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媽媽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每當看見她那花白的頭發,滿臉的皺紋,佝僂的腰姿,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一件件往事涌上心頭:我是一個不幸的孩子,出生才四個月,就查出患有腦腫瘤,需要做開顱切除手術,近十萬元的醫療費用,讓人望而卻步。許多好心人都勸爸爸媽媽放棄治療,任我自生自滅,結束了幼小的生命。甚至,連一些醫生都勸爸爸媽媽:“你們農村人找點錢不易啊!算了吧!”“不!醫生,就是砸鍋賣鐵,我也要治好孩子的病。”說完,媽媽抱起我就回家了。
一個月后,我在重慶兒科醫院做了開顱手術,花了7萬多元醫藥費。我家也背上了七八萬元的債務。從此,爸爸媽媽走上了這漫漫的還賬之路。爸爸開始走南闖北,擺攤設點,掙錢養家糊口。媽媽則留在農村,照顧哥哥和我。在我的記憶中對母親印象最深刻的,是母親在田地里彎腰勞動的形象。家里因為我那七八萬元的債務,再加上有兩個孩子,我們的家庭生活狀況每況愈下。迫于還錢和生計,更為了我們兩兄妹的學業。媽媽每天早出晚歸,不論嚴寒酷暑,她從不叫苦叫累。母親不得不付出多出常人更多的勞動,寄希望于家里幾畝地的莊稼有一個好收成。無論是驕陽似火的夏日,還是寒風刺骨的冬天,母親總是早早地來到田里,辛勤勞作。農忙時節,插秧、搭谷這些重體力的農活,她一個人全承包了。母親有時顧不上吃午飯,直至夕陽西下,我才可以看到母親走在鄉間小路上疲憊的身影。就是感冒了,媽媽也自己忍著,從來都不休息。在我看來,媽媽仿佛是一個機器人,從不知疲倦,媽媽又像一頭老黃牛,整天在田地里辛勤耕耘。盡管如此,堅強的母親也不曾有過一句怨言,更不曾見她流過一滴眼淚,再苦再累媽媽都只埋在心底,笑容卻總是掛在臉上。
在我的心目中,媽媽永遠都是那么堅強與執著。她那張飽經滄桑的臉上,永遠都掛著那種自信、樂觀的微笑。漫漫四年過去了,我家才還了3萬元的債務。看著親戚朋友來我家要賬,媽媽索性丟下我和哥哥,跟著爸爸一起,到昆明去擺地攤,賣水果,賣核桃,賣碗碗藕粉……他們拼命掙錢,還錢。終于在我六歲那年,還清了所有債務。爸爸媽媽才結束了顛沛流離,像候鳥一樣的生活。他們回到了璧山,在璧山租了一套房子,把我和哥哥接到璧山,讓我和哥哥在璧山念書。
如今,老師和同學問起我頭上留下的一條10多厘米的刀痕時,我都會自豪地說:“這是父母用七八萬元錢換來的,是爸爸、媽媽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可是,人們又有誰知道這其中的辛酸呢?往事如煙,此時此刻,我不禁想起唐代詩人孟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詩句。媽媽,您那比海還深的恩情,讓我何以回報?我深深地思索著。媽媽,我平凡偉大的媽媽!自強不息的媽媽!你用勤勞儉樸、大愛無疆的精神為我撐起了一片藍天。你像中國所有的媽媽一樣堅強、偉大!我一定會用優異的成績、善良的品格、樂觀的人生態度去描繪絢麗的色彩,為您繪制一幅精彩的人生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