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奧涅格說“正如樹枝和樹干連接在一起那樣,脫離樹干的樹枝很快就會枯死。”在現實的21世紀,“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然而當孔子穿越到21世紀,那又會有什么質的突破呢?
偶遇韓寒
一日韓寒低語然他恰似碰到了古時的思想家、教育家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要是孔子能明白在那個社會動蕩該多好啊”“你是哪位?”“我是韓寒,對了,你就是書上所謂‘子曰’的孔夫子?”“對,對雖然我所處的社會動蕩不安可是我勇于推行自己的思想,比現在所謂的‘我爸是李剛’‘芙蓉姐姐’之類的好多了吧,而且現在的官員都更愿意做避世之士。。。。。。”“對,你是說的不錯,現在社會沒有了戰爭,人與人之間和諧發展。雖然出現了‘蒜你狠’‘姜你軍’‘豆你玩’物價上漲的場景,可無不體現出我們國家的進步性,體現出我國國力的強大!”
關于真理的探究
正如韓寒說道“真理往往是在少數人手里,而少數人必須服從多數人,到頭來真理還是在多數人手里,人云亦云就是這樣堆積起來的。第一個人說一番話,被第二個人聽見,和他一起說,此時第三個人反對,而第四個人一看,一邊有兩個人而一邊只有一個人,便跟著那兩個人一起說。可見人多口雜的那一方不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許多是沖著那里人多去的。”孔子反駁道你能說帕斯捷爾納克“尋求真理的只能是獨自探索的人,和那些并不真心熱愛真理的人毫不相干”的話錯誤嗎?像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一生努力鉆研,直到最后一刻也不放棄自己的事業,難道不能說他是獨自探索的嗎?電的發明者愛迪生不是長期吃住在火車里,將車廂當做自己的實驗室,難道說他不是獨自探索的嗎?”
三批腐敗官員
韓寒感嘆道“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還有最初的那句“人之初,性本善。”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往往會將一個人變得腐敗,然而只有我們枕著清白良心的這個枕頭我們才能安然入睡。。。。。。斂金聚銀,貪得無厭,那是在等待法律的制裁;錦衣玉食,肉林就地,那是在等待世界末日的來臨;多行不義,傷天害理,那是在等待下地獄的那一天。。。。。。孔子補充道:“真希望每個人在做事之前可以考慮事情所帶來的后果,要明白“三思而后行”,不要抱有僥幸的心理,不然他們會以后群眾這雞蛋碰到他們的硬石頭,可是他們錯了以柔克剛就是用以形容他們的下場,當牙齒掉光了而舌頭卻完好無損,難道這不能體現出舌頭的‘硬’嗎?“多行不義必自斃。”
當孔子與韓寒的生活產生了交集,對于他們來說都大有裨益之處,“權力高于你盡全力捍衛的權利。”“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如此。”韓寒即把其收錄到自己的書中以警示當代人以及后人。。。。。。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要做到柔中的‘剛’以至于讓未來的社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