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家長共讀感言或對孩子的評價怎么寫
我是一個小書迷,特別喜歡看書,尤其是童話這類的書。
今年暑假,媽媽給我買了兩本《葛冰幽默童話星系》。
這兩本書中,一本書的封面是黃色的,一本書的封面是藍色的。
這兩本書比起來,我是最喜歡那本黃色封面的書。
因為它的書名聽起來就很有趣。
它叫做《三寸教授奇遇記》 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這本書的書名深深的吸引住了。
我的好奇心促使著我迫不及待的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 我就這樣一頁一頁的翻,一行一行的看。
看見了身高只有二寸九的三寸教授,看見了黒崽兒,看見了小胖肉蟲,看見了魔法大學校長,看見了------我沉浸在屬于我自己的童話小世界里。
我在這本書中看到了動物的堅強、自信和感情,還在這本書中看到變成小孩的魔法大學校長的童真和童趣。
我喜歡這本書,并不是因為是一本童話書,而是因為這本書寫出了童話世界里的悲歡離合。
這本童話書里的悲歡離合和現實世界里的悲歡離合根本不一樣。
它可以讓看這本書的人為小歪和教授的分開而感到難過,也可以讓我們為變形怪的所作所為而氣憤------ 童話能夠給我無限的歡樂和悲傷,盡管有悲傷,但童話還是能夠給我寫作的靈感。
我愛童話,因為童話作品充滿童真童趣,展現了少年兒童純真爛漫的天性。
求親子共讀的心得收獲、或感想
當一天“家長” 今天我和父母換了換位置,我成了家長,他們成了我的孩子,這是我想不到的。
嘿嘿,我真是很興奮呢
平時看著爸爸媽媽為家庭忙碌操勞,我也想為他們分擔一點,可(加上一個“是”)以前他們老是對我不放心,從不肯放手讓我試一下,正好這次活動,我也有機會感受一下家長(加上一個“們”)的不容易。
做家長就該有做家長的樣子,我一大早就起床了,看著爸爸媽媽還在睡覺,我就急忙去張羅早飯。
我去買來豆漿、油條、粽子,到了八點鐘左右,我把他們叫醒(我說,你爸爸媽媽真能睡),監督他們洗漱完畢,然后我們開始吃早飯。
(寫出爸爸媽媽吃后說什么)吃完飯他們去上班了,我把碗洗了就去買菜(飯錢一次買完,干嗎買兩次)。
你們別擔心,買菜這種小事還難不倒我。
我準備給他們做火鍋魚,炒菜豌豆,白菜湯(真厲害,這都會做)。
這幾樣菜比較容易做,因為火鍋魚我可以去買底料嘛。
我要買的是魚、火鍋底料、蔥、香菜、菜豌豆、生姜、蒜。
買完菜回來我開始做家務,收拾房間。
接著我就打掃衛生,我們家一直很干凈,我把地掃了就拖地,感到很輕松。
掃完地后我把床整理好,就開始打電腦,等爸爸媽媽回來。
中午,爸爸媽媽在公司里吃工作餐,我就把昨天沒吃完的飯菜熱了一邊,自己一個人吃了。
晚上我準備給他們做火鍋魚,炒菜豌豆,白菜湯。
這幾樣菜比較容易做,因為火鍋魚我可以去買底料嘛。
我以前沒做過飯,只下過方便面,實在是慚愧,我只好去請教媽媽。
魚是剖開洗過的,媽媽教我洗蔬菜,先把香菜和蔥洗干凈,切好,生姜和蒜切成片,再把菜豌豆洗凈,掐去了頭。
我做完后開始煮飯,我把米淘了,再加點水,放進電飯煲。
我勉勉強強把魚做好了,我嘗了一下,還過得去,畢竟媽媽是大師級的人物嘛。
做完魚,我開始炒菜,我冒著被油濺傷的危險把菜做好后,心里美滋滋的。
這個時候飯差不多也好了,我叫道:準備吃飯。
”并把碗筷擺好,爸爸媽媽看著一桌的清湯素菜,胃口倒是不怎么好(爸爸媽媽說什么),而我呢,卻是胃口大開,一人吃掉兩碗干飯,看得他們目瞪口呆。
到底還是自己做的飯香啊
晚飯吃完后爸爸媽媽去看電視了,我洗碗后就打了兩盆水給爸爸媽媽洗腳。
握著他們的腳我感到很充實,很滿足。
一天下來,我已經筋疲力盡,真想好好地睡上一覺。
爸爸在一旁微微地笑,媽媽問我:“明天還當不當家長了
”我連忙搖搖頭,心想:你以為當家長那么舒服
(我可是要累死了
)”我笑了笑,并沒有說話。
這次活動讓我體會到了家長的辛勞,他們實在是不容易啊,我以前還那么調皮,真不好意思。
當家長雖然累,不過說真的,如果再給我次機會,我仍然愿意再給爸爸媽媽當家長(多為他們做家務,也讓他們輕松輕松)。
""我和父母共讀一本書讀后感咋寫
【我與父母共讀一本書】書是五彩生活的萬花筒,書是大千世界的縮影。
書既像一位慈祥的智慧老人,不斷啟迪我們,教給我們怎樣做人的道理;又像是一位真誠的朋友,跟我們面對面地交流,鼓舞激勵著我們,讓我們涌起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并勇于追求
正如偉大的作家高爾基所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書不僅是人們獲取知識的階梯,更是人與人走到一起的階梯。
通過閱讀書籍,人們可以交流彼此的觀點,從而達成共識。
現在,我和爸媽常常共同閱讀一本好書或是文章。
在讀過之后,我們總是會談談各自的想法和感受。
通過從不同的思考點來評析書籍能讓我和父母更深地了解彼此。
我在理解他們的同時,他們也能知道我的所感所想。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學習的壓力也隨之增重,一天下來,常常感到十分疲憊。
晚上本想看看球賽來放松自己,可每次我都被爸媽無情地催回房間。
所以,常常免不了一場家庭風波。
我知道父母如此大動干戈完全是為我著想,但是不好好放松,我又不肯罷休,這使我左右為難。
眼看著就要升入初三了,我心里愈加焦慮不安。
就在這時,一本書幫助我從困境中走了出來。
無意之間,我和爸媽同時發現了一本名為《孩子別煩惱》的書。
書中記述了一個男孩從呀呀學語到走進哈佛中的各種辛酸故事。
我驚喜地發現:書中主人公哈里的經歷竟和我出奇的相似。
哈里也因學習問題和家里鬧了矛盾,就此離家出走了兩周。
在這兩周中,哈里走遍了許多的地方,以一個觀察者的視角,體驗到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艱辛,同時也為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所感動。
當他回到家中準備重新開始時,懊惱的父母也認識到了自身的錯誤,于是,三人重歸于好。
之后,哈里的父母不再過分苛刻地約束哈里,哈里也十分用功,最終實現了自己的遠大前程——哈佛。
在讀完了整本書后,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心中無比的喜悅。
既然哈里的故事如此精彩,為什么我不借鑒過來呢
說干就干,正當我準備向爸媽袒露我的觀點時,我驚喜地發現,他們也正準備找我。
就在那一瞬間,我們的眼神交織在一起,于是一切明了,無需再多的言語,我們立刻理解了彼此。
就此,我心中的焦慮也隨即灰飛煙滅。
經過這次事件后,我深刻地認識到:其實,父母與子女之間真正需要的是互動,是了解。
這種互動的方式是多樣的,共讀一本好書就是一種好的方法。
它就像一座橋梁,能將兩代人的心緊緊連在一起,它就像一座山,將誤解隔絕,它就像一盞明燈,指引我們上前去……
【我和父母共讀一本書 】書是五彩生活的萬花筒,書是大千世界的縮影,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書既像一位慈祥的智慧老人,不斷啟迪我們,教給我們怎樣做人的道理;又像是一位真誠的朋友,跟我們面對面地交流,鼓舞激勵著我們,讓我們涌起對美好生活憧憬,并勇于追求
每當走進我的書房,掃視著倚墻而立的書柜,瀏覽著各式各樣的書籍,嗅聞著淡淡的書香,我就仿佛沉浸于知識的海洋,置身在書中蘊藏著的五光十色的世界,伸展著通向世界各國的觸角…… 最近,我和爸爸一起看了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哈佛女孩劉亦婷》,這本書讓我深受感動,讓我受益匪淺。
劉亦婷不但是一個孝順的女兒,還是一位曾經轟動全國唯一考上哈佛的女孩。
這本書是劉亦婷的父母為了紀念女兒的成功,向全國的廣大家長推薦了自己的教育方法。
這本書記錄著劉亦婷父母的教育方法,還記錄了劉亦婷一步步邁向成功的足跡。
劉亦婷是不幸的,幼小年紀父母離異,親生父親離她而去;她又是幸運的,繼父對她如親生女兒一般看待,母親像掌上明珠呵護她,在懷有劉亦婷的那幾個月里,她曾說過:“只要我的子女不會有智商問題,我一定要把她培養成有著超智商的哈佛學子。
”她終于成功了,真的把自己的女兒保送入哈佛的大門,她的付出有了雙倍的回報。
她創造了一個中國的奇跡,也是一個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跡。
在輝煌的背后,有著汗水流過的痕跡。
劉亦婷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輝煌成績,除了她父母的悉心教育外,和她平時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她虛心好學,刻苦鉆研,從不放過一個疑難問題,這是她所應得的回報,是她在付出過后應得到的回報,她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應該像她一樣,刻苦學習,做到一個小學生的本分,最起碼在你可以努力的時候加把勁,才不為你年邁時,已經無法努力的時候留下絲絲遺憾。
我想珍惜這現在的每一時每一刻,用在有意義的方面,也許輝煌的明天就在不遠處為你點亮著成功的道路。
------------------------------------------------
【我和父母共讀一本書 】我和父母經常共讀一本書,有什么感受,我們就坐在沙發上討論各自的觀點和感想。
爸爸媽媽和我都愛看《意林》,里面的文章很感人,也比較難懂,我們經常把重點劃出來,一起研究大致的意思,抒發自己的感受。
我們在看《意林》,其中有一篇文章的大致意思是這樣的:兒子向往自由,大學時突然“失蹤”,父母歷盡才千辛萬苦找到了兒子。
我覺得兒子在大學時逃走雖然方式不對,但他只是因為向往自由,并不是厭惡父母,所以他并沒有什么大錯。
但爸爸和媽媽卻認為兒子是大逆不道,自己的自由是建立在父母的痛苦之上,是很不對的。
我們你一句,我一句,唇槍舌劍論戰了半小時,最后誰都不服誰。
我認為“我與家長共讀一本書”是個讀書的好方法,這樣可以既能增進孩子與父母的感情交流,還可以互相學習呢
爸爸媽媽也覺得這樣的方法很好,他們說:“對文章的不同理解,互相之間不同觀點的碰撞,以不同的視角和切入點去看待一個問題,就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想法。
另外,人生經歷和社會閱歷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隨著閱歷的豐富,對問題的分析,對人生的品味,也會隨之變得深刻。
”我們認為通過父母與兒子共同看一本書,這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可以增加互相之間的感情交流。
同時也可以了解孩子成長的心路歷程。
通過互動,既可以共同提高文學素養,也可以創新思維方式,得到不少有益的啟迪。
總之,這種方式本身也是一種理念的創新,通過這一方式更能激發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學習興趣,也更能挖掘人性思維的潛能。
書香家庭親子共讀反饋表活動收獲家長的話怎么寫
詳見_扒樂網_親子活動方案回顧,您是想寫書香家庭親子活動的的感想吧或者是過程吧。
下面一些內容希望對您有幫助。
營造書香家庭、開展“親子共讀”:第一是固定時間,養成習慣。
什么時間讀書無關緊要,但每天在相同的時間進行讀書是有益處的。
比如在睡覺前和孩子讀讀書,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第二是全家參與,人人關心。
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工作忙的、不太忙的,都來參與“親子共讀”活動。
在我們學校有許多政府、企業、單位的領導,他們一直堅持過問孩子的學習,陪孩子讀書,效果很好。
第三是做好準備,有書可讀。
大量事實說明,在裝滿圖書的房子里長大的孩子是有出息的,家長們應精心選擇,購買好書,一些膾炙人口的故事應反復讀,以加強對故事的理解,一些經典的古詩、散文應誦讀成背,以后才能出口成章,信手捻來,熟練運用。
第四是邊讀邊想,注意積累。
如何引導孩子看,從中學習什么,怎么引導孩子思考,這些如同給孩子選擇材料一樣重要。
以前有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書好像也看得不少,但為什么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卻不見得高呢
我想如果讀書時能多思考、多積累,每一次閱讀都有一點小收獲,日積月累,就有大收獲了。
所以,起步階段可由家長能同孩子一起看,邊看邊講,在看和講的過程中,向孩子提一些思考性的問題,碰到不認識的字或意思不懂的詞,可引導孩子讀讀拼音記住讀音、聯系圖或前后文來理解,也可引導孩子通過查字典來解決。
看后還可以就某個問題與孩子展開討論,或一起回憶書的內容,如:文章講誰
講了一件什么事
或學到了什么知識
懂得了什么道理
自己有哪些想法
文中有好詞或精彩句子讓孩子多讀讀,最好能設一本采蜜本,專門摘錄好詞好句。
第五是利用媒體,兼收并蓄。
現在有數字電視了,可有選擇地引導孩子進行電視閱讀,有電腦的家庭,可讓孩子進行網上閱讀。
例如我們班級博客上有老師、同學及家長的文章,希望能引導閱讀,激發讀寫興趣。
為了便于老師了解和及時表揚孩子,最好讓孩子在回復中寫一兩句感想或簡單的寫上某某已讀。
第六是堅持下去,不要中斷。
讓孩子讀書,不是權宜之計,不是一日之功,養成不讀書就好像少了什么的習慣。
除了讀書之外,我們還要求學生寫一點日記,有多少寫多少,主要是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增加學生練筆的機會,家里有電腦的,可把日記直接發表到我的博客上去。
親子共讀家長寄語字數30字
書籍構建了孩子與我之間的橋梁,讓我可以帶著孩子去了解另一個世界的故事。
一來一往,既不會讓我錯過孩子漸漸培養認知的過程,也不會讓我過累于生活。
暑假結束了,家長收心的句子
“收心”策略上篇 幫助孩子收心,家長們不通過“”來解決問題,而要講究策略。
具體說來,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1句】:掌握時間點:暑假收心最好是選在開學前一到兩周進行。
在這段時間內,不要再讓孩子們安排耗時耗力較多的娛樂活動,提醒他們保持精力,逐步從散漫的玩樂狀態進入學習狀態,并找回上學時的良好習慣。
【第2句】:以狀態調整為主。
包括:生活狀態的調整,讓學生們調整,開始按照上學時的要求規律作息和飲食;心理狀態的調整,幫助學生們認識新學年的學習內容和目標,感受到一定的,提起前進的勁頭。
【第3句】:收心要落實到知識學習上。
不論是復習舊知還是預習新知,投入學習就給前進通道上了潤滑劑,開學后才能。
這個過程中,家長們不用給學生們布置太多學習任務,在完成暑假作業的基礎上,可以拿來下學期的教科書進行預習。
【第4句】:討論新學期打算。
可以開學前與孩子一起討論下新學期的打算。
在交談中家長可以讓孩子總結自己去年做得好的地方,今年有什么打算,還可以問問需要提供哪些幫助。
“不用一次談完,家長可以借一些日常談話機會,介入這些話題,這樣也可以達到一種‘收心’的效果。
”“收心”策略下篇 暑假進入倒計時階段,家長們也面臨著幫助孩子收心的難題。
那么,具體應該怎樣解決呢? 難題1:孩子的假期作業書寫潦草,一心只想玩,怎么糾正
支招: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
孩子的作業書寫潦草,若是因為忙著去玩,時間不夠,就需要家長幫助孩子制定好假期計劃,每天按計劃完成,完不成或不能達到規定的標準就不能去玩。
剛開始需要家長每天檢查督促,以后孩子習慣了,就可以抽查,如果不合乎要求,溫和而堅定地要求孩子必須重做,達標為止。
有些家庭執行不了,往往是因為家長的態度不夠堅定。
孩子是很聰明的,他知道你的底線在哪里。
難題2:晚上看電視很晚,早上又不愿起床,怎么辦? 支招:不管是平常上課還是假期,為孩子建立必要的生活秩序是很重要的。
很多家長認為假期就是給孩子放松的時段,因此任由孩子晚睡晚起,臨開學了才開始著急。
其實在放假初期,就應該和孩子一道商量制定出自己的假期計劃和作息時間。
此時可以循序漸進地提早睡覺時間,慢慢向上學時的作息規律靠攏。
難題3:每天都跟小伙伴一起瘋耍,根本不看書,怎么辦? 支招:孩子看書是需要家長引領的,可以多開展一些親子共讀活動。
我們提出“共讀”,首先要營造家庭讀書的氛圍,為“孩子找到他此時此刻最需要的書”。
不妨多問問自己:這本書,對于孩子當前來說是合適的嗎?當前我將為孩子選擇什么書? 其次,要適當交流,陪伴,但別催促。
孩子讀書,是精神成長的過程,不要孩子讀完一本書,就迫不及待地問:你讀到了什么?收獲了什么?要知道,某些暫時形容不出的感受,可能才是真正的收獲,是需要時間去反芻、消化的。
最后,我們還要明白:要在孩子和書本之間建立一種“愉悅”的聯系是需要花很長時間來培養的,所以經常和孩子談論作家和書的故事會是非常好的一種辦法。
另外,讓孩子收心,最重要的是要幫助孩子調整作息時間,逐漸與學校上學,避免患上“假期綜合征”。
其次,不妨帶著孩子去逛逛書店,添置,懷著愉快的心情迎接開學。
和父母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
《西游記》讀后感 《西游記》這部經典的文學名著,已經在中國乃至世界上家喻戶曉了。
我想不少文學家已經發表過這部名著的言論了,所以我不想對這部名著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觀點,只想對其中的人物談談自己的想法。
在其中,我最欣賞孫悟空的勇敢機智,豬八戒的情感真切,沙僧的任勞任怨,唐僧的善良待人。
豬八戒是他們四司徒之中最讓讀者討厭的,可是我對他卻不這樣認為,他結合了大家的優點,雖然他不夠孫悟空那么勇敢機智,但是他也會不停地運用一些自己的思維,在困難面前為大家出主意;雖然他沒有沙僧的任勞任怨,但是他在一路上仍然會幫助大家提東西;雖然他沒有唐僧的優柔寡斷與善良,但是他也會動真情。
在生活中,像豬八戒特點的這種人好象是比較普遍的,但是也可以說是最少見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
證據如下: (一)在新世紀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凡事都提倡‘愛的教育’,無論對于小孩,年輕人還是成年人。
小孩喜歡這樣的老師(當然外表除外),因為這種老師比較和藹,并且對外面的世界還是比較了解的(因為他以前是天蓬元帥,當然了解世事啦),交給大家很多課外知識,從他平時的言語中可以發現他是個比較幽默的人,那么就可以帶給大家很多歡樂。
學生都是比較喜歡這樣的老師,不是嗎
?。ǘ┏诵『⒁酝?,現代年輕人更喜歡這種人,他們總是動不動就說愛情,像豬八戒這種人就是再合適不過了。
豬八戒這種人對愛情有責任感,并且會用真心去愛別人,他不像孫悟空那么寡情薄意。
他的真情能感動別人,所以更能取得別人的信賴。
俗話說,想要別人愛你,首先就要學會去愛別人。
豬八戒已經學會了怎樣去愛人,所以他能獲得他人的愛。
(三)成年人也就包括年輕人,老人和中年人。
他們同樣需要豬八戒這種人做家人或朋友,有責任心的人總是能取得別人的青睞與喜歡的。
但是生活中真的有那么多有責任心的人嗎
答案沒有人會清楚。
我想會比較少見吧,現代人總是希望別人對自己負責,卻沒有想過自己是否應該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豬八戒也許是個幽默,有責任心且值得信賴的人吧。
這是我對他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