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話贊美保安。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親朋好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首先讓我代表我的全家向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最美麗,最溫馨,最舒服的地方,它的名字叫“家”,家的核心是“愛,家的載體是“房子”。
能在高房價的背景下,擁有一套稱心如意,方便舒適,現代大方的房子就是一件最幸福的,最喜慶的事情。
這也是我們全家人的最大愿望,也是我爺爺最大的夢想——爺爺為別人建造了大半輩子的房子,今天終于也看到自己的房子在這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屹立起來了。
我提議,我們一起舉杯:祝我偉大的爺爺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同時也借此機會,我想大聲的對你說:我愛你爺爺,感謝你,一直疼我的爺爺。
在我們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于如愿以償,實現了這一夢想,在這一過程中,我最仁慈最勤勞最努力的爸媽,你們付出了辛苦的勞動,艱辛的汗水,一磚一瓦,建成了如今最溫馨的“家”。
我為有這樣的爸媽而感到自豪,感到驕傲。
我從沒有這樣對你們動情過,因為我一直深埋內心,在這里,我同樣想對你們說一句:我愛你,可親可敬的爸媽
在這喜慶的日子里,朋友們在百忙之中紛至沓來,登門道喜,同我們共享喬遷之歡樂,分享我們的幸福和快樂。
我對你們的感激之情道不盡,寫不完。
只有希望大家能夠開懷暢飲,吃得愉快,喝得盡興,共同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也祝大家:家滿幸福快樂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小孩做家務,父母怎么寫感想,簡單說
高中六個學期的分析和目標為實現以下規劃需要做到:信心,滿懷激情,走好成功第一步。
切忌盲目激情,要有計劃分步驟的學習,養成踏實認真的學習態度。
【第1句】:高一上半學期是一個初中走入高中的過渡時期。
這個時期的主要目標是:積極適應各科老師的教學方法,迅速吸收新知識,同時穩住腳跟,一步一個腳印地進步。
所以這個學期的目標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適應、穩定。
【第2句】:高一下半學期是一個適應后的尋求及養成期。
這個時期由于對自己的學習態度、方法、能力有了一個比較客觀的認識,因此對各學科特點有了一定掌握。
這個時期的主要目標是:重點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循序漸進地、有規律地學習,全面發展,形成自己的優勢學科。
簡單來說就是:養成、規律。
【第3句】:高二上半學期是一個定位起飛期。
此時,高中生活早已適應,學習方法、習慣已經成熟,所以,這個時期就要開始有所突破。
這個時期最主要的目標是:進入一本梯隊。
【第4句】:高二下半學期是一個穩步發展期。
有了高二上半學期的起飛和突破之后,又要開始穩住腳跟了,這時要全面地、客觀地看待自我和他人,畢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這個時期的主要目標是:穩定自我水平,基本確定自己在年級的學習地位。
【第5句】:高三上半學期是一個扎實復習期。
經過高二的認知后,自己的學習地位也穩定下來,不再輕易后退。
就要完全靜下心來穩扎穩打地復習。
此時也要注意調整心態,擺正主觀態度。
時刻保持新鮮的自信心、堅韌的性格。
不要受客觀環境的影響,履行自己的計劃,做到步步為營。
【第6句】:高三下半學期是一個加速沖刺期。
可以適當地做些拔高。
要全面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問題,查缺補漏,掃除殘敵,不留后患。
還有此時心理素質也很重要。
時刻擺正心態,注意情緒的變化,做到自我及時調整,自我鼓勵和認定。
就如愛迪生所說:“自行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第1句】:預習預習最重要的是能發展我們學生的自學能力,減少對老師的依賴,增強獨立性;預習可以加強記課堂筆記的針對性,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面。
【第2句】:聽課聽老師講課是獲取知識的最佳捷徑,老師傳授的是經驗證的真理;是老師長期學習和教學實踐的精華。
上課集中注意力。
思想開小差會分心等一切都要靠理智強制自己專心聽講,靠意志來排除干擾。
【第3句】:作業作業是提高思維能力,復習掌握知識,提高解題速度的途徑。
通過審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可以達到鞏固檢驗自己的目的。
完成作業時,一定要做到獨立完成,去形成自己的一個獨立的思維習慣。
【第4句】:復習及時復習的優點在于可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根據遺忘曲線,識記后的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漸緩慢下來。
學過即習,方為及時。
俗話說“溫故而知新”,就是說,復習過去的知識能得到很多新的收獲。
這個“新”主要指的是知識達到了系統化的水平,達到了融會貫通的新水平。
家務勞動感想
【第1句】:我的家長從小就“慣著”我,不會讓我做一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公主。
從小,媽媽就讓我自己的事自己做,漸漸的,我隨著年齡的長大,也學會了不少家務活,還會做不少菜。
以為,自己對家務的理解已經很深刻了,可是,最近的一次家務活著實讓我深有體會。
在這段假期中,從開始,我就想好好的幫媽媽干一些,我日常生活中沒時間幫她干的家務活,擦地 洗衣服 洗碗 做飯 這些已變成了我的“家常便飯”。
這兩天聽媽媽說,要自己洗羽絨服,從沒洗過羽絨服的我,想著這樣媽媽會很累,便很自信的把這個家務活承包了下來。
還暗自得想,洗兩件羽絨服對于我來說簡直就是大材小用。
隨便說一下 我的羽絨服一米多,媽媽的羽絨服1米,開始洗的時候,我是信心倍加,先用洗衣液泡它個半小時,接著在衛生間的地上,開始從袖口開洗,媽媽說,她的羽絨服不臟,就是袖口不太干凈,其他的都很干凈,所以我決定先洗這個短的,從袖口開始,袖口的邊上又窄又臟,很費勁,我不能太用力,又得洗干凈,這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呵呵,由于這是第一次我用洗衣液,不太會又不想請教,便在浸泡過以后,又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重新開始涂抹洗衣液,并以最快的速度用力搓洗,就這樣,我用了40分鐘才洗完了兩個袖子外加一個羽絨服的帽子。
這時在屋里看電視的媽媽,便出來看看我的“戰況”,看后先是好好的夸了我,后又說我太傻便說我這樣洗什么時候才能洗完,這一問不要緊,把我的火一下問了出來,“你不是說就袖口臟嗎
要不是我做事很仔細,你的衣服這樣臟,我哪有干不完的道理。
還有,媽媽,你以后,穿衣服加點小心。
”要是換作以前,不論媽媽怎樣說,我都不會像現在這樣的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媽媽洗衣服的勞累,這樣的感受不是能用語言來形容的,這得需要你親自體會。
當然,后來,在媽媽的指導下,我以1個小時洗完了,剩下的兩個羽絨服。
我很感謝媽媽,因為媽媽,我才能這樣真切的感受到勞動的真正滋味,才能自己真正認識到以后該怎樣好好“穿衣 服”
【第2句】:星期日上午,我和媽媽一起在家看書。
無意間,我看了看媽媽,她正在看書,我又抬頭看了看時鐘,已經11點30分了。
我悄悄地走到媽媽旁邊,對她說:“媽媽,今天讓我來煮飯菜吧。
”媽媽點了點頭,說:“好吧
” 煮飯時,我量好米后用清水把米洗干凈,放入高壓煲中,蓋上蓋子,開好煤氣、抽油煙機,煮飯時該做的事情已經做好了。
接著我開始洗蓮藕,把凹進去的地方洗干凈后。
我就開始切蓮藕了。
我首先把砧板放好,然后把砧板、刀都洗干凈,接著,就開始切蓮藕了。
忽然,媽媽走了進來,她看到我切的蓮藕后,親切地對我說:“不是這樣切。
”說完,媽媽就開始切,經過觀察,我知道媽媽為什么說“不是這樣切”,因為,媽媽切的時候先把蓮藕破開,然后再切;而我沒有把蓮藕破開,切法不同。
我看媽媽切了兩個后,就想切了,媽媽說:“我幫你把這些蓮藕破開,然后再讓你切。
” 媽媽切了許多個的時候,忽然看見一個蓮藕里面有污泥,就用清水沖洗, 我隨手拿到一只蓮藕,想將它破開,沒想到,我一切,它一滾,到頭來,竟然自己把自己的手指切破了。
我一看手流血,連忙告訴媽媽,她見了,叫我用手指按住,然后去找“創可貼”,找到后,給我貼上了。
本來,我是幫媽媽做家務,沒想到,這忙倒沒幫上,反而給媽媽添麻煩。
本來想讓媽媽享半天的福,卻反而讓她擔心,我覺得很對不起媽媽。
經過這件事,我受到了啟發:第一,做事不能毛毛糙糙,應該小心點,凡事要三思而后行;第二,要經常鍛煉自己,我切菜時都這么容易切傷手,那媽媽切的時候又快又好,是因為媽媽每天都做這件事情,久而久之,就很熟練了,我也應該多鍛煉;第三,自己做一件家務事都這么不容易,何況媽媽天天都做,我應該體會到媽媽的辛苦,應該幫媽媽多做些事。
【第3句】:小的時候天天享受著爸爸媽媽的照顧,飯來張口、衣來身手,我今年都要生六年級了,我要利用寒假的時間為爸爸媽媽做一些事。
吃完了早飯,爸爸媽媽都去上班了,我也開始了我的秘密行動——做家務。
我學著媽媽的樣子,首先將抹布洗干凈,蹲在地上,一點一點擦地板,還沒擦上一個房間,我已經熱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了。
想到媽媽每天都要做這些家務,今天我終于體驗到了媽媽的辛苦,我到洗手間洗了把臉,繼續擦起來。
堅持就是勝利
大約過了一個多小時,我終于將每個房間的地板全擦了一遍,地板亮了,我也累得趴在沙發上起不來了。
但是看者亮得照的出人影的地板,我心里樂極了。
休息了一會,看看時間快十點了,我又開始了第二項秘密行動——幫媽媽煮米飯。
我從米斗里舀出一些米放在盆子里,然后學著媽媽洗米的樣子,用手反復將米在水里搓洗,等洗出的水變得比較干凈了,再將米到進高壓鍋,添了足夠的水(媽媽曾經告訴我,水位要沒過手面),蓋上鍋蓋,打開液化器閥門開始煮米飯。
大約過了二十多分鐘的時候,高壓鍋壓力閥開始跳動,我聞到了米飯的香味,米飯終于熟了
我甚至有些激動,急忙關掉了液化汽閥門,然后坐到沙發上等媽媽下班。
一會兒媽媽回來了,一進門看到干凈的地板,驚喜地說:“喲,今天的地板怎么這么亮啊
”“是我擦的
”我從沙發上跳下來,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媽媽快到廚房看看,還有驚喜呢。
”說著我就將媽媽拉進廚房,“看看,我還煮了米飯呢。
”我洋洋得意地拿掉壓力閥,掀開鍋蓋,說:“媽媽,嘗嘗我的手藝。
”說著,拿筷子夾了一點米飯放到媽媽嘴里,“喲,米飯有點夾生呢。
你好象火候有些輕了。
”我嘗了一口,果然有些硬硬的,媽媽又告訴我,壓力閥跳動后還要繼續煮十分鐘才可以停火,哦,原來如此
雖然今天的米飯不如媽媽做的那么可口,但吃飯的時候,我看到爸爸媽媽的臉上一直洋溢著笑容,爸爸告訴我,這是他有生以來吃的最香的一頓米飯,媽媽也直點頭表示同意,我從他們贊許的眼神中受到鼓舞,我想,我會繼續努力的,下一次一定讓他們吃上真正可口香甜的米飯。
【第4句】:星期六,我早早的醒了。
躺在床上,回憶著老師說的話“回家以后,一定要幫父母做家務事,報答父母平時為我們做的事。
”我繼續回憶母親為我做的每一件事。
都是那么辛苦。
我想了想,媽媽平時又要上班,下午回來做家務,還要為我輔導,多么辛苦啊。
我一定要幫她做一件事,讓媽媽周末好好休息一下。
我想,我還是先把衛生打掃干凈吧。
便高高興興來到洗手間,拿拖把在水里打濕,等水少點兒了,我拿著拖把來到書房,看見爸爸在玩兒電腦,心里十分想玩,可又一想,一定要讓媽媽周末休息一下,就努力不讓自己看電腦,只在一旁拖地,可有禁不住去看,我急急忙忙拖好書房,逃命一般的出來了。
接下來我來到媽媽的房間,為了讓媽媽的房間非常干凈,我特地在拖把上放了洗衣粉,在媽媽的房間里瘋狂地拖來拖去。
出了一身大汗,終于拖完了。
我一看地板是花的,高興勁一下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十分灰心。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我想了許久又開始拖了,這次我聰明點兒了,順著地板的紋路細細的慢慢拖,拖了沒多久,豆大的汗珠從腦門上流下,可我一點也沒覺的累,反而覺得開心,我稍作休息又開始拖了,過了沒多久我把媽媽的房間拖完了。
我看著閃閃發光,一塵不染的地板,十分開心,我突然看見有香水的瓶子,于是我拿起香水在媽媽的房間里噴了幾下,房間里頓時香氣四溢。
我心想,媽媽看見自己的房間是那么干凈,那樣清香,心情也會十分好吧。
媽媽下班回來,進屋一看,本來一臉的疲憊,現在全沒了,變得就像天使一樣春風滿面。
原來媽媽的心也容易被兒子的一小點兒的“成就”滿足的。
“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我這作兒子的心里樂開了花。
父母的愛是偉大的,他們一直在為了我們操勞。
以前是我們小,還不懂的孝敬父母,可現在。
我們應該去孝敬父母,報答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哎。
我這才發現幫媽媽做事的感覺真好啊!~
【第5句】: 父母是最偉大的人,他們一直在為了我們操勞.以前是我們小,還不懂得孝敬父母.可現在,我們應該去孝敬父母,報答父母為我們說做的一切. 星期六,我早早的醒了.躺在床上,回憶著朱老師說的話: “回家以后,一定要幫父母做事,報答父母平時為我們的做事.” 我繼續回憶,回憶母親為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辛苦. 我思考著為母親做些什么?有了!為母親做早餐. 我悄悄的來到廚房,回憶著母親如何做早餐的場景.我學著開啟了中火.在鍋內放了三碗水,等待水熱騰起來,我放入面條下鍋.等待,等待著成功的到來.我拿著鍋鏟攪拌了一下,按照媽媽平時的做法,放鹽.好了,成功離我越來越近.我把早餐做好.嘗了嘗,太咸了!這哪是面條呀? 我思考了一下:可不能用咸面條孝敬媽媽.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加油!我能行,為了媽媽重做.我吸取失敗的教訓,讓成功迎接我的勝利!~ “ 成了成功”我開心的捧著我的面條. 我推了推躺在床上的媽媽.我把媽媽拉倒餐桌前.自豪地對媽媽說:我做的早餐,嘗嘗.” 媽媽嘗了嘗欣慰的笑了,我們沉浸在歡樂地氣分中. 爸爸媽媽為我們付出了許多,我們也因該懂得回報. (行不行
)
鮑鵬山孔子是怎樣煉成的bilibili
“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兩千五百年前,從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這是9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齊聚一堂發表的感言。
孔子是怎樣煉成的
百煉成鋼,或許千練萬練方能成孔子。
《孔子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里,鮑鵬山給了我們近乎完美的孔子,給了我們想要從孔子身上汲取的種種智慧。
一、好學當如孔子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習要有榜樣。
學習的榜樣是誰呢
就是孔子本人。
孔子就是一個非常好學的人。
這一點從《孔子是怎樣煉成的》里面清楚的透露出來,從《論語》里更能找到證明。
1.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說:“我不是一個天生就有知識的人,我是個喜好古代文化,并且以勤勞的學習精神,不斷地學習的人呀
”孔子是一個很博學的人,《論語》的內容,已經包括古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了,也對今天的人們,還有借鑒的意義。
孔子的學問,從那里來的呢
孔子說,我不是個生來就有知識的“圣人”,我的學問,都是通過學習得來的。
孔子學習的動力是什么呢
是“好古”。
是從心里喜歡古代的文化。
喜好,是學習最強大的動力。
喜好,把艱苦的學習,變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
所以,孔子是一個“樂學”的人。
就因為孔子樂學,所以,孔子能夠辛勤地學習,孜孜不倦地追求學問,也不覺得辛苦。
從孔子身上,我們知道什么呢
知道學習要刻苦,刻苦學習的動力,來自對學問的真正喜好。
2.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孔子說:“只有十戶人家的小村落,必然有像我孔丘這樣講忠信的人呀
但是,他不會像我孔丘這樣愛好學習呀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個很自信的人。
他第一自信的,就是自己的學習精神。
孔子說:“我的道德修養,又算得了什么呢
太平凡啦
十戶人家的小村子,就有我這樣道德水平的人。
我的學習精神,可是沒人能比啦
天下第一。
”孔子是個講謙虛的人,卻也是個講誠實的人。
自己的學習精神天下第一,就是天下第一嘛
3.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
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葉公問子路,孔子是怎樣的一個人
子路不回答。
孔子知道了,對子路說:“你怎么不對他說,孔丘這個人呀
發憤地學習,都忘了吃飯,快樂地學習,都忘了憂愁。
只顧了學習,都忘了自己已經快老啦
這樣的話,你怎么不說呀
”葉公姓沈名諸梁,是楚國的大夫,因為封在葉城,所以稱為葉公。
這位楚國的貴族,打聽孔子是怎樣一個人,子路是個武人,思維不是很敏捷,一時不知道怎么回答。
孔子知道了,就說了上面這段話。
這段話,可以看著是孔子的自我評價。
學習起來,忘了吃飯;學習起來,忘了憂愁;學習起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忘啦
學習到了這樣癡迷的程度,難怪人家要成了大學問家啦
世界上有誰像孔子這樣愛學習,我看大概沒有吧
二、快樂當如孔子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顯然在提高,但是許多人卻越來越不滿了。
因為他看到周圍總還有乍富的階層,總還有讓自己不平衡的事物。
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
孔夫子能夠教給我們的快樂秘訣,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
在《論語》中,孔夫子告訴他的學生應該如何去尋找生活中的快樂。
子貢曾經問老師:“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假如一個人很貧賤,但他不向富人諂媚;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傲氣凌人。
這怎么樣
老師說,這很不錯。
但還不夠。
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叫做“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個人不僅安于貧賤,不諂媚求人,而且他的內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也不會因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心快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
一個人不被富足的生活蠱惑,又能在貧賤中保持做人的尊嚴和內心的快樂。
這樣一種儒家思想傳承下來,使我們歷史上又出現了很多內心富足的君子。
一如陶淵明等等。
安貧樂道,在現代人眼中頗有些不思進取的味道。
在如此激烈的競爭面前,每個人都在努力發展著自己的事業,收入多少、職位高低,似乎成了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志。
但越是競爭激烈,越是需要調整心態,并且調整與他人的關系。
那么,在現代社會,我們應該如何為人呢
又是子貢問了老師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他說:“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您能告訴我一個字,使我可以終身實踐,并且永久受益嗎
老師以商量的口氣對他說:“其恕乎
”如果有這么個字,那大概就是“恕”字吧。
什么叫“恕”呢
老師又加了八個字,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是你自個兒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強迫別人干。
人一輩子做到這一點就夠了,快樂就會如影隨形,伴你左右。
三、教育當如孔子孔子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義上說,他也是全人類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稱為“萬世師表”。
孔子首創平民教育,繼承、發展和傳播了古代文化,相傳孔子“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足見孔子對當時教育的貢獻。
孔子在
回家的感覺
陽光透過窗簾,肆意灑滿了屋內。
我一覺醒來,睜開眼睛看看四周,既熟悉又陌生;抽抽鼻子,嗅到的是久違的、但卻又是千百次夢中聞到的氣息
可現在,的確是、真真切切的是,我回家了
置身在家的環境里,溫馨和幸福縈繞著我
回家的感覺真好
查鋪的媽媽不會關燈收走我手中的書本和手機;那張屬于我的床,不再催促我閉著眼睛穿衣服;那時尚的牛仔褲和休閑服不再潛伏在箱內;擺了一地的皮鞋、休閑鞋、旅游鞋靜候著我的選擇
而在餐桌前吃飯時,我盡可以大呼小叫、挑肥揀瘦
不必刻意立正稍息,在歡跳或者仰臥中哼哼幾句小唱,賴在媽媽懷里嚼著口香糖,我都會找到的歡樂和幸福感覺
舉起手機自拍幾幅自戀照,給姐妹們發幾條無聊惡作劇短信,開心啊
家是遠航避風的港灣,家是長途客車的加油站,家是勤勞者勞作小憩的咖啡屋,家是人們奔波放松休息的音樂廳
我愛我家,愛我的爸爸媽媽,愛這簡約卻溫馨可親的居室
這曾經給我孩提時代無數歡樂的家,時時刻刻都在呼喚著我的歸來
這曾經激勵我大步邁開人生步履的家,時時刻刻都在鞭策我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
父母是家的守護神,悄悄看到他們已是佝僂蹣跚的樣子,我能夠體味到偉大與崇高的內涵
那便是家的締造者的勤勞與辛苦
也能夠感覺到自己肩上的負擔和責任的重大艱巨
家,是我的歸宿,是每一個人行程的最終目的地。
然而,家事國事一肩擔的時代青年,對家的理解,還應擴大為大家與小家的外延,大家與小家的關系是人人皆知的常識,父母的期望是讓兒女投身到時代大潮中拼搏,練就一身適應社會與時代的真才實學
的人們,會把家當做繼續前進的中轉站
媽媽喜歡我唱的歌兒,在我的歌聲中,媽媽的臉上充滿了自豪和幸福,爸爸也會在我的歌聲中輕輕的拍打著手掌,而我在自己的歌聲中,也會對家有更深的感悟—— 帶著五彩夢從軍走天涯 女兒十七八集合在陽光下 走進風和雨走過冬和夏 心有千千結愛在軍營灑 鋼鐵的營盤里朵朵姐妹花 一身戎裝靚麗我青春年華 鋼鐵的營盤里深深戰友情 一聲令下男兒女兒并肩出發 …… 家,一個溫暖的名字,它既是一個遮風避雨居所,又是一個真正使人憩息心靈的空間。
但對我們這些住校生來說,一個星期回家就那么一次是遠遠滿足不了我們心中的。
雖然,學校有摯友常伴,有恩師于旁,但還遠不及回家那種溫情與溫馨——那是屬于自己的那片藍天白云,煙囪冒起的朵朵炊煙,庭院中的……所以說,回家的感覺真好
每個周末,當我拖著疲憊了整整一星期的身體回到了家,心里就有說不出的滋味——雖然沒有木蘭“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舊時袍,著我舊時裳”的感受,但卻立即享受家中的像是為我而設的一切:已封塵一星期的電視機啦,正在等我打開顯示屏的電腦啦,悶了一星期的音響啦……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偶爾傳來家人的幾聲嘮叨,像是給這個靜寂的世界傳來幾聲誘人的音韻,使人感受到家不僅是一所房子,還是一個讓人解開繁瑣的空間;有時對他們的嘮叨聲有所厭倦了,便大聲訓斥他們鬧著玩玩,便有大風暴即將來臨,但,會出現一道彩虹——那便是家人強詞奪理之后的一陣歡笑,所以說,不經歷暴風雨又怎有彩虹呢
家庭亦如此
這樣其樂融融,這樣的舌頭上的“鏖戰”,比學校的大吵小鬧,繁雜無禮更勝一籌
回家,正是一個給心靈得到慰藉的過程,有誰不愛回家呢
曾記得小學時,一年級的第一個周末媽媽接我回家時,我伏在媽媽的懷里哭了起來,心中只有一個很大很大的欲望——我 要 回 家
的確,家對一個小朋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雖說學校是個大家庭,社會更是這樣個更大的大家庭,但用比不上那一片在孩子眼中潔白無暇的天空,那,就是家。
無論是三、四、五或六口之家,只要能給人一個舒適的空間——學校太繁瑣,社會太復雜,只有是一個,就足以滿足一個孩子的心愿。
回家,亦是對一個孩子而言,比游戲勝利、獲得成功更大的滿足和喜悅,也就是說,回到了家等于戰勝一切,比得到世間上的每一樣東西更有滿足感和歸屬感。
人,永遠是以自己的家為核心。
風格簡約也好,金碧輝煌也好,永遠以人為本。
只要有一個讓人不再感到繁瑣的內斂空間,就不失是一個好的家。
而回家,更讓人自豪,狂放,它讓我感到了寧靜與現代的區別,讓我更好地去細細品味家中無限的暖意——回家的感覺真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