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不懼無常,隨處安心自在生活中常有不盡如人意的時候,當一個人面對拂逆和不順,而人力又不能改變的時候,就應面對現實,隨遇而安。
【第2句】:【佛心禪語】父母之恩深似海,難以報答。家中有二尊佛,即父母之謂。應以供佛之心孝順父母。
【第3句】:佛告訴我們在家信徒要通達世事、如法求財,做一個誠實的勞動者就可以自強自立。這是學佛成佛的基礎。
【第4句】:【心靈禪語】人生需要豁達,人生需要包容,少一些糾結,就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煩惱,就多一些幸福。大路寬寬,不要把人生活窄了。
【第5句】:佛說:惡人聽見有善人做善事,故意來擾亂,你要自己冷靜,不要嗔恨和責罵。那個來擾亂你的人,不過是自找麻煩。
【第6句】:往來生死,如游園觀,未曾暫起疲厭之心。《華嚴經》卷五十六,離世間品
【第7句】:蕓蕓眾生,又有多少人放不下手中的“筷子”,放不下手中的權力、金錢和美色,而活活地給“撐死”啊!
【第8句】:【禪語人生】真正的愛情不在于你知道他(她)有多好才要在一起;而是明知道他(她)有太多的不好還是不愿離開。
【第9句】:真正禪者的眼中,天堂凈土在哪里?卑賤工作里有天堂凈土,愛人利物里有天堂凈土,化他轉境里有天堂凈土,原來天堂凈土是在禪者的心中,不在心外。
【第10句】:為佛教、為眾生,是出于“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至高心境。不僅要救濟貧病,最主要是勸導人心向善。
【第11句】:山中住萬疊,千重誰伴侶?縱使知音特地來,云深必定無尋處。——《法演禪師文案》
【第12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平常心是道。《傳燈錄》釋義:平常心沒有造作,沒有是非,沒有取舍,沒有斷常,也沒有凡盛,是道之所在。
【第13句】:【禪心佛語】凡事心存誠懇,而不虛情假意。凡事心存恭敬,而不藐視他人。
【第14句】:【禪心佛語】是真的愛上了夜,而是愛上了在黑夜里靜靜地想你的那種感覺。
【第15句】:【禪心佛語】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離生死,出般涅槃。心無去來,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
【第16句】:【禪心佛語】精通贊美的人可以深得人心,甚至于當他死的時候,連殯儀館的人都會覺得惋惜。
【第17句】:得法脈傳承,如得長江之水;不得法脈傳承,縱有所悟,如掘井及泉。井水、江水雖皆為水,大小不可為比。何況掘井及泉者少之又少,掘并不及泉者多之又多。
【第18句】:【禪語人生】在你生氣的時候,如果你要講話,先從一數到十;假如你非常憤怒,那就先數到一百然后再講話。
【第19句】:【佛心禪語】不是我們的根器不夠,而是我們把太多精力放在追求俗務上了。人生精力有限,生命有限,應該趁有限還有的時候,盡快證悟無限的覺性。
【第20句】:隨處可見的落葉,燃盡了或喜或悲、或煩惱或愜意的日子,落下了紛紛擾擾的凡塵,只留下生命的余韻,讓生命有了禪意。
【第21句】:【禪心佛語】人的一生會遭遇無數次相逢,有些人是你看過便忘了的風景,有些人則在你的心里生根抽芽。那些無法詮釋的感覺都是沒有由的緣分,緣深緣淺,早有分曉。
【第22句】:人總是這樣,為什么非要等到再重來一次?為什么現在不好好的把握當下?為什么要等到失去以后,才知道珍惜?
【第23句】:守護自心樂道不放逸,常能自護心,是為拔身苦,如象出于埳。《法句經》卷下,象喻品
【第24句】:【禪語人生】朱慈目說:“我為什么不知道呢?”佛光禪師說:“因為你一念不覺和妄心打交道,初心就離你而去了。”朱慈目聽后,豁然開朗。
【第25句】:【禪心佛語】靈魂因著凈化提升的需要來到地球,所有利益眾生、利益地球的修煉、修行都會讓靈魂凈化提升。
【第26句】:跳出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自己也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第27句】:你的敦厚最要緊,敦厚是誠信的綠葉,是信任的花朵,敦厚就是全部。你可以一無所有,但不能失去善良敦厚。
【第28句】:寧可心靈腦笨,不可腦靈心笨。腦笨心靈的人,謙卑柔軟,人見人愛。腦靈心笨的人,驕慢剛強,人見人離。
【第29句】:【禪心佛語】世上只有不夠努力,并無真正的失敗;只有自我設限、不敢超越,并無真正的挫折。
【第30句】:【禪心佛語】同一個陷阱永遠不可能抓住兩只狼,犯一次錯誤可以原諒,但是連續犯兩次錯誤就只能是不可救藥的愚蠢。
【第31句】:【禪心佛語】那些得不到的,與之擦肩而過的,不必裝作若無其事,哭就大放悲聲,傷后痛定思痛,然后再往前走,前頭總有風景。
【第32句】: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業所作諸善,終不自為,恒為他人。《優婆塞戒經》卷二,名義菩薩品
【第33句】:【禪心佛語】謙卑與奉獻上可通天堂,中可通人間,下可通地獄。神仙好做,世人難為。世無艱辛,何來人杰。能服人者,才能做好人。
【第34句】:如果你告訴他和哪位同事發生矛盾,他還會莫明其妙找對方談話,讓你尷尬不已。
【第35句】:【禪語人生】原諒定律:我們常常原諒那些使我們討厭的人,但不能原諒討厭我們的人。
【第36句】:【圣經文案】270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約14:16)
【第37句】: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虛豁豁地。事來則隨時拔置,如水之定,如鑒之明,好惡妍丑到來,逃一毫不得,信知無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議。
【第38句】:【圣經文案】376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里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豫備叫我們行的。(弗2:10)
【第39句】:【禪心佛語】生活有進有退,輸什么也不能輸了心情。這世上,有時笑笑人家,有時給別人笑笑自己,放輕松,給自己快樂,也給別人快樂。
【第40句】: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營家計,昧昧昏昏白了頭。是是非非何時了?煩煩惱惱幾時休?明明白白一條路,萬萬千千不肯修。
【第41句】:【禪心佛語】你,可不可以在我嘴硬的時候。看穿我的內心,給我最好的疼愛。
【第42句】:舍得是一種生活的哲學,更是一種處世與做人的藝術。舍與得就如水與火、天與地、陰與陽一樣,是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體,相生相克、相輔相成,要得先須舍,有舍才有得。
【第43句】:經百千劫,常在纏縛,唯殺盜淫,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楞嚴經》卷四
【第44句】:【禪語人生】因緣有內外,外緣雖然具足,如果內在因不好,果報就產生種種差異。
【第45句】:【佛心禪語】透明:水具備透明的特質,心的本質也是透明與光明。猶如鏡面能映照萬物,水晶能折射各色光芒。
【第46句】:【禪語人生】真正的改變,來自于每一個人認真地將所學的一切,通過自律,轉化為行為。
【第47句】:在平凡的人生中,自我約束行為、自我反省,把好的形態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就是“精進”。
【第48句】:【禪語人生】只要腳還在地上,就別把自己看得太輕;只要還活在地球上,就別把自己看得太重。
【第49句】:【禪心佛語】斗勇更斗智,請用腦子來游戲。兩點間的曲線有時候比直線更短。
【第50句】:【禪心佛語】能忍則性了,知足則心了,勤勞則身了,這正是好了。不能了,就好不了。
【第51句】:幸福的最大障礙是我們自己,如何增進幸福,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無念復無涯;時人若問居何處,綠水青山是我家。——唐·龍牙
【第52句】: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壇經·般若第二》
【第53句】:【禪語人生】一方面能足夠強健地承受,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清醒的品質,正是一個擁有一顆完善的、不可戰勝的靈魂的人的標志。
【第54句】:【佛心禪語】不要為了任何人任何事折磨自己。當經歷過,你成長了,自己知道就好。很多改變,不需要你自己說,別人會看得到。
【第55句】:【禪心佛語】如果不把自己內心的我執三毒倒掉,善知識現前,對你是沒有用的。
【第56句】:佛家禪語:鄰里團結,家庭美滿,職業安定,環境優美,這是眾生應求的愉悅。能慷慨地施舍,能誠心地服務,無怨無悔,這是最大的愉悅。
【第57句】:【禪語人生】擁有財富,不是想買高官厚祿,而是能廣結善緣;擁有財富,不只用來滋養色身,還要長養善緣慧命。
【第58句】:【禪語人生】我們每一步,都走的太早。學會愛之前陷入,學會體諒之前離開。
【第59句】:【禪心佛語】為人一定要用心,即使資質愚鈍、反應遲緩,只要從身邊簡單的事物用心觀照,自然真理入心,就能體會身心內外的道理,這也就是“一理通,萬理徹”。
【第60句】:人性之美,莫過于誠——誠為一切善法之源;人性之貴,莫過于信——信乃人生立世之本。
【第61句】:【禪心佛語】人世間的許多事,只要想做就能做到,成功并不需要什么鋼鐵般的意志,更用不著特殊的技巧或謀略。
【第62句】:【禪心佛語】人生最骯贓的:并不是出賣了自己的肉體,而是出賣了自己的靈魂。
【第63句】:【佛心禪語】別等太陽升起,才去尋找光明,黎明時分,就應該起程,未來總是屬于那些醒悟最早,行動最快的人。
【第64句】:【禪語人生】因為就是無明才會生起人們造惡的元兇——貪與瞋,所以佛陀強調我們必須要有覺、定、慧。
【第65句】:【禪語人生】我們總是不斷的要求自己或是別人,就是為了達到完美,但完美卻始終如夢里花一樣美麗而又遙遠,絢爛而有夢幻,令人無法企及。
【第66句】:許多時候,許多美好的事物,能得到的是秋之一葉,是值得珍重的緣分,而更多的是不屬于自己的,不該獲取,只應遠遠地欣賞,為之祝福為之陶醉!
【第67句】:【佛家禪語】世界上存在著眾多不同的宗教,唯有慈悲與空性雙運的見地,才是我所追求的解脫大道。
【第68句】:【禪語人生】一個不發菩提心,不求生凈土的修行人,他的結局跟一闡提、惡人相比,只是有一步之遙的差距。惡人當生下地獄,一個不求生凈土的修行人是第三世下地獄。
【第69句】:【佛心禪語】“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緣,就是人與人間的相互關系,人與人之間相敬相愛、相爭相逐、相善相惡。的種種關系,就是“因緣”。
【第70句】:【禪心佛語】內心對身份超越,能讓人在現實生活中更灑脫,不為眼前利益所限制,多一份寬容,多一份清明,多一份智慧。
【第71句】:愛在人心中常覺得奇缺,常覺得饑渴難飽足,像餓鬼一樣。沉迷在愛欲中,將永遠沒辦法滿足。
【第72句】:【禪心佛語】平常心是福,平常心是走向幸福的大道,平常心是一種生活的大智慧,是在幸福生活路上的溫暖。
【第73句】:是汝諸人本分事,若教老僧道,即是與蛇畫足。此是頓教諸上座。-《靈鷲閑禪師》
【第74句】:【禪心佛語】考驗人的才能不在于他是否拿到一副好牌,而在他能打好一副壞牌。
【第75句】:【圣經文案】88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圣者,便是聰明。(箴9:10)
【第76句】:【圣經文案】334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林前11:24)
【第77句】:【禪語人生】修行的目的,主要是制心一處,讓散亂的心集中在一點上。“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心能夠在一點上,妄想就少了。
【第78句】:【禪語人生】幸福感是看世界的心態,心態的轉變會影響情緒,或悲或喜,或不悲不喜,幸福就是心靈覺得滿足了。心若是杯,易滿;心若是缸,難滿。
【第79句】:佛教所說的破除執著,照見五蘊皆空,不是要去消滅客觀世界的存在,而是要改變我們主觀世界的觀念。
【第80句】:【禪心佛語】煩惱是因執著而起,若你認清它的本性,煩惱即是菩提。放下了,失去的永遠是痛苦;放不下,留住的只有煩惱而已。
【第81句】:【佛心禪語】不舍智慧名愚癡。以心為空,解與不解俱是真;以心為有,解與不解俱是妄。
【第82句】:【禪心佛語】佛教里的慈悲本身就是愛的升華,如果沒有愛心就沒有大悲心,沒有大悲心就無法大徹大悟。
【第83句】:【禪心佛語】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口中言少,自然禍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憂少。大悲無淚,大悟無言。緣來要惜,緣盡就放,隨方就圓,無處不自在。
【第84句】:福報不能浪費,而應該培育。少浪費、多付出、多奉獻自是培福的法門。
【第85句】:【禪心佛語】容人、助人是人際相處之良津;知恩、報恩是人格追求之美德;寬厚、誠信是做人處事之根本。
【第86句】:【禪語人生】因為奉信一句:沒有回頭路可以行走。在四方的生存里求取生活。在風里哭過,亦在雨里笑過。得到過太多的陌生與熟悉的朋友們的幫助,成長著。
【第87句】:【禪語人生】修凈土法門的人要多讀一讀《普賢行愿品》,可以擴展你的心量。
【第88句】:【禪心佛語】佛法不異世間法,世間法不異佛法。佛法世間法無有雜亂,亦無差別。
【第89句】:【禪語人生】在看得見的地方,我的眼睛和你在一起;在看不見的地方,我的心和你在一起。
【第90句】:【禪心佛語】每天安靜地坐十五分鐘·傾聽你的氣息,感覺它,感覺你自己,并且試著什么都不想。
【第91句】:【禪心佛語】禪是一種無意的發現。是你信步閑走時,闖入深山的幾戶人家。那里不時飄來幾聲狗吠,疏落歪斜的籬笆上綴滿了寂寞的花。
【第92句】:【禪心佛語】人生一回,風雨一場,即便搖曳,不妨堅強,那一陣陣突如其來的風,不過是平常,經歷并默然無怨,轉眼就是陽光。
【第93句】:【禪心佛語】可惜的是,總有人因急不可待而吃掉了青果,甚至于折斷了生命的花枝。
【第94句】:【圣經文案】251因為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約3:17)
【第95句】:【佛心禪語】對無緣的人,不起排斥、惱恨心;對有緣的人,不起貪著、執愛心。
【第96句】:結合人人的善,才是真正的大善;有大善對的力量,才能風調雨順人人平安。
【第97句】:【禪心佛語】功德是做不盡的,各行各業都能做,只要有真心,悲心,菩提心,心系眾生,心系法界。
【第98句】:佛說:別人講我們不好,不用生氣、難過。說我們好也不用高興,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壞,就看你會不會用?
【第99句】:【佛心禪語】不要掛念路程的長短或你的目的地,因為一切都在變動當中。
上一篇:中職生頂崗實習單位鑒定評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