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著青春的鋼絲前行,整天擠著時間做日益堆高的試卷,在這個夢想的青春的旋律里,夜晚躺在床上,我也只能默默數從指間劃過的被課本和講義填滿的日子。
行走在18歲的邊緣,我的生活是條單行道,每天都在沿著陽光的影子追逐著上帝留給我的時間,一天一天,時間在燈光下,在我沙沙的筆端耗掉了。當晚休鈴響起的一剎間,我被滯留在黑夜里,一個人,想,我的明天,眼前的高考……心開始空虛,一種暫時放下重負的空虛,不完整的自由就是在自我傷害的滿足中自我欺騙。
去年我中學時代的最后一個暑假是在成都度過的,那是我最快樂的一段日子。在那個假期里我完整地看完了黃磊的《似水年華》。黃磊和劉若英在烏鎮詮釋著愛情的故事,兩個人的相遇和交錯在時空的軌跡中慢慢呈現,如歌的年華就這樣流走不復,黃磊自己說:他只是想表達一種對青春的感懷,于是,借了烏鎮,借了兩個人緣分的癡纏,演繹出人生的潮漲潮落,花開花謝。
音樂響起,曲終人散。我站在春熙路的天橋上,看華燈初上時城市的臉,一盞盞明亮的燈,照耀著黑夜的心情,我試著用另一種方式來表達我自己,我去了青城山,當我佇在青城山的頂處——老君閣的時候,我明白,所有的往日一如飄浮在我眼前的云霧,留不下也帶不走。
在成都所剩下的幾天里,去了武侯祠,杜甫堂,然后,背著買來的一背包書,踏上了回家的旅途,一個假期結束了,等待我的是一年高三生活。
高三還未容許我思考就已開始了,生活像臺不能停下來的機器不斷運轉,我已無暇顧及生活的細節內容了。生活教會了我許許多多,也讓我遺落了許多,烏鎮是留在我內心深處的夢想與向往。青春是一種容忍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