眼間,我六歲半了。“寶貝兒,你該上小學了!”“媽媽,我表現不好嗎?我不愿意上小學!那是壞孩子待的地方!”“什么壞孩子待的地方呀,那是騙你玩兒的!小學是大孩子上學的地方哦。”“我……我不信!嗚嗚嗚——”“天!”媽媽仰天長嘆。為了這事兒,我們全家總動員,折騰了好幾個星期才算把我說服。
幼兒園時的名詞解釋呀,總是千奇百怪。可是,正因為有了這些千奇百怪的名詞,才使我的童年變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