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菩薩初學修菩提時,當知病為最大障礙。若諸眾生身有疾病,心則不安,豈能修習諸波羅蜜?是故菩薩修菩提時,先應療治身所有疾。“四十華嚴”卷十一
【第2句】:【禪心佛語】美麗看破了,不過是軀殼;愛情看破了,不過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過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過是無常;紅塵看破了,不過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過是夢幻;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第3句】:生活中充滿了太多的變數,所以無論多么成功或順利的時候,也別以為結果一定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樣,別抱百分百的希望;也正因為生活中的變數,多么不順利或艱辛的時候,也別不抱希望。
【第4句】:【心靈禪語】佛不是神,不在天上,也不在廟堂,他就在每個人的心中。佛是覺悟的人,人是未覺醒的佛。學佛就是學做人,佛法亦是種活法。世界上困擾人心的事,其實多半是因為修養不夠引起的,正所謂“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對于本來不必擔憂的事,卻整日里愁眉苦臉、瞻前顧后,杞人憂天,自尋煩惱。
【第5句】:【禪語人生】我們誰也不想生活在一個誠信缺失、欺詐橫行的社會氛圍里,自古“德才兼備”者才被人尊崇,為什么“德”放在“才”的前面,而不是“才德兼備”,可見“德”更被重視。誠信重在實踐,貴在積累。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存。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恪守誠實守信,社會才能和諧幸福進步。
【第6句】:【禪心佛語】春天,不是季節,而是內心;生命,不是身體,而是心性;人生,不是歲月,而是經歷;云水,不是景色,而是胸襟;日出,不是早晨,而是朝氣;風雨,不是天象,而是錘煉;滄桑,不是自然,而是變化;幸福,不是狀態,而是感受。
【第7句】:因緣而有,此亦假號,要前有對,然后乃有,猶如鉆木求火,以前有對,然后火生。火亦不從木生出,亦不離木。若復有人劈木求火,亦不能得。皆有因緣和會,然后有火。此六情起病亦復如是。《增一阿含經》卷三十,六重品
【第8句】:生活經過那些故事,歷練內心的浮躁,成為一種平靜。所有的傷痛都不是一生,這白駒過隙的流年只是經過,不必要擔憂還有多少艱難,學會內心的安穩,看書的時候認真看書,喝茶的時候好好喝茶。
【第9句】:【每日一句禪語】人生的路途中,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縱然你的人生遭遇不公冷遇,你在自己眼中的價值永遠不變,勇敢地走人生之路,任何人放棄了你,哪怕全世界都放棄你,唯獨自己不能放棄自己,尤其生命是寶貴的,生命的靈動是多么的美麗,怎能輕易地放棄!
【第10句】:【晚安禪語】眾生之心,猶如大地。五谷五果從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惡五趣,有學無學,獨覺菩薩,及于如來。以此因緣,三界唯心,心名為地。
【第11句】:【禪心佛語】人生的意義就在于認識生活,用一句簡單的話來理解,學會了思考,就是最好的人生規劃,不必要糾結于什么結果,這世間故事,總存在人潮散去的清涼,高低起伏后的平靜,海天遼闊的明月清風,生活就是一個百姿千態的舞臺,活的是內心的超越,不在于面對什么情節。
【第12句】:【禪心佛語】評論古今:什么是平常心,為善不執是平常心;老死不懼是平常心;吃虧不計是平常心;逆境不煩是平常心。不管什么樣的平常心,都是一種生活的饋贈,你擁有了,生活就會平靜,而如果你失去了,那么道路就會坎坷,人生也從此不再平靜。
【第13句】:【道家禪語】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太柔軟的心不敢敞開給人任意傷,只能背起堅硬的殼,繼續流浪。在順境中,朋友認識了我們;在逆境中,我們了解了朋友。無論你覺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遠有人比你更加不幸;無論你覺得多么的了不起,也永遠有人比你更強。
【第14句】:【道家禪語】幸福其實很簡單,無欲無求,知足常樂。雖說有些消極,可人有時真的很需要這樣看待自己的生活。幸福本身與錢并無太大的關系,只是我們把幸福疊加的太重。讓它蒙上了銅臭的味道。
【第15句】:延參法師:緣分怎么樣,在于理解。人生怎么樣,在于善待。故事怎么說,溫暖始終。生命怎么樣,包容才好。煩惱又如何,反正也不是心頭的硬傷。人海茫茫,有你有我有他,還有風雨交加,當然還有海闊天空。寬恕別人怎么去嚼舌根,人生活的是自己珍貴的天真。
【第16句】:【禪語人生】哲學認識世界,化繁為簡,畫龍點睛。【第2句】:科學觀察社會,舉重若輕,點石成金。【第3句】:醫學珍愛生命,要養生更要養心,最重要是養神,無病無痛,無疾而終。【第4句】:佛學對待人生,包容從容笑容。
【第17句】:得法脈傳承,如得長江之水;不得法脈傳承,縱有所悟,如掘井及泉。井水、江水雖皆為水,大小不可為比。何況掘井及泉者少之又少,掘并不及泉者多之又多。
【第18句】:所有的得失,乘你能放下的,就統統放下來,很多東西不過是過眼云煙,能陪你到終點的,廖廖數人而已。曾經的功敗,你可以放棄時,就讓它們全部過去,人生其實是看完一段風景,再讓別人擠得水泄不通。無人左右逢源,無人花好百日。我們最大的幸福,是靜享與人的溫情;最好的成功,是踏實走自己的路!
【第19句】:當你幸福時,若將幸福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這不叫幸福,而是造業;當你快樂時,若那快樂會導致痛苦,這不叫快樂,而是痛苦尚未成熟;當你富有時,若那財富源于不正當行業,這不叫富裕,而是累債;當你自感聰明,若那聰明用于自私,這不叫聰明,而是愚昧。真正的幸福與快樂,因為不立于惡,所以不生苦。
【第20句】:弟子:“師父,為什么其他做錯事的人都不必改,老是我在改呢?”師言:“想要成佛的人就要改,不想成佛的人就可以多多與人計較!一念覺即佛,一念迷即凡夫。”一證嚴法師
【第21句】:人有一種本性,總是趨向于自我保護,相信“我”,甚至放縱“我”,憑自己舊有的經驗行事,自以為是。“作繭自縛”便是指我們常常像蠶蛹一樣,忙不迭地為自己編織一個精致難破的繭,把自己牢牢地困在里面。“庸人自擾,自尋煩惱;愚人自縛,自綁天足”,這是世界每天都在不斷上演的悲劇。
【第22句】:【禪心佛語】天意是前世的因,人為是今生的努力。要得到人生美好的果,必須懷著一顆慈悲寬容的心去做事情。同時,有了慈悲寬容的心,我們還可以遠離惡因進而遠離橫禍。生命不在乎緣分,因緣具足就來,因緣盡了就去,緣起性空。我們生命的美好就在于怎么樣去珍惜緣分,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第23句】:【佛門禪語】感恩是最強大的正能量。天有陰晴,月有圓缺,人有禍福。你怎樣看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回應你。少一些抱怨,它只會使你墮落;多一些感恩,它能使你昂揚。天是眾人的,它不會只把雨點灑落在你的身上。懂得感恩,是一種能量的轉換。心中只有陰霾,陽光也會被遮擋;心中多一些陽光,陰霾遲早要散開。
【第24句】:人們浩嘆人生苦短的時候,他們的生命之蠟正在一點點熔化。不管我們樂意不樂意,接受不接受,生命之蠟都以自己的速度燃燒。面對生命的一截截短去,與其坐而感慨,不如起而行之,用燃燒的光和熱照亮有限的人生,熔鑄無垠的精神,鍛造硬朗的靈魂。
【第25句】:【禪心佛語】十幾年前,遇到一位老師兄,不管遇到什么境況都說是上師的加持。初入佛門的我覺得他好迷信,好可笑。直到有一次遇到某事我不知不覺對上師生起了怨恨之心。我才明白原來老師兄是在修心——修“感恩之心”,一旦你丟失了感恩之心,你就丟了一切。一個人修行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感恩之心的強與弱。
【第26句】:生活的樸素意義就是打理這次人生,送遠過往那些顛顛倒倒的恩恩怨怨和悲悲喜喜,學會原諒那些擲地有聲的山盟海誓和感天動地的生死承諾的辜負,原來一切都是江里的浪花,天上的云煙。生活還要向前看,看未來的高遠與寬暢,祈福明天,是流沙,是落花,依舊心存溫暖。
【第27句】:【禪心佛語】但現在人卻與古人相反,現在小孩子進幼稚園也好,受小學乃至受大學教育,學的都是知識,而對于做人、處事的根本道理,都是不懂,所以社會一片混亂。
【第28句】:人生不要過于追求浮躁的虛渺,不現實的東西往往都像一縷云煙轉瞬即散。生活不要染入太多的戲曲性,我們既沒有隨時更換的輕粉桃裝,也不一定能唱好曼裊的拖腔。生活需要一份面對面的真,一份腳踏實地的純。給自己一份舒暢的心情,給他人一抹陽光的笑意,也是給予生命的尊重。
【第29句】:人的一生,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坎坷和磨難。很多事情都是在無法預料中發生。而體弱多病的我更加要勇敢的面對困難,選擇堅強地走下去。要學會不抱怨,不去怨天尤人,有時候,處境不太好,會抱怨,就像海水永遠在那里低聲嗚咽。
【第30句】:【禪心佛語】生活中有很多問題司空見慣,但是我們不但沒有在其中見到真理,我們反而在其中迷惑了。如果我們在其中見到真理,這個就叫什么啊——覺悟。
【第31句】:【禪心佛語】活著的意義是什么?人生就這么幾十年,糊里糊涂地來又糊里糊涂地走了,造了很多的業,有什么價值呢?所以每一個人都要考慮自己活著的意義,真正的意義是什么?明白自己、提升自己、成就自己,用自己的事業,利益一切有情眾生。
【第32句】:【禪心佛語】凡是對面來的,都是命里有的,所以遇著不如意的事、不對頭的人,要能忍受。孔子在陳絕糧,耶穌被釘十字架,佛被割截肢體,都沒怨人,那才是真認命,真認命才能成道。
【第33句】:【經典古語賢文-萬世精典--待客】客到家中無款待,走到人家無人親。在家不會迎賓客,出外方知少主人。男兒十五宜家計,年到三十半輩人。少年不把家計造,老來想做已不能。凡事要好問三老,年老之人閱歷深。任憑后生多伶俐,不識不知枉勞心。禮下于人終久好,好高自大更難行。
【第34句】:人存于世,不要用貪婪、嗔怒、愚癡的眼睛看這個世界,別忘了你還有美麗、智慧、悲憫、寬恕的另一只眼。不肯寬恕別人的人是最可悲的,因為他早已暴露出自己狹小的心靈空間。人與人之間多一份理解和寬容,人生就會更快樂,更有意義。
【第35句】:【佛心禪語】愛情就是這樣,默默的對視,就會心有靈犀;默默的相守,就會刻骨銘心;默默的思念,就能意會彼此的寂寞;默默的感應,是我們一輩子的塵緣。
【第36句】:【佛家禪語形容人生】路再遠,也有盡頭;苦再深,也會結束,只要不放棄,就有希望。只是,在漫漫的長途中跋涉,在深深的痛苦中掙扎,我們常常為環境所迫,被困難所迷惑,放棄了希望,厭倦了生活,覺得路越走越窄,苦越來越深。其實,窄的不是路,是思想與感情,深的不是苦,是感受與心情。
【第37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時光在流逝,生活在繼續,生命的衰老不應帶給我們對生活激情的消褪。人生如歌亦如茶,就像經典的歌曲永遠激勵人們的精神,又像杯中的濃茶,暫時的苦澀后有著清清的幽香。人生也應有歌曲的韻味,茶香的無窮的生機;時時保持自己的少年心,讓人生不老。
【第38句】:【佛心禪語】禪悟人生:一切世間欲,非一人不厭,所有有危害,云何自喪己?一切諸眾流,悉皆歸于海,不以為滿足,所受不厭爾。-《佛說生經》
【第39句】:【禪心佛語】命運用盡所有的方式和面孔,是對我們人生的善待和成全,人生如浮萍,聚散兩匆匆,得到什么,失去什么,只是心底的一種感覺,這世間一喜一悲都付流水,好好珍惜這經過的一切,安靜歡喜。
【第40句】:【心靈禪文案】人可以欺騙世界,但人永遠不能欺騙自己。可能人都是這樣,你越是想證明自己的時候就越會失去自我。所以,坦坦蕩蕩地走自己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人,就是夠了。
【第41句】:【經典佛語】六曰養性求“和”。亭間流水自今古,竹處青山時有無。江湖浪跡一沙鷗,踏遍青山人未老。享林壑之美,品蟲草之韻,聆天籟之音,得超塵之趣。順乎自然則和。和而不同,和以處眾。和則仁,仁則壽。(清泥灣)
【第42句】:【經典佛語】“若不離開,如養冤家,一生修行全落空。”這個偈子就是我們生生世世的寫照,始終沒有離開辛苦。特別在這個時代,第一,同修貴精不貴多,志同道合,真修實練,不是人多湊熱鬧。第二,道場重實質,有學風道風,不重形式,香火鼎盛沒有用。第三,修行在修清凈心,其他神通感應都不重要。
【第43句】:【佛心禪語】不要每天問自己我修的對嗎?我修到什么程度了?我今生能開悟成佛嗎?我今生不可能證到我的上師果位,每天都被希望和恐懼折磨,內心從未寧靜專注過,這不是一個修行人所為的。
【第44句】:【佛家經典禪語】我們每個人都想找到一條通往山頂的捷徑,就像每個人到股市買進賣出都是為了賺到錢,而不是為了血本無歸。人生就是充滿這么多不確定性——有的路,看上去很容易,很平坦,可一旦上了路,就是一條不歸路。
【第45句】:【禪心佛語】人可以真實地活著,但不要太認真。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完美主義者最大的悲哀,就是活得不真實。現實才是最真的真實。在真實的世界里,有悲歡離合苦辣酸甜。人活著最大的樂趣,就是從痛苦中尋找快樂。什么都追求好,是一種積極的思想,卻不是最好的活法。難得糊涂,你隨和,生活才隨和。
【第46句】:【禪語靜心】當我們的生命不斷前行時,會受到一些傷害和無助,也會遺失一些曾經美好的事物,想去努力挽回已經是力不從心,想去拾回那已經不是那種感覺,也沒有任何的理由去說對與錯,就讓一切流逝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懂得當下的一切才是最真實的、最需要珍惜的就好!
【第47句】:【禪語人生】想通既是完美。發現自己的錯誤,就是開悟;改正自己的錯誤,就是成就。發現了所有的錯誤,就是徹悟;改正了所有的錯誤,就是圓滿。多看自己的缺點,才能改正自己的錯誤;多看別人的優點,方能學到別人的功德。世界上沒有什么完美,想開了想通了,就是完美。
【第48句】:【禪心佛語】人生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拿得起才能生存,放得下才是會生活;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智慧。懶惰的人拿不起,也就無所謂放下;勤奮的人多是拿得起,卻少有放得下。拿不起,就會一事無成;放不下,就會疲憊不堪。紅塵需盡心,出塵需明心。歷事以煉心,念佛妙出塵。
【第49句】:【禪語人生】向困難屈服的人必定一事無成。很多人不明白這一點,一個人的成就與他戰勝困難的能力成正比。他戰勝越多,取得成就越大。當你足夠強大,困難和障礙就微不足道;如果你很弱小,障礙和困難就顯得難以克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