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林肯曾經寫過這樣一封拒絕借款函。林肯的弟弟莊士頓曾經是一個虛度時光的人。為此他欠下了許多債。
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林肯借錢還債。借了好幾次后,林肯醒悟了。醒悟到他愛他的弟弟可是卻不能這樣溺愛他。如果一次次借錢給他。反而會使他越來越懶惰。于是他拒絕借錢,并勸告弟弟不應該懶惰。從中我們得到什么啟迪呢!對比我們中國人,西方國家的思想與我們不同,因此對待“愛”的態度也大不相同。不知各位是否知道這樣一件事。一位中國的標準賢妻良母對兒子百依百順,以至有一天,兒子向母親拿五千塊錢,這位母親一時拿不出這么多錢,這個兒子居然拿刀砍了母親。令人發指的是,這位母親居然追出來對兒子說:“天涼,記得多穿件衣服。”這多讓人感到諷刺。她并不是想用愛來感化兒子,只是習慣而已。這兩個天差地別的例子讓我們明白了些什么。林肯對待親人的時候,在愛的同時他小心翼翼地守護著愛。他愛親人,可他拒絕溺愛親人。對比之下,這個兒子為何會拿刀砍了自己的母親呢!這事絕非是我編的而是千真萬確。我想這是因為這位母親從小對兒子便百依百順,從小就溺愛孩子,才會導致自己的兒子砍傷自己。可想而知,她的兒子會有怎樣的結局。而林肯的弟弟在親人的愛中變好了。這就是在不同的愛中,出現不同的結果。從林肯的拒絕借款函中我們學會了什么?而從兒子砍傷母親事件中又學了什么!我懂得了一句至理名言:“對親人的愛應該用正義來澆灌,用真誠來施肥,用滿腔的熱血來淋死溺愛這該死的臭蟲。”從這兩件事中,我還學會了怎樣對待親人。我們應當把親人當作平等的朋友。
朋友是用來干什么的?朋友是用來幫你指出缺點與錯誤的,而朋友也等待著你幫他指出缺點與錯誤。愛應該是無私的,是美好的,讓我們拒絕溺愛。愛是寬容的是無私的,是美好的是沒有溺愛這害蟲的。讓我們打開心胸一起來愛身邊的人,用林肯式的愛一起來愛吧!愛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