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和諧中國有感》
自從讀了《和諧中國》這本書后,我就深深地被它吸引了,它不僅能使我開心,但同時也能使我傷心;它更能讓我為中國的崛起而奮斗、拼搏……它也讓我明白了“和諧中國”的重要含義。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先是民主的社會,是人民當家作主、團結友愛、愛心的社會。
構建和諧社會,體現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人是社會一系列活動的主體,社會和諧關鍵在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前人從來沒有做過的偉大事業,需要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參與?!昂蛣t一,一則多力,多力則強,強則勝物”。參與的人越多,和諧社會構建進程就會越快。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動力,同樣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的動力。我們要建立的和諧社會,是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社會。包括廣大中學生在內的全體人民都要投身和諧社會建設中去。
《禮記》上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聞,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是中國民眾幾千年來美好而難以實現的愿望,而洪戰輝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動著我們。如果人人都能如此奉獻出自己的愛心,整個社會的面貌必將發生深刻變化。我們為洪戰輝、李勇感動,為我們身邊那些無私獻出自己的愛心的人感動。
《和諧中國》這本書上說道:李勇的父親是癱瘓的,家里的經濟條件也不是很好,可是李勇的成績卻還是名列前茅的,最后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慶陽師范”,可是癱瘓的父親怎么辦呢?后來他受到了老師的啟發,16歲的他決定“背父上學”。他把家里的存糧賣了租來一間破舊的房住了下來。他一邊求學,一邊打工,一邊照顧癱瘓的父親。這也許算不得什么,但是他每天早上跑二里路,從住地到學校上操,下操后買上油條或饃饃,又飛快地跑回去給父親,然后再掉頭往學校跑,趕早自習。一年四季都是這樣,可是李勇的學習仍是班里最好的,而且年年都是“三好學生”……
這一切切感人的事跡都令我印象深刻,回味無窮。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我做起,多一份關愛,少一份爭斗,多一份寬容,少一份嫉妒,大家都要為維護和諧社會盡心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