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聽別人談起90后的青少年,但我認為很多人都不了解我們90后的青少年,下面是我心中90后青少年。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僅中國走向強大,世界的也走向科技化。在中國,父母一般只生一個孩子,也就是大多的孩子是獨生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心頭肉,所以現在的孩子一生出來就受人疼、受人愛,不缺吃也不缺穿,這樣就產生了依賴性,漸漸的就失去了獨立自主的本能。
比如有一次,我要上學時看見一位低年級的同學的紅領巾沒戴,被攔住了,他馬上轉頭跑向送他的爸爸。他對他爸爸說:“你看,你這么不提醒我沒戴紅領巾呢?我媽媽沒出差以前都幫我掛紅領巾的,可你。媽媽你快回來!”說就立刻哭了。那位父親就馬上安慰的說:“我馬上去店里買一條,不要哭了。”說著就馬上去買。如果每位家長都這樣溺愛自己的孩子,那孩子就會產生依賴性,什么都要別人幫自己做,連洗衣服、燒菜,甚至拿一樣東西也要大人拿,如果大人不拿,一定會哭、鬧,這樣孩子將永遠“長不大”。當然90年后的孩子也有比以前的孩子可憐的地方。
隨著世界的變化,人類慢慢走向科技化,導致社會競爭很激烈,所以我們90后的孩子要學很多東西,壓力也很大。以前,小孩放學后就是玩,在學校里也有很多玩的時間,只要不是面臨考試,那真可以講無憂無慮、自由自在了,下課就玩,放學就玩,多自在呀!但是現在,隨著時間的增長,我們在學校玩的時間也大大減少,在家中,除了睡覺、吃飯、洗漱,就是和筆打交道。這還不夠,如果考不好還要挨打挨罵。這是因為社會的競爭,很多公司都在裁員,只有好的才留下來。這些引起了家長的重視,家長會對孩子的要求更大,老師也會更努力的對我們進行輔導,也會投放一些“原子彈”——大量的作業。這讓我們的童年大都在書中度過,玩的時間少之又少。除此之外,在一些重大的考試前,一些少數的家長還會對孩子進行一些心里輔導,這些輔導并不是鼓勵,而是一些“恐嚇”,說萬一考不好就會有什么后果。這對一個孩子來說并不是一種激勵,而是一種壓力,漸漸的,孩子會怕考試,那就一定考不好。有些孩子甚至參加了很多輔導班,他們一點也不愿意,但是父母為了讓孩子的成績好,只能報。
更奇怪的是,每當父母帶著自己出去,那遇上父母的朋友他們一定會先問:“你的孩子成績如何?在班里排第幾?考上了什么學校?”像這類的問題一定會出現。如果我們考的不好,那一定很丟臉。社會給我們的壓力太大了,所以我感到自己很不幸。但90年后的孩子也有比以前孩子幸福的地方,這還是因為世界的走向科技化。我們現在吃的東西特別多,比如:薯條、薯片、冰激凌等。好吃的東西越來越多,零食也很多。以前小孩子們吃不飽,更不要談吃的好不好了。除了吃的以外,我們玩的東西也很多,比如:溜溜球、魔方、三國殺等各種各樣的牌與棋還有各種各樣的玩具,更不用說電腦和電視機了。我們再也不用像以前的孩子一樣玩打彈子、玩牛皮筋了,我們玩的東西不像以前那么少,也不像以前一樣無聊。我們有好吃的零食、好玩的玩具、美滿的家庭、漂亮的學校,這一點使我感到自己很幸運。90年后的孩子是世界的希望,我們一定要好好讀書,要“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不管遇上什么困難都要克服,因為我們是90年的孩子,是國家的棟梁,是世界的希望。
上一篇:我心中的美好家園
下一篇:不能不孝敬父母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