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偉大而又無奈。每一個生靈都無法脫離太空對靈魂的沖擊。當仰望太空之時,面對寂寥的曠野,那是靈魂與神圣的對望。每一次對望,都是一次對心靈的洗滌。
我記得最早接觸航天是從楊利偉開始的。那時候是個不懂事的毛孩子,因為會有老師在耳邊叮嚀:“別忘了回家看神五發射”。會有撲天蓋地的新聞報道和撲面而來的喜氣洋洋。那時的我沒有想過航天本身的意義,只知道對中國而言,這是個值得慶祝的日子。
我對航天真正的關注應該是高中開始的,也許是源于生命最本真的召喚,也許是剛剛開始領略宇宙的奧秘。這種召喚力是強大的,從人類誕生之初,終止于無窮。隨著人類的發展,人們對宇宙的了解也在一步步地發展,但越了解,越發現更多的未知。我們不知道宇宙的起源,我們不斷的尋找著外太空的生命,啟圖破解這萬物之源。在這個過程里,每個人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但一步步的努力最終串成了現代的文明。所以我們忘記自身的渺小,轟轟烈烈無怨無悔地投入到這場人類的探索之旅。
現在重新審視楊利偉,才明白偶像的力量。我確信他曾掀起過一股航天熱,雖然中國的航天史是從一九五六年開始的,但我知道中國的飛天夢卻從來也沒有停止過,而且愈演愈烈。中國航天的每一步都是值得驕傲的,而神五飛天卻是一個永恒。太空中沒有中國人足跡的歷史到此結束了,飛天從敦煌壁畫中走了出來。從這一天起在浩渺的宇宙間飄動的旗中開始有了中國的五星紅旗,這不是一個人的驕傲,這是一個民族的永恒,其實在這一切面前,沒有個人。所有的喜悅,無論是歡笑還是淚水,都與民族劃上了等號,我們用最偉大的熱愛洗凈內心的渺小,這一刻可以真正忘卻個人的自私與期盼,心無雜念地享受共同的榮耀。
航天事業本身是一個高風險的事業。不論科學怎樣發達,還是有很多的未知讓我們始料未及。但在這場探索中,我們卻必須從這刺激與驚險中走出來,以最波瀾不驚的心態去面對它,正是因為潛在的危險,所以我們必須保證我們所掌握的已知里萬無一失,以求將危險降到最小,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相信自己,更要相信別人。惟有彼此間心無雜念的相信,才可以戰勝未來無數未知。我們過多去想它也沒什么用,關鍵是這個事值不值得去做。
航天技術已成為當今世界最高技術群中對現代社會最具影響的高科技之一,不斷發展和應用航天技術已成為世界各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經過近半個世紀的迅速發展,人類航天活動取得了重大成就,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最重要的是,航天技術的發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當我們享受著每天免費的天氣預報,使用著衛星定位儀和天南地北的朋友聊天,還有高清數字電視,轉基因食品,大的小的遠的近的,當我們對這一切早已習以為常,接受地心安理得,有沒有想過茫茫太空中不斷旋轉著的衛星,它們本無生命,去旋轉出了生命最美麗無私的舞步。
選擇太空,從小的層面而言,是為了自己小小的虛榮心。有點嫉妒地說,每一次看到美國航天局的新成就,既興奮,又心痛,興奮是因為人類在探索太空的腳步又前進了一步,痛心的是為什么是美國而不是中國,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每時每刻的感受著這片大地給予我的恩惠,中國有太多的過往,也正是這份不簡單不平凡讓我感受到一種比神圣更深刻的使命感,我知道中國需要我。愛國是一種信仰,我所要做的就是站起來,為信仰而戰。抱著這一信念,我會覺得現在我所做的一切都有了意義,為中國的未來秋蓄力量,我想這是每一個中國青年最基本也最偉大的使命。美國有空間站,有哈勃太空望遠鏡,他們曾幾次登月,現在又雄心勃勃地向火星發起了挑戰。這一切的確遙不可及,但并非無可超越。凡爾納曾說,但凡人能想到的事情,必定有人能將它實現。也許我不能,但我相信我們能,中國能。中國人不好戰不戀戰,但也絕不會認輸。我相信未來中國航天不可估量,這當然不是盲目樂觀,現在我國經濟仍白哦吃著高速增長的趨勢,國民總體生活水平和國民素質都有了極大的提高,國家有大力支持航天事業的發展,況且現在的航天事業已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階段,所以一切都是必然。
記得看過這樣一則笑話:
那一天神七上天了,眾高校的同學們:“喂喂!神七上天了,走啊,咱們去喝兩杯吧!”其他人響應:“好啊好啊!”而北航的同學們則是:“唉,神七上天了,走啊,我們去上自習吧!”其他眾人響應:“好啊好啊,要不都趕不上神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