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荀鶴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
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
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
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
經過大概五個小時的車程,我們終于從合肥來到了這次修學旅行的目的地:蘇州。
為期三天的旅行,就此拉開序幕。
拙政園(TheHumbleAdministrator’sGarden)
拙政園,中國四大園林之一。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
到達蘇州的時候,正逢上在連日的晴天之后,又一次降臨的陰天。這時正淅瀝瀝下著小雨,陰沉沉的,透過相機,看到的是被樹枝分割開來的灰色天空。然而再回過頭來向前看,看到的卻是鮮花怒放的妖嬈景象。截然相反呢。
收回思緒,跟著導游踏進拙政園,首先來到的是蘭雪堂,取意于李白詩句的名字:“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堂中牌匾下是一副巨大的漆雕《拙政園全景圖》,將整個拙政園呈現在參觀者面前。穿過蘭雪堂,來到的便是鮮花怒放的東部花園。如剛剛的漆雕地圖所展示的一般,放眼望去是重重疊疊的樹木、水流,以及小家碧玉般的房屋。撐著傘,隨著人流緩緩走過橋梁,小雨零零星星地滴落在池塘中,散開成漣漪。
煙雨江南。
即使是平常會令人厭煩的雨,在這如畫的景色里也成了一種絕妙的點綴——或許說,也成了一片清新的風景。
聽導游在細細講解著拙政園的歷史:“拙政園為王獻臣所造,晉代文學家潘岳的《閑居賦》中有一句‘拙者之為政也’,恰好與王獻臣離開宦海之后的心境十分貼切,于是,這座園林,便叫作了‘拙政園’。但是后來,由于王獻臣之子的一夜豪賭,拙政園這樣一份偌大的家業,便在轉瞬之間,輸給了徐氏家族。從此,數百年間名園易手,園林主人的更換多達三十余姓,而每一位園林主人,都要根據自己的喜好對它進行一番修葺整建,有人賦之以樸素,有人施之以奢華,在那些充滿榮衰興廢的歲月里,這一座宅園一體的居所,真是風水流轉,命運無常。”
是啊,命運無常。
站在人潮洶涌的長廊上,眺望著不遠處的小橋流水,兩岸的爛漫花開。細雨緩緩而落,風景如畫。不知道當初王先生初建拙政園時,所欣賞到的又是怎樣的景色呢?
然而景生于情。以幽雅秀美著稱的蘇州園林,若是那野心勃勃的人前來觀賞,所得到的清靜也不過是表相,如果不能真正的靜心觀賞,再美的園林,也不過只是無機物堆積而成的一片廢墟。僅此而已。
我在“五福捧壽”的圖案上,按導游的介紹,先是繞著圈轉了三圈,又頭暈腦脹的從中間沖了過去——據說可以祈福。轉完后不禁笑自己癡傻,不過是不可信的玩意,卻認認真真的遵循著規矩,就像是自己相信似的。如果相信的話,會不會算是給了自己一個希望?然而不符現實的希望,卻不如沒有。
希望過后的絕望才是最可怕的。
再向前走。有一株紫藤,經歷了400多年的風風雨雨,相傳被文征明先生親手栽下的它,開的妖嬈多姿,絲毫不受外界影響。駐足望著滿樹鮮艷,徒生感慨。
花啊,樹啊,水啊,橋啊。
向來是人將自己的情感強加在它們的生上,然而它們自古至今,對于人類的復雜思想不管不問,開花的開著自己的花,生長的繼續順應自然,流動著繼續向前,靜默的沉寂淡然。
如果是作為一個人。
快步趕上朋友的步伐,走在茂竹叢生的小道上,我恍恍惚惚地想。
不顧他人的看法,堅持著自己的原則,自己的姿態。
又會迎來怎樣的未來呢?
盤門
盤門是蘇州古城唯一保存完整的水陸城門,它由兩道水關、三道陸門和甕城相互組合而成。
踏進正門,瑞光塔屹然在我們面前。穿過四瑞堂,穿過長廊,穿過過道,眼前呈現的便是歷盡滄桑的陸城門。“北有長城雄偉,南看盤門秀麗”。盤門300余米的古城墻,折射出的正是歷史車輪的軌跡——城墻最底下泛白的長條磚,是元代的,中間是明代的,上面是清代的,而根基則是送人游吳
【唐】杜荀鶴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
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
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
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
經過大概五個小時的車程,我們終于從合肥來到了這次修學旅行的目的地:蘇州。
為期三天的旅行,就此拉開序幕。
拙政園(TheHumbleAdministrator’sGarden)
拙政園,中國四大園林之一。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
到達蘇州的時候,正逢上在連日的晴天之后,又一次降臨的陰天。這時正淅瀝瀝下著小雨,陰沉沉的,透過相機,看到的是被樹枝分割開來的灰色天空。然而再回過頭來向前看,看到的卻是鮮花怒放的妖嬈景象。截然相反呢。
收回思緒,跟著導游踏進拙政園,首先來到的是蘭雪堂,取意于李白詩句的名字:“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堂中牌匾下是一副巨大的漆雕《拙政園全景圖》,將整個拙政園呈現在參觀者面前。穿過蘭雪堂,來到的便是鮮花怒放的東部花園。如剛剛的漆雕地圖所展示的一般,放眼望去是重重疊疊的樹木、水流,以及小家碧玉般的房屋。撐著傘,隨著人流緩緩走過橋梁,小雨零零星星地滴落在池塘中,散開成漣漪。
煙雨江南。
即使是平常會令人厭煩的雨,在這如畫的景色里也成了一種絕妙的點綴——或許說,也成了一片清新的風景。
聽導游在細細講解著拙政園的歷史:“拙政園為王獻臣所造,晉代文學家潘岳的《閑居賦》中有一句‘拙者之為政也’,恰好與王獻臣離開宦海之后的心境十分貼切,于是,這座園林,便叫作了‘拙政園’。但是后來,由于王獻臣之子的一夜豪賭,拙政園這樣一份偌大的家業,便在轉瞬之間,輸給了徐氏家族。從此,數百年間名園易手,園林主人的更換多達三十余姓,而每一位園林主人,都要根據自己的喜好對它進行一番修葺整建,有人賦之以樸素,有人施之以奢華,在那些充滿榮衰興廢的歲月里,這一座宅園一體的居所,真是風水流轉,命運無常。”
是啊,命運無常。
站在人潮洶涌的長廊上,眺望著不遠處的小橋流水,兩岸的爛漫花開。細雨緩緩而落,風景如畫。不知道當初王先生初建拙政園時,所欣賞到的又是怎樣的景色呢?
然而景生于情。以幽雅秀美著稱的蘇州園林,若是那野心勃勃的人前來觀賞,所得到的清靜也不過是表相,如果不能真正的靜心觀賞,再美的園林,也不過只是無機物堆積而成的一片廢墟。僅此而已。
我在“五福捧壽”的圖案上,按導游的介紹,先是繞著圈轉了三圈,又頭暈腦脹的從中間沖了過去——據說可以祈福。轉完后不禁笑自己癡傻,不過是不可信的玩意,卻認認真真的遵循著規矩,就像是自己相信似的。如果相信的話,會不會算是給了自己一個希望?然而不符現實的希望,卻不如沒有。
希望過后的絕望才是最可怕的。
再向前走。有一株紫藤,經歷了400多年的風風雨雨,相傳被文征明先生親手栽下的它,開的妖嬈多姿,絲毫不受外界影響。駐足望著滿樹鮮艷,徒生感慨。
花啊,樹啊,水啊,橋啊。
向來是人將自己的情感強加在它們的生上,然而它們自古至今,對于人類的復雜思想不管不問,開花的開著自己的花,生長的繼續順應自然,流動著繼續向前,靜默的沉寂淡然。
如果是作為一個人。
快步趕上朋友的步伐,走在茂竹叢生的小道上,我恍恍惚惚地想。
不顧他人的看法,堅持著自己的原則,自己的姿態。
又會迎來怎樣的未來呢?
盤門
盤門是蘇州古城唯一保存完整的水陸城門,它由兩道水關、三道陸門和甕城相互組合而成。
踏進正門,瑞光塔屹然在我們面前。穿過四瑞堂,穿過長廊,穿過過道,眼前呈現的便是歷盡滄桑的陸城門。“北有長城雄偉,南看盤門秀麗”。盤門300余米的古城墻,折射出的正是歷史車輪的軌跡——城墻最底下泛白的長條磚,是元代的,中間是明代的,上面是清代的,而根基則是送人游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