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分端午為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剛過,在這神州大地,到處都充滿了歡笑語。各地都在慶祝,頌說著屈原的事跡。據(jù),《史記。》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dǎo)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湘江流域。
最后秦國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自此以后人們用包粽子,賽龍舟等的風(fēng)俗來紀念屈原。在我們的課本上我們是這樣來理解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就是這樣一個詩人,憂國憂民。“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屈原就是這樣一個史官,信念堅強。“青云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屈原就是這樣一個勇士,斗志昂揚。“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就是這樣一個英雄,不畏強暴。
不管歷史如何嬗變,不管時代如何變遷。自從屈原投入汩羅江的那一刻起,他在楚國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就注定他的靈魂將得到洗練和超度,割之不斷、揮之不去,進而升華成為一個偉大的民族精神。時至今日,“屈原”已經(jīng)不是尚且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那個屈大夫,他所代表的是一種時代精神、百姓情結(jié)和民族文化,穿越著時空,年年相繼,代代相傳。也就是這樣,“屈原”鮮活而永久地活在了百姓心中。與之相比的司馬遷在死亡面前,他卻選擇了死亡。
他同樣受到了人們的尊敬,畢竟他寫出了傳世的巨作《史記》,但我任為他沒有屈原活得瀟灑,自在。受到極其嚴酷的宮刑,不僅身體上受到傷害,心靈上也受到遭破。我也尊敬他,但我更任可屈原,他為后世留下寶貴的財富,鼓勵著后世后代的人不斷的學(xué)習(xí),尤其是在外國主義侵略我國的時候,多少英雄在敵人的嚴酷迫害下仍不肯出買祖國,這是怎樣的偉大,我們以他為榜樣。向他學(xué)習(xí)。憂憤太多,憂國憂民,憂楚國的江山社稷,憂黎民百姓的苛苛命運。于是憤怒的憂愁,如火山般爆發(fā),化作《離騷》,化作《天問》,化作詩人的《九歌》楚國的天空太小,盛不下你馳騁的思想,汨羅的江水多情,擁抱了你浪漫的失魂。,化作一首首滴血的詩篇。
天地有情,有情的天地傾聽你泣血的呼喚;黎民有愛;仁厚的黎民發(fā)出一聲聲嘆息,汨羅有幸,有幸的汨羅收留了你無所棲息的靈魂。端午的米粽呦,千年萬年呼喚著你的精魂,遙祭著你的英靈。屈原,品讀你,讓我讀懂了高潔的精神,你讓我明白,高潔不是冷淡,不是逃避,真正高潔的精神要敢于承擔(dān)自己內(nèi)心中的責(zé)任。情系國家,心懷百姓,讓你的高潔理應(yīng)屬于不平凡。正是這不平凡的高潔,讓你如皭然出水的清荷,出淤泥而不染:讓你亦如墻角的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留得清氣滿乾坤。微風(fēng)漸漸淡去,而香草般的氣息卻越來越濃,我依舊品讀著你,在這沾滿淚痕的字里行間,找尋著你遙遠的身……
上一篇:我愛爸爸
下一篇:我最喜歡的古典名著——《西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