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一種愛,她偉大、無私。這樣的愛與她善良溫柔的內心相配;有一種愛,他沉默、穩重。這樣的愛與他高大寬厚的外表相匹配。沒錯,這愛就是世界上無數人所贊頌的愛——父愛、母愛。
我們身為子女的沒有想到:當我們出世之后,父母便日夜不停、不辭勞苦地照料著我們,精心地養育、教育我們。父母的愛,好像陽光一般溫暖,是我們茁長成長。
我們沒有想到:當我們半夜突然發病,父母聽到了我們房間的痛苦的呻吟聲,就立即不再睡覺,毫不猶豫地走入我們的房間,安慰我們,照顧我們。我們有沒有想到:當我們進入夢鄉,寒氣襲入我們的房間時,父母從夢中驚醒,悄悄地為我們蓋好被子。我們有沒有想到:當我們從第一天開始上學,父母就從不間斷地接送我們,培養我們,使我們從一個目不識丁、不懂事的小孩子,變成一個有知識、有學問、有教養的少年。天下的母親都一樣,都在孩子犯錯誤時嚴厲的處罰他們,其實處罰孩子時她們也很心疼,因為處罰的是她們的心頭肉,但為了好她們便狠下心來。
也許在深夜還會起來看看自己是否打傷了孩子。母愛也是無私的。曾經有過一個調查:如果地震了,你和你的孩子同時埋在廢墟中,此時的條件只允許你和她其中的一個生存下來,你會怎么辦?
一位記者調查了一百名婦女,她們的回答幾乎一樣——“我必須讓我的孩子活下來”。記得汶川地震時,一個母親就讓自己懷中的孩子靠吸食自己手指破咬破后的血活了下來。這是多么無私的母愛啊,她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這種世界上最最寶貴的情感。對于父愛,他更多的是沉默不言,他總是講自己的心中所想的要表達出來,賦予自己的行動。
他們總是用自己的行動向孩子證明自己的愛。沒有人去用華麗的語言去形容父愛,因為這根本就不是可以讓人聽到、看到的愛。父愛,是需要你用心去感受的。記得小的時候,我不敢走夜路,因為我很怕黑。
記得有一次晚上我出去玩了,等到晚上八點多的時候,爸爸不見我回去,便給我打了電話。我知道已經很晚了,便往家里走。剛開始還有路燈,但是后來變成了黒巷子。忽然我看見前面有個黑影在閃著,我當時以為自己出現了幻覺。
到家門口是便看到家里的燈都是亮的。幾天后,媽媽告訴我那天晚上爸爸還出去了。我頓時明白了那個黑影是什么。那不是幻影,那是父愛的實像。
我們現在都在漸漸長大,度過著我們美好的青春年華,而我們的父母呢?歲月在一點點的吞噬他們的年華,他們在一天天的變老,他們需要我們去照顧他們,孝敬他們。我們要將他們給我們的愛在反予他們。我們一定可以做到的。孝敬父母自古以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范。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走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鉆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后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中國有一句古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意思是說:樹想安靜,可是,風總是不停地刮,它沒法安靜下來;兒女想孝敬父母,可是,父母快死了,等不到那時了。父母在時不孝敬他們,等到他們去世了,又后悔莫及,那還有什么用呢?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孝敬父母,否則一切都要來不及的。
對于父母的關心和照顧,我們不能僅僅是體會,還要學會去回報。俗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在人的一生中,對自己思情最深的不會超過父母,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辛勤地養育我們長大成人,我們的成長凝結著父母的心血,每一個人都是在父母悉心關懷、百般呵護和辛苦撫養下慢慢長大的。一個人,如果對給予自己生命的辛勤哺育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道報答,不知孝敬,那就喪失了人生來就該有的良心,那是沒有道德可言的。
其實,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不必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我們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就是現在,從給父母端杯茶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