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里的好多博覽會都會在市圖書館的大廳里舉行。因為我有圖書證,可以隨意進出圖書館,所以也就相當于有了一張長期的博覽會入場券。
聽說有個攝影展正在圖書館展出,去過的朋友都說很不錯。于是就用那張“長期入場券”進了展覽大廳。“募捐活動攝影展”,布置和以往一樣,一張巨大的紅色條幅橫在半空,十分醒目。其實,我對攝影展并不感興趣,只是以此為借口要30元錢充當入場費。家里人尚不知道我有那張“萬能入場券”,隨后便可以和朋友去附近的串店吃個暢快了。
但既然來了,就去參觀一下吧?朋友建議,我點頭,便逐個排看。忽然,目光被一幅照片吸引,任我怎么努力也挪不開繃緊的視線。
灰黑白為主打顏色的畫面,那樣清淡寒冷,一個小孩,小小的娃娃,在一個門框扭曲的屋子前極不自然地笑著。屋子前有個小黑板,應該是窮山村的學堂——可這青灰的畫面上偏偏有那么一點紅,紅得刺眼!這點紅圍繞在山里娃的脖子上,仔細端詳才知道,那是一條紅領巾,就是那個一過了六年級就被我極其高興地扔掉的紅領巾。
這樣的照片是可以在電視上經常看到的,但這樣的近距離面對,還是第一次。
這點紅除了給人以視覺的沖擊外,還逼我不得不仔細觀察起這個小孩:胖嘟著的臉蛋,眼睛瞇縫著,想必是緊張所致。也許是從未見過照相機,不知道鎂光燈為什么會“眨眼睛”,亦或是害怕,怕陌生人,怕城里人……山村里條件是多么不好啊,窮鄉僻壤,孤陋寡聞,連見到會閃的鎂光燈都會害怕,真是可憐,心中不禁對他充滿了同情。然而當我的眼睛再次掃視到那條粗麻布縫制的紅領巾(我那時帶的是綢緞的)時,不得不有些佩服這個小人兒,這種敬佩,純粹的油然而生。
學習不易,條件難得,要珍惜。即使處于困難之中,貧窮之中,于己于人,都要知道不易和難得。忽然想到這是一個幫助山區的募捐攝影展,那我也可以盡一份綿薄之力呀。于是,轉過身對朋友說:“回去,補交門票。”轉身的一瞬,也是我永遠告別昏聵的時刻。就在這一剎那,我懂得了責任:讓這個系著半面紅旗的娃子有一個好一些的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時至今日,那刺眼的紅仍然歷歷在目,在困難后,在雨后,在不敗的晴空,就像一抹給予人鼓舞的彩虹,讓我懂得了珍惜,明白了刻苦,更清楚了責任。
那點紅,不僅刺痛了我的眼睛,更刺醒了一個曾經昏沉的魂靈,令我永生難忘,成為我心中的彩虹。每當雨后,總會燦爛地登場,映亮澄澈的天空,盡管只有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