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遼闊而深邃;那無窮的真理,讓我苦苦地求索追隨————溫家寶
翱翔在那深邃的星空,是中國人數千年的夢想,因為夢,才有了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為了它,宋朝人萬戶不惜舍棄了生命;為了它,無數科學家傾盡了畢生心血。
從小,在老家,夜里常會抬頭仰望星空,望著那漫天的銀束,幻想著何時能夠接近它,去拜訪老人口中的神仙,第一次聽到“航天”這個詞是在2005年,2005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航天員楊利偉同志圓滿完成祖國給予的任務,這標志著我國成為繼前蘇聯和美國之后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中國航天的發展要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末,新中國剛成立不久,百廢待興,這種狀況下,中國毅然決然的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工業委員會,統一領導中國的航空和火箭事業,中國的航天事業就此開始起步。從1958年1月,國防部制訂了噴氣與火箭技術十年發展規劃綱要。到1957年10月錢學森等一些著名科學家建議開展中國衛星工程的研究工作,建立三個設計院。從1965年,中央專門委員會批準第七機械工業部制訂的運載火箭發展規劃。到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衛星在甘肅酒泉航天發射基地由“長征一號”火箭發射成功,成功在太空唱響“東方紅”的樂章。從92年神舟工程的確定,到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05年10月11日神舟六號、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探測器、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11年11月1日神舟八號、12年6月16日神舟九號相繼發射成功,短短幾十年間中國航天飛速滴發展,標志著中國是強大的,中國人也能上天,超越夢想不是問題。
今天,各國都在航天事業上大力的投入人力物力,進行太空角逐,作為中國新一代力量,我們更應該大力推崇航天科技技術滴發展。
現在的中國已經成功完成了載人航天“三步走”計劃的第一步“載人飛船”,正在實施第二步“空間交會對接”實驗,未來的航天應該向著
飛得更遠,更安全的方向發展。曾經想過幾個問題,一是既然能在地球上模擬太空滴失重環境,為什么不能在外太空模擬重力場環境,二者滴機械方式難道不是相反地?如果能解決這個問題,將會解決多少因失重而產生滴問題;二是,飛出地球真的一定要用火箭來助推嗎?這樣造價又高,污染大,且無法循環使用,為什么不能采用飛機的外形,采用核能為動力(航空母艦這種龐然大物用的就是核能),從南極空洞沖出地球;三是,為什么不能將太空垃圾回收,近些年來,太空垃圾成為了航天事業的主要安全問題,若將太空垃圾回收,將減少許多安全隱患,同時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中國航天,任重而道遠,往后滴歷程將更加艱苦,新一代航天人要繼承老一代航天人的精神,吃得苦,耐得住寂寞,以專研高新技術為己任,以強大祖國為目標,奮發圖強。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自由而寧靜;那博大的胸懷,讓我的心靈棲息依偎。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壯麗而光輝;那永恒的熾熱,讓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響起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