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壇是寥落的,詩歌是寂寞,。但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詩壇是熱鬧的,詩人是輩出的,尤其是以寫現代詩見長的詩人們更是佳篇迭出,他們在形式上務求標新立異,獨樹一幟,在語言上更是竭力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境界。
這些新詩在斷句之大膽、詞語搭配之創新方面每讓我瞠目結舌、嘆為觀止。誠然,語言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現代詩歌與傳統詩詞的差異在所難免,詩人要表達的思想傳統詩詞也未必盡能承載。但是,以我一管之見,即使是以寫現代詩歌為方向的詩人,也需要對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詩詞作相當程度的“尸解”。對于遠離了傳統語言環境的現代人而言,這是一項艱苦而寂寞卻不能不作的工作。
若將詩看成是一艘揚帆遠航的船,傳統的元素就好比是錨,在航行中好象無用,還似拖累,但若缺了它,船就只能飄著,靠不了岸。風箏骨頭沒有三兩重,所以在天上飄著,錨卻只能待在它該在的位置上堅守使命。真正的詩人其實是寂寞的,寂寞的詩人是詩歌的希望,雖然這希望其實是他們不經意中留下的。但是,我相信正如圣經所預言的那樣一匹灰色的馬,騎在馬上的會帶走它能帶走的,該留下的自然會留下。
詩是什么?詩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最美麗的語言自然應該用來詮釋世界上最美麗的感情,因此,詮釋愛就是詩歌最大的使命。怎樣寫詩?
讓我們一起讀讀圣經吧。圣經大部分是以詩體寫成的,圣經語言之美一如女人肉體之美,因為女人就是上帝創造的一首詩。正因為如此,當女人被創造出來的那一刻,當男人見到女人的那一刻,男人的第一首詩就誕生了,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首詩:這是我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
而詩就是詩人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思想之骨被包在一個形態完美的肉體之中,這就是詩。一匹灰色的馬,騎在馬上的名字叫死亡。生命與死亡,真正的詩能夠穿越它。
上一篇:最新都柏林大學申請條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