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隔了千年,那些曾為了國家拼搏的愛國將領的名字,也不會像沙子一樣被風卷去,他們就像墊腳石為中華的文化精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對于我來說霍去病是我所了解到的英雄中最厲害的一個,自古英雄出少年。霍去病(公元前140—公元前117年)西漢王朝著名的抗擊匈奴的將軍,中國歷史上最杰出的少年軍事將領,漢武帝皇后衛子夫的外甥。公元前二世紀初,匈奴冒頓單于統一了匈奴各部,匈奴迅速強大起來,漢高祖劉邦曾親征匈奴,結果被冒頓單于殺的大敗,幾乎被俘,以后的漢文帝,漢景帝也因國力不夠強悍,只好與匈奴實行和親政策,忍辱負重。
到漢武帝時期,西漢王朝與匈奴的斗爭已達到白熱化的程度。
匈奴屢次入侵,漢武帝一改以前的和親政策,開始了對匈奴的反擊戰爭。公元前123年,漢武帝正式發起對匈奴的反擊戰爭。這是,剛剛年僅18歲的霍去病主動請纓出征,漢武帝見霍去病少年英武,遂封他為“驃姚校尉”,挑選了800名精銳騎兵歸他指揮,霍去病率領這800騎兵,遠離大部隊數百里,在茫茫大漠里奔襲數百里尋找敵人的蹤跡。
對匈奴首腦部分發起閃電般的襲擊,殺敵2000多人,內有多名匈奴貴族,漢武帝知道后大喜過望,封霍去病為冠軍侯,霍去病的首戰,就以驕傲的戰果向世人宣布,一個少年將軍橫空出世。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又成功的指揮了河西之戰。河西地區就是今天的河西走廊,位于黃河以西,祁連山一帶,是漢朝通向西方的黃金通道,當時的河西地區一直被匈奴侵占,成為匈奴渾邪王的領地,漢武帝想與西域各國取得聯系,以便共同對付匈奴,于是封霍去病為“膘騎將軍”發動了河西戰役。
在河西戰役中,霍去病指揮數萬騎兵,遷回數千里,消滅了數萬匈奴,接著又接受了匈奴渾邪王的投降,霍去病成功的收復了河西走廊,打通了通往西域之路。霍去病指揮的河西之戰沉重的打擊了匈奴的力量,在匈奴人民的心中,這時年僅20歲的霍去病,已經成為了令匈奴人民聞風喪膽的少年戰神。接著又是“封狼居胥”。
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繼續率軍深入追擊匈奴,一直打到瀚海,也就是今天的俄羅斯貝加爾湖,,方才凱旋回朝,回朝后被漢武帝拜為大司馬一職,而這時霍去病年僅22歲。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因病不幸病逝,年僅24歲,在他從18歲到24歲這短短的幾年中,他參加了大規模征討匈奴的戰爭就有6次,這些在干旱荒涼的沙漠地區進行的戰斗,雖然戰斗非常的艱苦,但是霍去病在戰爭中取得了全部戰役的勝利,為西漢王朝的安定立下了赫赫戰功。李白有詩《胡無人》贊揚霍去病,嚴風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堅胡馬驕,漢家戰士三十萬,將軍兼領霍驃姚,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關,虎箭如沙射金甲,云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如月敵可摧。這首詩仿佛讓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場景,廣闊的大漠荒涼荒涼寂靜,寒風如霜,奔襲千里的騎兵汗濕鎧甲,嚴陣以待,戰旗掩掩之下,跨坐在西域汗血馬上的霍去病面容毅......現在,只要大將軍揚眉劍出鞘,這嚴陣以待的數萬鐵騎就會如怒海驚濤長驅千里勢不可擋。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習中,我們跟應該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如果比起打仗與死神拼搏,我們坐在明亮的教室享受聽課,我們要幸福的多。
正像贊揚魯迅那首詩一樣,有的人死了,可他的精神永留下來,沒有昨天的基礎,那里有現在未來的美好。
古人并未遠去,他們是用自己的身軀為下一代的人造建了一座前進的橋,那是一座永不放棄,凝聚著愛國之情的橋,那應該是每個人一生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