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初冬時候,雪也已經下過幾場了。凌厲的北風忽然變得軟綿無力,陰沉的天色挾著細密的雨絲纏繞著路人,煙氣氤氳中,眼光也迷離了許多。
挺拔的楊樹、婆挲的柳樹在肅殺的冰冷中失卻了所有的襯托,瑟縮著裸露的肢體。綠葉在枯萎前就被凍得僵硬,扭曲著不甘心的模樣落下,在風中嘩嘩作響,似在訴說遠逝的青春。
象從天上垂下千千萬萬細細的絲絳,把灰色的天空與蕭索的大地連了起來。這對歷史最悠久體型最巨大的“夫妻”,似乎是靠著下雨來媾合,所以即使在冬天也不能不下雨。
人們喜歡春天的雨,說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以為它能夠滋潤花草樹木,萬物復生都有賴于它。
人們喜歡夏天的雨,尋常的夏雨,那叫爽,那叫酣暢淋漓;大旱之后的夏雨,那叫甘霖,所謂“大旱之望云霓”,人們望眼欲穿地就是盼著能夠下雨。大旱之后的雨有多么寶貴?“使天而雨玉,饑者不得以為粟;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玉和珠雖是寶物,卻是不能吃,不能穿,因而不敵谷物。久旱之后的一場適時大雨,吃的“粟”,穿的“襦”,一切的一切,都有了,所以下雨的意義,勝過“雨玉”與“雨珠”。
人們也喜歡秋天的雨,大約還不止是因為它能“幫閑”,例如替頹廢派文人獻愁供恨,給朦朧派詩人作“詩引子”。若是整秋無雨,要吃各色蔬菜水果大成問題,那是肯定的,便是山中的紅葉,大地的秋色,怕就不會象通常那么美,那么富有詩情畫意了啊!
只有冬天的雨,沒有人喜歡。冬天本來就冷,下雨那就更冷,而且還使道路湫濕甚至泥濘,妨礙交通,影響人們出行。冬天的雨,簡直是助紂為虐似的。
呼吸著渾濁的空氣,腐敗的感覺侵襲著我。既然選擇了這里,就不要再回首,也許等待著我的是寂寞、空虛和無奈。可是,老人、樹木和孩子都告訴我,抬起頭來!盡管天氣寒冷,但我的內心依然火熱;盡管空間狹小,但我依然心境恬淡;盡管沒有滄桑,但我已成熟了許多……沒有誰肯屈服于行將就木,因為我們畢竟年輕……年輕,不就是生存的一種財富么?!
雨,停了。
我發現,初冬的天空也很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