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八歲時讀了幾遍《紅樓夢》,并發現《紅樓夢》的前八十回與后四十回不是出自同一個人之筆;而那時的我,還在看小畫書。三毛六年級那年看完了整整一大部《射雕英雄傳》;而我,直到六年級下學期才接觸到小說。①
那次,前排的文拿出一本厚厚的《三劍客》還給我同桌說:“我已經看完了。”我吃驚地叫出聲音:“你都看完了?”同桌曾把那本書塞給我讓我看,我看上面字又小又多,頁數又那么肥胖,②我翻了一下便卻步了,心想自己幾年也看不完的。我的吃驚引來了周圍同學的吃驚,也激起了“民憤”。大家連珠炮似的攻擊:“這有什么好驚訝的,你沒問題吧?”“這小說這么厚,文都看完了,好厲害啊。”我說。“什么啊,你該不會是到今天還沒看過這么薄的小說吧?”云重重地強調了“薄”字。“是啊!《三重門》你看過嗎?比這還厚呢,我都看完了!”“咦?你也看過《三重門》啊,我好喜歡上面那首臥梅詩哦!”“我也是,我也看過啊,好搞笑。”③
于是,他們七嘴八舌地聊了起來,我獨自一人被冷落了。那一刻我深感自己的落伍,后悔自己為什么不早看小說。④自此,我近乎瘋狂地讀起了小說,為的就是找到與同齡人的共同語言。
然而事實上,我依舊無法忍受小說。一看到那么多密密麻麻的字,我就頭暈腦漲;我尋找最薄的小說,但仍是看了幾頁便丟開了。后來,我看幼兒版的《紅樓夢》,是那種袖珍小書,但也有100來頁。我看帶拼音的《三國演義》,帶圖的《水滸傳》。至于《西游記》,因為有動畫片,所以既然知道了便不看小說版的了。⑤那時,我對這些小說的內容大概只有個模糊的印象,連蜻蜓點水般過目都不及,現在是忘光了,然而當時卻很自豪。我告訴別人我看完了中國古代四大名著,再湊合著說了點內容。用小新的話說:“好滿足哦!”
后來,我又看起了外國小說,一大串的名字就足以把我弄得暈頭轉向的,更別說小說情節了。你能想象出人物張冠李戴后,情節該是個怎樣的亂七八糟嗎?上有困難,下就有對策,我索性就看個簡介完事。知道我發現那本世界名著縮寫時的心情嗎?豈止一個高興能形容。那本書里每部名著的內容都是個極短的縮寫,多的也就幾頁來紙。看時可輕松了,
比往日一邊看開頭一邊翻結尾好得多。編者可真是聰明絕頂,大大滿足了我們這些急于求結果的心態。
真正喜歡上小說是因為郭敬明的那本《幻城》,我幾乎是一口氣讀完的。⑥直到那時我才發現,原來看小說是可以這么入迷的,文字是可以這么扣人心弦的。我不明白,為什么少年作家寫的書比四大名著還要好得多?⑦
今年暑假,我買了本實實在在的《紅樓夢》看起來。⑧728頁啊,我以為自己不可能看完,但事實上我做到了。我告訴媽媽我應該在八歲時看的,現在可算補回來了,就像還完債務一樣快樂。媽媽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那時,你看得懂嗎?”
我恍然大悟,三毛八歲時看得懂嗎?沒有一定的生活閱歷我看得懂嗎?我終于找到了答案,這就是為什么我覺得少年作家的書比名著還要好的原因。
三毛初中時幾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而我,看懂了我與小說!
后記:要不要看一本小說,取決于你到沒到看懂它的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