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諺)九泉:也稱黃泉,人死埋葬處。人生在世,有酒應當醉飲,須知死后連一滴酒也享用不到。 指人生當及時行樂。
【第2句】:【上山容易下山難】釋義:下山比上山難走。也比喻事情一經著手干就難停下來。例句:黃為民特別向眾人交代,要打起精神,當心掉進山坑里去,俗語說,上山容易下山難。千萬不能麻痹大意。
【第3句】:【干杯】在宴會上,“干杯”之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杯不干,罰酒三杯。孰料,在國人面前如此普及的“干杯”一詞,卻是個外來語。據說“干杯”一詞起源于十六世紀的愛爾蘭,原意為“烤面包”。當時的愛爾蘭飲酒者常有這樣的習慣,將一片烤面包放入一杯威士忌酒或啤酒中,以改善酒味和消除酒的不純性。直到十八世紀,“干杯”才有今天的含義,并且發展成為祝酒頌詞。
【第4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各隨其便;奈何不得;你管不著;隨他的便;有什么辦法
【第5句】:【話柄】被他人當做談資的言論和行為,稱為“話柄”,也有叫“話把兒”的。“話”怎么會有“柄”呢?《辭源》的解釋是:“古人清談,多執麈尾,僧人講法或執如意,故有談柄之名?!薄罢劚奔础霸挶?,有的地方叫“話把”。這就告訴我們,“話柄”源有兩物,一為麈尾,一為如意。麈尾說。宋人筆記《天祿志余》有云:“古人清談多執麈尾,故有談柄之名?!摈嫖彩俏簳x清談家經常手執的一種道具,用麈(一種大鹿)的尾毛制成,形如樹葉,下部靠柄處為平直狀。魏晉名流清談時必執麈尾,以助談鋒。《晉書》和《世說》記載,孫盛與殷浩談論很久,端上飯來也顧不上吃,彼此大甩麈尾,尾毛都落在飯上,最后吃不成?!蛾悤堊I傳》記載,陳后主在鐘山開善寺使清談家張譏“豎義”(大約是豎佛經中之義),取麈尾未至,臨時找松枝代替。可見,麈尾是清談的必備工具。名士、清談、麈尾,三者是緊密相連的,由此,后人遂把談資叫做“話柄”。如意說。談資稱作“話柄”,還與和尚講經時手執如意有關。如意是一種器物,早在漢代就已出現。最早的如意用骨、角、玉、石、竹、珊瑚等制成,長一尺許,柄端多為手指形,也有心字形和云葉形。古代和尚講經時手執如意,有的把經文記于其上,以防遺忘。因而這也成了“話柄”的又一個起源。
【第6句】:我平時做作業的時候很認真,可是一到考試就會因馬虎而出小錯誤,所以總得不到滿分。媽媽常說:“你是夜明珠,背后里放光。”(江西·景德鎮)
【第7句】:【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吸取以前的經驗教訓,指導日后的 行動。臺灣李敖《活爸·死爸·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李 敖可以為師,意在斯乎?”
【第8句】:應聲蟲——隨聲附和
【第9句】:【君子之交淡如水】釋義:形容君子之間的友誼高雅純潔。例句:石祥捂著酒杯說:“這是我近幾年新立的規矩,什么高貴賓客,我都是用水陪酒。”魏華抬眼瞅瞅石祥:“你這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第10句】:玻璃上放花盆——明擺著
【第11句】:【饅頭落地狗造化】(慣)造化:福氣,好運氣。諷刺人意外地得了好處。
【第12句】:【出岔子】(慣)指出了差錯或事故。
【第13句】:爬高樓摘月亮——空想
【第14句】:【三下五除二】(慣)原為珠算口訣。形容做事干脆利索。 也作“三下五去二”。
【第15句】:【趁水和泥】釋義:利用時機,利用條件。例句:“節目一演,馬上會把基層干部的思想搞亂,這時咱們趁水和泥,聯系實際,大揭大批,甚至當場可以把趙越揪出來……”
【第16句】:扁擔挑水走滑路——心掛兩頭
【第17句】:【 一個將軍一個令】謂各有各的主張和規矩。類似的:一 個和尚一本經/一個菩薩一個樣。浩然《艷陽天》:“什么一 定之規!一個和尚一本經,一個將軍一個令,簡直是拿人開 心。”
【第18句】:【粗柳簸箕細柳斗,世上誰見男兒丑】(諺)只要能編成簸箕和斗供人使用,粗柳細柳是一樣的;只要有能耐,男子美與丑都關系不大。
【第19句】:黃藤上樹一一纏不清;死纏
【第20句】:【叉手不離方寸】(慣)方寸:指心。兩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敬。
【第21句】:【 狗改不了吃屎】本性難移,壞毛病改不了。成語:惡習難 改。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真是狗改不了吃屎,這樣 便宜他都不撿?!?/p>
【第22句】:天漸漸冷了,可我卻不愿穿毛褲。媽媽又氣又急地說:“人冷腿,狗冷嘴,將來凍出個毛病可怎么得了?”(山西·太原)
【第23句】:【扶貧要扶本】(諺)幫助貧困戶擺脫貧困狀態,要從根本上采取措施。指扶貧不只是解救目前困難,更要從根本上使之走向富裕。
【第24句】:【三字經滿天飛】三字經,指“他媽的”三個字。意即習慣 的罵語隨口而出。海外於梨華《三人行》:“沒幾次以后,又 恢復到他們原來在一處時談話的隨便了,三字經滿天飛。”
【第25句】:【能人背后有能人】(諺)能人:才能出眾、技藝超群的人。指能人之上,還有更了不起的能人。誡人不可自滿。 也作能人之上有能人。 能人之外有能人。 能人背后有能人,好漢背后有好漢。
【第26句】:【狐貍就是睡覺,也在磨牙】釋義:比喻壞人時刻都想害人。例句:田文中懷疑地說,“我對這個匯報真要打個問號:這條狐貍怎么能夠老實呢?”“狐貍就是睡覺,也在磨牙!”
【第27句】:【牛頭不對馬嘴】(慣)比喻胡言亂語、所答非所問或所說的兩件事對不上茬兒。 也作牛頭不對馬面。 驢唇不對馬嘴。
【第28句】:六月的暴雨——陣兒
【第29句】:長兄如父,長嫂如母。
【第30句】:【逃出龍潭,又入虎穴】見“出得龍潭,又入虎穴”。
【第31句】:【狗改不了吃屎】(諺)狗生來就吃慣了人的糞便,這是改變不了的。 比喻壞人總要做壞事,什么時候都改變不了他為非作惡的本性。
【第32句】:【冬走十里不明,夏走十里不黑】(諺)冬季里,早晨走十里路天還未明;夏季里,傍晚走十里路天還不黑。指冬季夜長,天亮得遲;夏季晝長,天黑得晚。 也作“夏走十里不黑,冬走十里不亮”。
【第33句】:【處暑雨不通,白露枉相逢】釋義:白露: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陽歷九月初七或初八。處暑時節不見雨,白露到了也枉然。指雨不及時,收成無望。例句:“處暑雨不通,白露枉相逢?!笨磥?,今年咱們這七寨溝里的三百多口人得挨餓了。
【第34句】:【老虎頭上搔癢】釋義:借指冒犯大人物,或自尋死路。例句:“……紅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個老娘,可是沒有料到他竟會那么窮,榨不出一點油水,已經氣破肚皮了。他還要老虎頭上搔癢,便給他兩個嘴巴!”
【第35句】:【養多大的鳥兒,置多大籠子】釋義:比喻花錢做事不能浪費。例句:“……咱們就得這樣,不能大手大腳地花錢。俗話說:養多大的鳥兒,就置多大的籠子。咱不能花大家的錢像掰著不疼的牙……”
【第36句】:我吃飯總是慢吞吞的,好像咽不下飯。媽媽半打趣地說:“你呀,沒有嘗過饑餓的滋味。俗話說,肚子饑餓時,山楂也無核。”(浙江·常山)
【第37句】:【水過地皮濕】(慣)1形容事情只是走個形式和過場,不能根本解決問題。2指從所經手的事情中撈到了好處。 也作“雨過地皮濕”。
【第38句】:【強龍壓不過地頭蛇】這一俗語比喻即使是強有力者,也難以對付盤踞當地的惡勢力。此典出自《西游記》第四十五回。孫悟空、沙僧、豬八戒一行,歷經千辛萬苦,保護唐僧到西天取經。一天,路過車遲國,本要進見國王倒換關文,卻與國王的假國師發生了沖突。正當國王疑惑的時候,忽然殿前來了三四十名鄉佬,朝上磕頭道:“萬歲,今年整個春夏都無雨,莊稼受旱,特來啟奏,請哪位國師爺爺祈一場甘雨,普濟黎民?!眹鯌?,并對悟空說:“你今遠來,冒犯國師,如你敢與國師賭勝求雨,勝了,饒你罪名,倒換關文,放你西去;不勝,就將汝等沙場典刑?!蔽蚩招χ饝?。那位假國師原是虎力大仙,準備登壇求雨。孫悟空說道:“你也太自以為是了,對我這個遠方僧人一點也不謙讓,不過也難怪,這正是‘強龍不壓地頭蛇’?!被⒘Υ笙蓳屜纫徊?,祈雨去了。孫悟空隨后施展威力,讓虎力大仙一敗涂地。而他自己倒是祈來了瓢潑大雨,為當地老百姓解除了燃眉之急。 “強龍不壓地頭蛇”,話雖那么說,只要正義在手,神龍沒有斗不過地頭蛇的。
【第39句】:【雛鳥不練飛,永遠振不起翅膀】(諺)雛鳥:小鳥。指小鳥必須練習飛翔,才能振翅高飛。比喻年輕人如果不在社會上磨煉闖蕩,就不會堅強起來。
【第40句】:【有肉解百憂,有酒解千愁】以美味醉飽來消除憂愁。韓志 君等《古船·女人和網》:“把旁邊桌上的剩酒剩肉一齊端到 蘇小個子面前,笑嘻嘻地說:來!有肉解百憂,有酒解千 愁?!?/p>
【第41句】:娃兒們在一塊兒玩,盧二奶總說自家孫子心善要吃虧。王三嬸聽不慣,嘴一撇說:“黃鼠狼只說它娃兒香,刺猬總覺它娃兒光。誰家的娃兒誰看不順溜?”.(河南·南陽)
【第42句】:我買了塊電子表不敢戴,常裝在口袋里。奶奶說:“你呀,有粉不往臉上搽,卻往屁股上抹?!保ê幽稀つ详枺?/p>
【第43句】:【有眼不識泰山】(慣)泰山:我國五岳之一,為東岳。長著眼睛卻不認得泰山。比喻見識淺薄,認不出地位高、本領強或名氣大的人。
【第44句】:【當官的動動嘴,當兵的跑折腿】(諺)折(she):斷。當官的只要一動嘴,當兵的就得跑個沒完沒了。 舊指官兵關系嚴重對立,當兵的處在被奴役的地位。 也作當官的一動嘴,當兵的跑斷腿。 當官的一張嘴,小兵癩子兩條腿。
【第45句】:【東說向東,西說向西】釋義:比喻沒有主見。例句:那國王著實昏亂,東說向東,西說向西,真個收了關文。
【第46句】:【墻上的泥坯——去了一層又一層】(歇)泥坯:抹在建筑物表面的泥層,掉了一層可以再涂一層,舊時歧視婦女,把妻子比作“泥坯”。 指妻子死了一個又再娶一個。
【第47句】:【呷醋咬生姜】(慣)呷:喝。形容又酸又辣。
【第48句】:【憂能傷人】(諺)指憂愁煩悶,容易使疾病發生。
【第49句】:爸爸說我的洗臉毛巾臟,夸他的干凈。媽媽在一旁聽了說:“沒有老人夸孝順,沒有孩子夸干凈。”(甘肅·靜寧)
【第50句】:【打破腦袋用扇子扇】釋義:比喻把生死置之度外,滿不在乎。例句:黃金湖一看,來者不善,又是老對頭。心里一橫,想起金山大哥的那句話:“打破腦袋用扇子扇,上肖縣長、常專員那打官司去!”
【第51句】:眉毛上吊豬膽——苦在眼前前
【第52句】:穿了短褲套襪子——差一大截
【第53句】:黃鼠狼和雞結老表——不是好親
【第54句】:【孫猴子的臉——說變就變】(歇)《西游記》第二回描寫,孫悟空從菩提祖師學成七十二般變化,念個咒語,要變什么就變成什么。形容多變,難以預測。
【第55句】:【老牛力盡刀頭死】比喻勤勞善良的人被害,結局悲慘。 柳青《創業史》:“白占魁為了自己沒有能當上干部,竟能唱 出‘老牛力盡刀頭死,忠心為國不出頭’的秦腔發牢騷,高增 福聽了簡直發嘔,唾了幾口酸水。”
【第56句】:【 腦袋掖在褲腰帶上】冒著極大的危險,準備掉腦袋。或 說:腦袋提在手里/提溜著腦袋過日子。成語:出生人死。 臺灣李敖《世論新語》:“如果想在政治上爭一席之地,就該 把腦袋提在手上玩?!?/p>
【第57句】:【口說曹操,曹操就到】見“說曹操,曹操就到”。
【第58句】:春江水暖——鴨先知
【第59句】:老鼠給大象指路——越走越窄
【第60句】:【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不要以貌取人。多指不要因 為其貌不揚,就小看了人。浩然《山水情》:“我也不知道怎 么,反正這字兒不像他寫的。當然啦,人不可貌相,海水不 可斗量?!?/p>
【第61句】:【走一步說一步】指無法預測,只能根據目前情況,謹慎行 事。說,也說:看。張賢亮《邢老漢和他的狗的故事》:“現在 都是走一步看一步,誰知道明年又是啥變化。”
【第62句】:機關槍打炮彈——不對口徑
【第63句】:【交華蓋運】(慣)華蓋:古星名。 華蓋運:迷信的人認為是不好的運氣。比喻交了厄運。
【第64句】:兩犬打架——狗咬狗
【第65句】:扳不倒兒蓋被窩——個兒小被(輩)兒大
【第66句】:【能忍者自安】能夠忍耐、容忍,便會減少麻煩,生活與心 理都能夠平靜。《馬烽小說選》:“看到就當沒看到,忍一忍 就過去了。自古道,能忍者自安?!?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借指自己心中有數。池莉《來來往 往》:‘!一切只有當事人,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第67句】:大榔頭砸豆腐——篤定
【第68句】:【肉爛嘴不爛】(慣)形容人嘴硬,不服輸。
【第69句】:我們班有些同學常常是玩夠了再寫作業,總要忙到半夜三更。老師半是生氣半是心疼地說:“你們啊,早不忙,夜心慌,半夜還要爬起來補褲襠。日子長了,學習搞不好,身體也要垮呀!”(四川·德陽)
【第70句】:錯把駝峰當腫背——大驚小怪
【第71句】:【惺惺惜惺惺,好漢惜好漢】釋義:聰明人愛惜聰明人,英雄好漢愛惜英雄好漢。指杰出人物總是相互敬重愛惜。參見“英雄惜英雄,好漢惜好漢”。例句:古人有言:“惺惺惜惺惺,好漢惜好漢?!绷窟@一對潑男女,腌媵畜生,終作何用!眾豪杰且請寬心。
【第72句】:不長莊稼是因為土地不肥,首領無知是因為失去群眾。
【第73句】:我做飯總是半生不熟的,媽媽無可奈何地說:“你可真是個‘巧手’會做三層飯——頭生、底煳、中間爛,好好學著做吧!”(云南·思茅)
【第74句】:【行動有三分財氣】(諺)指只要肯勞作,或多或少總會有幾分報酬。
【第75句】:【鹽也是這般鹽,醋也是這般醋】(慣)比喻彼此一樣,分不出高下。
【第76句】:【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諺)徒:同類,同伙。水過于清澈,會使魚失去生存的條件;人過于苛察,會使自己孤孤單單,失去群眾。 指為人處世貴在寬厚,切忌苛求。 也作水清無魚,人察無徒。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徒。
【第77句】:【 無馬狗拉犁/無牛馬耕田】借指替代,或不得已求其次。 相關的:有牛使牛,沒牛使犢。周立波《山鄉巨變》:“不要譏 笑吧,我做得什么隊長啊!還不是無牛牛了馬耕田?!?/p>
【第78句】:水龍頭失靈——放任自流
【第79句】:【鐵板釘鋼釘——硬到家】(歇)硬:本指堅硬,轉指強硬。形容人性格極其剛強或態度十分強硬。
【第80句】:【士為知己者死】此語的意思是好男兒可以替知己的朋友去死,可用它形容人品剛直無私;也可形容為人有俠肝義膽,勇于為朋友赴湯蹈火,即便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此典出自《說苑·復恩》,講述了“士為知己者死”的來歷: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大夫鮑叔牙與管仲是好朋友,鮑叔牙死的時候管仲扎上衣襟,失聲痛哭,淚如雨下。侍從問道:“他不是你的父親,也不是你的兒子,您這樣傷心或許有什么原因吧?”管仲說:“這不是你們所能理解的。我曾與鮑叔牙到南陽(齊國的城邑,在今山東鄒縣)做生意,那時我在市場上多次受到羞辱,但鮑叔牙并不認為我怯懦,卻說我將有揚名于世的時候。鮑叔牙曾與我一起游說君主,但君主不愿接納我,而鮑叔牙也不認為我無能,卻說是因為我沒有遇到英明君主。鮑叔牙曾與我分取錢財,我自己經常多拿一份,鮑叔牙也不認為我貪心,而是知道因為我經濟拮據。生養我的是父母,理解我的是鮑叔牙。士為知己者死,何況為他盡哀呢?” 為此,人們總結出一個成語“鮑管之交”,成為后世結交的榜樣。
【第81句】:吃棉花長大的——心軟
【第82句】:【見亮早收篷】及時結束,以免被動。張春帆《九尾龜》: “老實對你說,我不是省事的人物,叫你自家見亮早早收篷; 如若再要不知進退,隨口胡言,那時間莫怪我反面無情,不 留你的地步。”
【第83句】:【在炕頭上耍威風】(慣)比喻在自己人面前盛氣凌人或大發脾氣。
【第84句】:【又抱西瓜,又揀芝麻】(慣)比喻大事小事全都抓。
【第85句】:【人心同一起,黃土變成金】見“大家齊了心,黃土變成金”。
【第86句】:砍木吃橘子——不顧根本
【第87句】:【望山跑倒了馬/看山跑死馬】看到山峰,以為很近,實際上 很遠。明代《西游記》:“師父,還不到拜處哩。常言道:望山 走倒馬。離此鎮還有許遠,如何就拜!”
【第88句】:【陰一句陽一句】(慣)形容說話陰陽怪氣。
【第89句】:【三個人里頭有諸葛亮】釋義:比喻人多,必然有智慧出眾的人才。例句:李江國喊:“老虎,說話呀!三個人里頭有諸葛亮,大伙一討論,就把這理弄明白了,說話呀,老虎!”
【第90句】:【公人見票,牲口見料】(諺)公人:舊時衙門里的差役。票:傳票,用以傳喚涉案人員。料:喂養牲口用的谷物。指差役手持傳票,可以勒索涉案人員的錢財,故見到傳票就像牲口見到料一樣欣喜。
【第91句】:【鐵杓子碰鍋沿】見“馬勺碰鍋沿”。
【第92句】:【無厘頭】“無厘頭”原是廣東佛山等地的一句方言,意思是一個人做事、說話都粗俗隨意,沒有中心,令人難以理解。這種“無厘頭”形式,后來被運用到電影藝術上,成為周星馳為代表的一系列喜劇電影中的一種表演模式?!盁o厘頭”的語言或行為實質上有著深刻的社會內涵,透過其嬉戲、調侃、玩世不恭的表象,可以觸及事物的本質。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大話西游》中的對白便是“無厘頭”式的語言。隨著網絡的發展,“無厘頭”形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很多青少年將其奉為圭臬?!盁o厘頭”一詞便由方言傳播到全國各地。
【第93句】:【一是一,二是二】(慣)形容說話做事老老實實,是一不二。 也作一則一,二則二。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第94句】:我們村一個青年,想研制一種新式農具。一些人就諷刺說:“屎殼郎要是能釀蜜,還要蜜蜂干什么?”(湖北·京山)
【第95句】:【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諺)薄技:小手藝。積攢下萬貫錢財,也不如掌握一門小手藝好。指即使有萬貫錢財也會坐吃山空,有薄技在身就可以長久維持家庭生計。 也作積財千萬,不如一藝隨身。 一藝:一門小手藝。 家有千金,不如薄技在身。
【第96句】:【狗咬秤砣——好硬的嘴】(歇)硬:本指堅硬,轉指強硬。嘴:雙關,本指嘴巴,轉指說話。譏諷或責罵人說話生硬、執拗、尖刻。
【第97句】:放長線,釣大魚——從長計議
【第98句】:【欲人勿知,莫若勿為;欲人勿聞,莫若勿言】(諺)莫若:不如。要想人不知道,最好自己不去做;要想人聽不到,最好自己不去說。指人的言行是瞞不住人的,只要自己說過做過,人們就不會不知不聞。 也作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欲人不知,莫若不為;欲人不聞,莫若不言。
【第99句】:【軸承脖子彈簧腰,頭上插個風向標】釋義:形容人頭腦靈活,善于隨機應變。貶義?!安弊印庇肿鳌澳X袋”?!帮L向標”又作“試風標”。例句:希望他今后再不要“軸承脖子彈簧腰,頭上插個風向標”,要“老老實實承認錯誤,用毛澤東思想武裝頭腦?!?/p>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