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常有人慨嘆:知音難求。何為知音?知音不就是人生中的鼓掌者嗎?
當年,俞伯牙輕奏《高山流水》時,鐘子期為之高聲喝彩,于是鐘子期成了俞老先生的知音。高山流水不斷,流傳著一首千載稱頌的金蘭之交的贊歌。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街頭賣藝者,琴聲悠揚,令人心動。面對裝滿錢的罐子,他的臉色憂郁依舊。“已賺了不少錢,他為什么還不高興?”一位旅游者疑惑地問。“也許他需要掌聲吧。”旁邊小伙子淡淡地說了一句。旅游者的心被觸動了,她緩緩地抬起手來為之鼓掌。果然,賣藝人那張黯淡瘦削的臉慢慢舒展了,眼眶里溢出了感激的淚水。
不錯,賣藝人心底最需要的是掌聲。
人生就像開放在郊外的野花,萬紫千紅,芳香四溢,那么,掌聲便猶如陽光雨露,滋潤著每一片花瓣;人生就像航行在大海上的輪船,乘風破浪,勇往直前,那么,掌聲便猶如遠方的燈塔,引你掛云帆、濟滄海。
人生最需要掌聲。
沒有掌聲的演出是可怕的,有誰受得了死一般的寂靜?沒有掌聲的人生是可悲的,有誰愿意在壓抑中生存?人生缺少了掌聲,只會留下英雄垂淚、士子悲歌的結局。正如當年的屈原,世人皆醉唯他獨醒,世人皆濁唯他獨清,有力報國卻無力回天。沒有掌聲沒有理解,只有漁夫的嘆息,終于使他熄滅希望之燈,熄滅生命之燈。
讓掌聲響起來吧,因為人生最需要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