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蓑風雨任平生
我有很多愛也有很多恨,我的愛恨十分分明地躺在我臉上。
我是窮人,我恨一切瞧不起窮人的人。我恨勢利的人。我恨濫用職權的人。我更恨走狗似的人。
這是第三屆創新作文決賽時周韶鋒文章中的兩段文字。
古往今來,能有幾個人真正做到愛恨分明?即使他們懂得愛。也理解恨。卻始終做不到。
可是蘇軾具有所有文人應具有的敏感和固執。他一生三次冤枉,十七次被貶,不能僅僅說是“小人”的誣陷。他以“儒家”入世,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王安石變法,他和王安石爭執于朝,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萬言書》主張變法,他就寫《上神宗皇帝書》,同樣洋洋萬言,反對變法,被貶黃州,在東坡務農之時,還上書太守去除“殺嬰”惡俗,成立救兒會,在山東芝罘只當了三天地方官,就在這三天他嚴懲貪官污吏,并為民請命,上奏取消官鹽,他從不掩飾自己的觀點,身在其位就要說出自己的感受。
他們同是豁達之人,以真性情示人,沒有欺騙,沒有討好,用最真實的自己去面對這個真實的世界.即使災難連連.即使粉身碎骨.
2.自古英雄出少年
蘇軾幼年便勤勉博學,承受了好的家教,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
周韶鋒則在12歲時就發表了<騙子小姨>和<冬天真好>兩篇文章,自然也是受到良好的教育,有較好的文學素養.
蘇軾青年時積極進取,考取功名.虛歲21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在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高中進士,嘉佑六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
誰也不能說,如果周韶鋒和蘇軾生活在同一年代,那流傳千古的將是兩位偉人,當然,誰也不能否認這一觀點.畢竟,這只是一個假設而已.
周韶鋒于2008年9月考入某理科大學,并擔任創新作文網站特約編輯,掌握著零九年所有憧憬著取杭州參加第四屆創新作文決賽的孩子的命運,抑或說夢想.
我不是魔法師,所以不能掌握周韶鋒的命運,也不是預言師,所以也不能像了解蘇軾的生平一樣知曉他的命運.
我只知道,他們都有讓人羨慕的年少時光,是很多人少年時代心中的英雄.
譬如我.抬頭的時候就會想到他們和他們的文字.
3.此心安處是吾鄉
李清照評價蘇軾的文章“東坡每事俱不十分用力.古文,書,畫皆爾,詞亦爾.“其實這也是東坡的個人寫照.“不十分用力“而成大家,除了說蘇軾聰明和才華橫溢還能說他什么呢?“不十分用力“正是蘇軾的性情,也是他成為大家的必然,試想,如果他事事斤斤計較,時時處心積慮,那還是灑脫不羈的蘇東坡嗎?
周韶鋒呢?他寫文字,踢足球,玩吉他,搞攝影,卻不用足全部精力于某一件事,當然,現在的他作為一個擁有七情六欲的男人,名利于他也是頗具誘惑的,但是還好,他可以把持住自己,不至于太急于功利抑或其他.
周韶鋒自己也曾說過,他是一個有野心的男人,不甘于平凡.但他保有“本心“,不會為了名利或自己的野心而做出任何違背良心的事.但求安心.
他們每事俱不十分用力,不是因為不在乎,不努力,而是因為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