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員工一句話獲獎感言
加入微商后的感想 一個平凡不起眼的會計,工資一般,工作清閑。
你無法想象一個從人事主管忙碌綠的生活轉變到了一個清閑的小會計。
一清閑下來整個人都像發霉一樣,很可笑的事情是這樣的生活我足足過了一年。
過年是一個大喜日子,年初二回娘家。
我把車停在門口,哇塞一部保時捷,三部大奔,一部皇冠,我眼前一亮。
車窗搖了下來激動地問媽媽:“媽媽,這車是誰的
”媽媽說:“你叔叔他們的啊。
”剎那間我沉默了,之前嬸嬸有叫我去做微商,整整一年時間,他們擁有的是財富、精神經濟滿足,而我干了些什么,碌碌無為。
過年后十五上班,還是一樣的生活。
我下定決心要改變此時此刻地生活,我也想開豪車,我也想住江景房,我也想去旅游,但是付出和收獲是成正比的。
這一切讓我的內心更加堅定,而我不在像孩子一樣嘻嘻哈哈過一天,以前所謂的平淡就好,工資夠我花就好,一瞬間全部打消,我要更努力
我把一年前拒絕過嬸嬸態度轉變了,“嬸嬸,在嗎
教我怎么做微商
”時間一點一滴過去,微信還沒回復,我的心愧疚中帶點責怪。
“想好了嗎
我很看好你的。
”我心情一下從冰點到達了高點,我回了:“恩,我確定了。
”蝸蝸洗發水這個品牌我還是很信任的,我用了一年時間去使用它,畢竟要自己親自體驗過的產品你更加有說服力。
我一口氣拿了代理,我問過身邊的朋友,原來朋友在這個時候完全看得清真心與不真心。
在做這個微商的過程中,讓我懂得朋友不需要多,只需要真心。
一分耕耘一份收獲。
離職感言結束語,對公司的祝愿
這里留下了我最美好的青春與回憶,那些過往的點點滴滴一直在腦海中打轉,似乎他們就在昨天才剛剛發生,可是現在我卻要離它而去,感謝這里的每一位小伙伴們,你們給予我的關心與支持,感謝XX領導給予我的信任與鼓勵,不管我在哪里,都衷心祝福你們,祝福XX公司,愿蓬勃發展,愿蒸蒸日上,愿節節升高,愿基業長青
參觀故宮博物院感想
參觀故宮心得體會3篇 故宮,是一座皇家宮殿,也是一座博物館。
下面是參觀故宮心得體會,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篇一:參觀故宮心得體會 到了游沈陽故宮的時候,我對中國現存的三個故宮有了初步的接觸和了解。
北京紫金城故宮當然是一座金碧輝煌、無與倫比的皇家宮殿,其建筑年代、規模、氣勢、造型和豪華程度等諸方面都是首屈一指、無可挑剔的;長春的偽皇宮顯然是一座落魄潦倒的溥儀寄人籬下的住宿,其建筑規模、造型和布局等簡直就是一座二層樓的辦公樓,偽皇宮附屬的所謂跑馬場、東西御花園和游泳池,也不過是類似一般公園里的娛樂場所,與北京紫金城內的御花園及皇家頤和園簡直不能同日而語。
這兩個皇家建筑的對比,也反襯出一個帝王鼎盛時期的輝煌氣勢和一個末代皇帝時代的沒落潦倒。
而沈陽故宮既不像北京紫金城那樣的雄偉輝煌,也不似長春偽皇宮一般的寒酸蕭條。
它僅是一個我國現已廢棄的、曾經的少數游牧民族首領棄游牧變定居后曾經居住過的宮殿。
在那里,游客感受不到北京故宮天天人滿為患八萬人限額的擁擠,而是門前冷落車馬稀。
也根本不會產生對建筑的輝煌而發出的嘖嘖稱道聲。
人們只是慕名而來到此一游。
沈陽故宮初成于清崇德元年(明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離清兵入關還有八年。
因此,這里僅是后金和前清的首府和大本營。
怒爾哈赤和皇太極曾在此居住,皇太極在這里改汗制為帝制。
按理說,一個滿民族的建筑應該具有本民族的基本特征,一個有游牧民族象征的穹頂圓形帳
誰能幫我寫一小段拾金不昧加優秀員工的獲獎感言,急求各位大神們
海枯石爛\\\/當你看到海時才可以想象“海枯”是不可能的。
情感有多么堅定
看日出\\\/天天都有。
實現夢想有多么可能
一望無邊\\\/胸懷有多么大
讀報紙或進行社會調查,摘錄或寫一則表現當代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新聞,并發表自己的感想。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東聊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
他18歲參軍,在部隊干了7年,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9年復員后,他先當工人,后被提拔為國家干部。
1979年,國家要從內地抽調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時任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孔繁森主動報名,請人寫了“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的條幅。
剛到西藏,他又寫下“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灑高原”,以此銘志。
進藏以后,原定孔繁森擔任日喀則地委宣傳部副部長。
當地黨委考慮到他年輕能干,征求本人的意見后,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崗巴縣任縣委副書記。
在崗巴工作的3年間,他跑遍了全縣的鄉村、牧區,訪貧問苦,和當地群眾一起收割、打場,干農活、修水利。
1981年,孔繁森奉調回山東,先后任莘縣縣委副書記、行署辦公室副主任、地區林業局長、聊城地區行署副專員等職。
1988年,孔繁森在母親年邁、3個孩子尚未成年、妻子體弱多病的情況下,仍然克服困難,再次帶隊進藏,任拉薩市副市長,分管文教、衛生和民政工作。
為了發展當地教育事業,他跑遍了全市8個區縣所有公辦學校和一半以上的鄉、村辦小學,拉薩的適齡兒童入學率從45%提高到80%。
全市56個敬老院和養老院,他走訪過48個,給孤寡老人送去了黨和政府的溫暖。
因西藏偏遠地區醫療衛生條件較差,他每次下鄉時都特地帶一個醫療箱,買上數百元的常用藥,送給急需的農牧民。
一個醫藥箱雖然解決不了所有問題,但對接受治療的患者來說,卻往往是性命交關。
1993年,孔繁森進藏工作期滿,但他繼續留在西藏,擔任了阿里地委書記。
為了摸清實際情況,他深入調查研究,求計問策,尋找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路子。
不到兩年的時間,他跑遍了全地區106個鄉中的98個。
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區,外出時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個人影。
他們餓了就吃口風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來的雪水。
旅途中雖然艱苦,孔繁森卻充滿樂觀,并風趣地對隨行人員說:“快嘗嘗,這是上等的礦泉水,高原沒有污染,等我們開發出來了,讓外國人花美元來買
” 在孔繁森的勤奮工作下,阿里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
1994年,全地區國民生產總值超過1.8億元,比上年增長37.5%;國民收入超過1.1億元,比上年增長6.7%。
他為了制定把阿里地區的經濟帶上新臺階的規劃,準備在最有潛力的邊貿、旅游等方面下功夫。
為此,他帶領有關部門,親自到新疆塔城進行邊貿考察。
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務返回阿里途中,不幸發生車禍以身殉職,時年50歲。
他犧牲后,江澤民總書記于1995年4月29日親筆題詞“向孔繁森同志學習”,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也題詞“學習孔繁森同志熱愛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