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覺得在書海里遨游是最幸福的,讀書可以帶來許多許多的知識、可以增加課外知識、可以使我們的心智更加開豁,因此我也非常非常的愛書,我讀過許多名著:《悲慘世界》告訴我們“只要這土地上有著無知和悲慘,像2本書一樣的性質就不無禆益。”《巴黎圣母院》告訴我們:“人的嫉妒心是不可以太強的……”《三國演義》告訴我們:不要硬和別人比高下……”許多的書給了我許多道理,不過我最愛看的書還是《魯賓遜漂流記》。
《魯賓遜漂流記》的主人公魯濱遜是一個具有大無畏冒險進取精神的人,他從小就渴望著能獨自一人去海上冒險,可是這個愿望只會被嚴格的父親扼殺,有一次,魯濱遜終于有機會去海上冒險,可是卻遭到了極大地意外,因此船上的人無一幸免,只有魯濱遜一個人活了下來,他被意外沖上了一個荒島,這個小島荒無人煙,人在這里根本難以存活,如果不幸的話,還有肯能會被殘酷無情的野蠻人活生生地吃掉。可是,魯濱遜卻靠著頑強的意志力克服了種種困難,才得以活下來,他在一次對付野蠻人的時候,意外救下一個俘虜,由于那天是星期五,所以給俘虜取名“星期五”星期五辦事能力強,成為了魯濱遜得力的助手和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魯濱遜從那只遇險的船上找到了許多對現在自己的情況有利益的東西,食物、制作帆蓬的布、槍支、彈藥、淡水、酒、衣服、工具等一些物品,魯濱遜利用空余時間做了一個屋子,作為自己的棲身之處,并靠船上剩下的食物來維持生魯濱遜深陷困境卻還是堅持每天讀書,這不正是“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嗎?
后來,魯濱遜無意中發現了一些小麥的種子,便想要在島上種植大麥和水稻,可是,每當即將豐收的季節,烏鴉就回來啄食,使大麥和水稻的收獲率大大減少,魯濱遜想了許多辦法終于逼退了那些丑陋的烏鴉,他還制造了許多工具,學會了制作粗糙的面包,還捕捉了一些山羊作為肉食的來源,還養了一只鸚鵡作伴,魯濱遜還自己圈養了許多牲畜、還利用工具做了許多家具,一開始做的并不好,但到最后魯濱遜的技術越來越精湛了,他吧把自制的家具擺在了自己的屋里。
若干年后,魯濱遜在孤島附近發現了一艘英倫船,終于和星期五離開了這個荒島。算一算,魯濱遜在這個荒島上共生活了28年。
每次讀完這本書我都會有一次深深地感觸,一個具有大無畏冒險進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終將會成為一個成功者、一個英雄。事實的確如此,一個面對一些挫折而就退縮不去面對的人有什么資格成為一個成功者,他注定會事一個失敗者,社會的一個敗類。面對危險,我們應當勇敢去面對,勇敢去克服,勇敢去解決,而不是像縮頭烏龜一樣而直接放棄,“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竭盡全力就一定會成功,無論再多困難的事也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魯賓遜漂流記》的作者笛福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這也是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我覺得做人的確一定要學會生存、學會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