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老師帶我們六年級同學去實驗基地參加實踐活動。
第一天上午八點二十分,我們準時出發。一路上,同學們談笑風生,好不熱鬧。
進了“上海軍天湖”的大門,綠的世界便毫無保留地展現在我們眼前。我愛綠,所以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個地方。我們沿著崎嶇的山路盤旋而上,一路上盡是無邊無際的田野和草蕩,大極了。就像鋪著巨大的綠毯,綠得叫人心中感到親切與舒服。多少種綠顏色啊:深的,淺的,明的,暗的,恐怕連畫家也調繪不出這么多的綠顏色來呀!
到達了目的地(軍天湖農場附近的素質學校),那兒的教官給我們講了講在素質學校里需要注意的事情。接著,帶隊老師領我們到各自的寢室整理衣物,還給我們編了連。
吃過午飯,進行午休。兩點多鐘的時候,教官用號角叫醒我們,我們在操場集合,教官還宣布了各個連隊下午的課程。
下午兩點半,上課鈴打響了,我們三連的同學陸續走進“中國結”的課堂,等教室
里逐漸安靜下來后,老師開始講課。先講了中國結的由來,再講了中國結的基本含義,然后講了中國結各種搭配的含義,最后老師給我們示范,讓我們自己動手編織。我們按老師講的編法,分四個線頭,一壓二,二壓三,三壓四,四穿一的周期循環編起來。很快,桌子上就出現了一個個牢固、美觀的中國結。
中國結編好后,接下來幾天的課程有“軍事五項”、“臉譜”、“草編”、“化學箱”、“創意陶吧”、“多米諾骨牌”。其中最有意思的要數“創意陶吧”了。
我們三連的同學走進“創意陶吧1”的教室,待教室里安靜下來后,老師開始講課。老師先讓我們看電視里人家怎樣做陶,接著,發給我們每人一團紫砂泥,讓我們按“泥條成盤法“做。我早就想做陶了,因為我們城里的孩子從沒玩過泥巴。也許是由于太激動,在回到座位的路上就揉了揉,結果粘了一手的泥。
回到座位上,我就開始動活了。先要揉土,要從外往里揉,一直要揉到不沾手為止。花了大半節課,終于把土給揉好了。那團黏土就像面團一樣,順便也把粘在我手上的泥給蹭掉了。
第二節課,(“創意陶吧”是兩節課連在一起上的,)我開始做我的小陶碗了。先用小木刀切下一個大約有半個小蘋果那么大的泥團,用小木板打平,然后用圓規刀切出小陶碗的底。然后就要撮泥條了,泥條要撮得長、粗細均勻。泥條撮好了,在在小陶碗的底的邊沿涂上一點點水,然后把泥條一條條地盤上去。在這期間,我的泥條老是斷,都被我用水一一粘好了。做好之后,我又東摸摸,西摸摸,我只是想把它做得更完美些,可是它弱不禁風,倒塌了。幸好還有些時間,我東湊西補,終于把補好了。可是我又忍不住摸了摸,又倒了。來不及了,我只好捧著殘缺不全的作品去見老師,結果可想而知,肯定被老師打了個不及格。
三天很快就過去了。雖然同學們都想快點回到家的懷抱之中,我卻想:如果再來一次該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