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題記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可什么叫“半部《論語》治天下”?有時學一個字兩個字,就夠用一輩子了。這兩個字,一個叫“忠”,一個叫“恕”,可以說是孔子的重要思想。忠是從積極的方面說,也就是孔子在《雍也》篇里所說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自己想有所作為,也盡心盡力地讓別人有所作為,自己想飛黃騰達,也盡心盡力地讓別人飛黃騰達。這其實也就是人們通常所理解的待人忠心的意思。恕是從消極的方面說,也就是孔子在《衛靈公》篇里回答子貢“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的問題時所說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因此,忠恕之道就是人們常說的將心比己,推己及人。所謂人心都是肉長的,自己想這樣,也要想到人家也想這樣;自己不想這樣,也要想到人家也不想這樣。大道理誰都能說,但做起來卻有幾人能明白這道理呢?過去的我,道理明白,但幾乎是做不到的;現在的我,可以自豪地說:“我能做到。”也就是上個學期的事情,當時的我似乎是屬于很不合群的一類人,好像我說什么,做什么,都會招來一些人的反駁。我迷茫了,雖然我很努力的想改變現狀,卻找不到突破口。
如同陷入黑暗的迷路人,雖一次次拼命向前沖去,但面對的仍然不是光明。放假了,一個人閑在家里無事可做。正好舅舅帶來幾本書放在我家,我隨手翻了翻,《鬼谷子》、《曾國藩家書》《論語》……貌似都是很高深的書,于是我拿了一本我比較熟悉的書:《論語》。初始翻閱,看到的要不就是那些早就知道,要不就是和我沒什么關系的,翻來翻去,就翻出這么一段話: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前學過此句,總的理解就是自個兒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強迫別人干。剛開始我也沒讀出什么滋味,可越回想,越覺得這句話好像在說我似的。在我的生活中,我幾乎總是干“己所不欲,總施于人”的事情,難道說這就是困擾我半年問題的根源?再次開學后,我改變了我的做法,對他人多了一份寬容,少了一份指責;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冷漠;多了一份忍讓,少了一份計較……之后我發現,我與大家的關系是越處越好了!也許我只是理解了《論語》的一部分內容,說不定連皮毛都算不上,但它著實解決了我的問題,也同時讓我接觸了忠恕的一層含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能做一個忠恕的人嗎?
上一篇:《論語》讓我明白了如何處世
下一篇:我崇拜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