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接受失敗,但無法接受放棄”。這是出自被譽為“籃球飛人”邁克爾?喬丹之口的一句名言。它激勵了喬丹這個影響了世界籃球的大人物,而喬丹也正是因為做到了“永不言棄”,才被世人永遠銘記。
當喬丹在高中第一次入選校隊時,教練卻在沒有看過他打任何一場比賽的情況下,就以他的身高矮,而把他踢出了校隊;NBA選秀時,球藝高人一等的他卻被冷落到了第三;當喬丹在球場上大放異彩時,被他視為精神支柱的父親卻被人殘忍殺害;失去父親后,哪怕面對魔術師約翰遜在電視節目里雙膝跪下,雙手合并來禱告希望他能回到NBA,他也毅然決定離開NBA。在喬丹第二次復出并拿到NBA總冠軍的那天正是父親節,他緊抱著籃球坐在聯合中心,失聲痛哭。那一刻,哀傷的情緒感染了所有人。在他第一次入選全明星賽時,生龍活虎的他卻始終得不到隊友的傳球,結果在22分鐘里僅得7分。在他40歲那年的最后一場告別賽中,喬丹忍著傷痛獨奪15分,但卻始終不能幫助球隊獲勝……命運讓喬丹嘗盡了人生中的無數次失敗,而喬丹在無數次跌倒后又一次又一次地站起來——面對失敗始終不言放棄的精神,成就了這位“超級飛人”的輝煌人生。
在這位巨星光輝的背后,我似乎看到了我曾經的影子……
五年級時,我曾去參加一次英語競賽。當看到媽媽交給我的英語競賽輔導練習時,我差點沒被數不清的單詞給淹沒了,才在“練習戰斗第一線”奮戰了沒兩天,就被太多不認識的單詞、語法弄暈了頭,讓我望而生畏,我想這次比賽一定會考砸了,不可能有機會參加復賽,我便有了放棄的念頭。但是轉念又想,如果放棄這個檢測自己實力的機會,那么就會連自己輸在哪里都不清楚,哪怕考得再差,但至少我曾經為之努力過,我不能沒有參加比賽就先言放棄,這樣我就徹底地失敗了。于是在隨后的幾天里,我一反常態,努力做練習,玩命記單詞……到了考試那天,我一心只想著要去拼出自己的實力,完全忘記了剛剛開始時自己最擔心的結果——不能參加復賽。考試的結果在我忐忑不安的等待中終于出來了——不能進入全國復賽,不過也獲得了全區三等獎。這次比賽讓我嘗到了一種叫做“永不言棄就有希望”的喜悅,這種喜悅遠遠超過了我不能參加復賽的感傷。
失敗固然可怕,但如果你連去嘗試的勇氣都沒有,就選擇了放棄,那永遠都不可能品味成功的喜悅。不體驗失敗,不學會全力去拼搏,只會一味的選擇放棄,那有何成功可言?不去努力就能獲得到成功,那成功還有什么意義?或許,“飛人”喬丹正是因為愈磨礪,愈光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