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心禪語】總而言之,開辦佛學院,沒有嚴格的師父是不行的。要教他們守規矩。不守規矩,出去也學不會教人。佛學院培養了你們,你們出去后也要去培養別人,一代一代去繼承。
【第2句】: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便能解渴;佛法無邊,奉行一法,便能得益。世無難事,唯有一心,便能成功。放下萬緣,專攻一處,水滴石穿。生命在極限的專注時,更容易體驗到精神的力量,專注于某一點不斷深入強化更容易觸摸到靈性之光。佛門禪宗造就開悟的人才,也是放下一切,深深參究一話頭。一心可了道。
【第3句】:只有學會選擇和懂得放棄才能徹悟人生,舍與得,恰如因與果,并非你舍掉什么,什么就離你遠去,而是在你舍之后,你舍的東西會以另外一種形式來回饋著你,滋養著你,支撐著你。舍了一束鮮花,裝點的是世界,芬芳的是自己;舍得幫助他人,你才會擁有助人的快樂。
【第4句】:【禪語人生】一個人不論多么富貴,只要有很多煩惱,有很多不盡人意的事,他都不可能真正過得開心。相反,雖然生活條件簡樸,但心地單純,關系簡單,少欲知足,這種人比較容易得到幸福。
【第5句】:【禪理故事】一個人對佛無限崇拜,想看看活佛是什么樣子。來到名寺,懇求大師讓他見活佛。師說:回去吧,佛在你家。個披頭散發為你開門的人就是活佛。人將信將疑返回家中,敲門后等著活佛出現,披散著頭發開門的是他妻子。然大悟,原來活佛就是身邊一切善良給我們關懷與幫助的凡人。
【第6句】:時光悄悄地流,歲月靜靜地走。我們皆如一粒凡塵,不論步履深淺,管它路途遠近,走過的多數都遺忘了,任誰都無力在身后留下什么。有些時候,過去很模糊,不必時刻回憶它的形狀;未來很遙遠,無須盡情想象它的模樣。不懂的多了,煩惱反會少一點,看透的多了,快樂躲得遠一些,生活本就如此,需要用心面對。
【第7句】:知足的人生讓我們感到平靜、安詳、達觀、超脫,不為凡塵中的各種牽累所左右,是一種智慧的人生境界,對生活不挑剔,不苛求,不怨恨,不貪婪,不誤解,不懷疑。
【第8句】:恒東法師:事物本身沒有好壞,是情緒在好壞中不斷起伏。事物本身沒有價值分別,是我們為這些東西貼上了名利的標簽。再多的榮華也滿足不了人們的欲望,知足常樂來自于我們的內心。佛法本在世間,生活就是道場。常觀自在,善自護念。
【第9句】:雖行于空而殖眾德本,是菩薩行。雖行無相而度眾生,是菩薩行。雖行無作而現受身,是菩薩行。雖行無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薩行。《維摩經》卷中,問疾品
【第10句】:【佛心禪語】要有道德心,要以道德作為標準。正是:寧可守道貧賤而死,不可無道富貴而生;寧可持戒進德而死,不可失戎顯達而活。有道,無道,有法,無法,是為君子,小人之別也。——星云大師
【第11句】:【禪語心燈】無論別人怎么看,你絕不能打亂自己的節奏。不要太情緒化,要懂得沉淀自己,花于無聲處綻放最美,人于寧靜里凝香愈濃;不要過于矯飾,與其華貴外表,不如優雅談吐,容顏與時俱逝,內涵伴你不老;不要慣于張揚,為人不慍不火為上,做事不急不躁乃佳;不要頻頻回頭,眷戀常是傷心毒藥,忘卻竟是療心良方。
【第12句】:【道家經典禪語】日子,一天天如水穿塵而過,清澈而明媚,看似不經意,可卻收獲了驚喜和感動,打濕了心扉,那種舒心,安然,恬淡在生命里延展,綿長。春深過后就是淺夏了,一樣歡喜一樣深愛,日子總能在瑣碎中過出新意,有滋,有味。
【第13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的最大煩惱就是貪欲,當貪欲占據了我們的心靈世界時,我們本來具備的生命內在的力量就被削弱了,從而成為脆弱而且可憐的苦難者。
【第14句】:【佛心禪語】做人,不能把自己最痛苦的東西轉移給自己最親的人,因為最親的人會痛我之所痛。感同身受的痛苦轉移給最在乎自己的人,于心何忍?
【第15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打魚的人經得起狂風巨浪,打獵的人哪會怕虎豹豺狼。大海波濤淺,小人方寸深;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兒孫勝于我,要錢做什么;兒孫不如我,要錢做什么。法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第16句】:一個人最難得的是平常心,得而不喜,失而不憂,內心寧靜,則幸福常在;成而不驕,敗而不餒,心靈和諧,則快樂常存。很多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更多人都是辛辛苦苦時,過舒服日子;舒舒服服時,過的卻是辛苦日子。奮斗過后的痛苦莫過如此。
【第17句】:【禪心佛語】所有我們遇到的一切都是上帝獎勵的~最好的禮物,有些禮物在郵寄的過程中外包裝破碎,有些禮物因為郵寄公司業務繁多而姍姍來遲,有些禮物因為一些客觀原因被中途被退回;機會和磨難都是最好的禮物,只是外包裝美觀完整與丑陋破損的區別而已。
【第18句】:佛家禪語:鄰里團結,家庭美滿,職業安定,環境優美,這是眾生應求的愉悅。能慷慨地施舍,能誠心地服務,無怨無悔,這是最大的愉悅。
【第19句】:【心靈禪語】幸福的心態,是一種感知幸福的存在,光陰搶不來,得失丟不了,搶來的好處又有何意,偌大的世界還需放下,感謝這生活的現成,活它一場不匆不忙,閑在哪里?心無所困,忘無渴望。
【第20句】:【禪心佛語】佛教藝術造像的核心功能就是向大眾傳遞它的核心價值取向。所有佛教造像都有一個重要目標,它是佛教教義的直觀表達方式。或者說,它實際上就是另外一種弘法,它是承載佛教法義的一個個體。其造像不可能離開教義本身,否則就不能成為佛教造像。
【第21句】:【禪語早安心語】永遠不要去羨慕別人的生活,即使那個人看起來快樂富足。永遠不要去評價別人是否幸福,即使那個人看起來孤獨無助。幸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不是我,怎知我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怎知我心中的樂與苦。
【第22句】:【經典佛語】“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這怎么說呢?那尊菩薩是泥巴造的,一過河,被水一濕,就化了,菩薩也沒有了。要是不過河的時候,還可以支持一下;一過河,被水一沖,完了。
【第23句】:【禪心佛語】好好愛自己,是快樂的起點。一個不懂自愛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關心別人,珍惜別人的。只有愛自已的人才知道,快樂的秘訣不在于獲得更多,而在于珍惜擁有。其實人人都承蒙恩寵、享有莫大的福氣,真正最幸福、最快樂的人,是了然于人生的不完美,卻又能在這不完美中,感恩并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第24句】:許多人特別害怕生病,一得病就抱怨連天。其實,只要有這個身體在,就一定隨時有病。正如佛經所說:“身不離病,病不離身。”所以,一旦我們患了重病,也沒必要痛苦萬分、如臨大敵,用放松的心來面對它,病情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轉機。
【第25句】:【禪語人生】宰相詢問了各種各樣的人,但始終沒有找到自認為最幸福的人。在返回的路上,一籌莫展的宰相聽到了遠處傳來的歌聲,那?聲中充滿了歡樂、活力和激情。于是宰相趕緊找到了那個唱歌的人。
【第26句】:【禪語人生】學誠法師:驕慢,無非是覺得自己有可憑恃的地方。如果以緣起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成績,那就沒什么可驕慢的了。高超的技能,是師長教導、長久苦練而來;優越的天資,是夙世努力積累而來;一時的成功,是眾緣和合而得。離開了這些因緣,哪里來的“優秀”與“成功”呢?應心懷感恩,倍加努力才對。
【第27句】:【禪心佛語】人生有尺,社會有度,心靜則尺平,心明則尺準。當尺、度完美結合時,人生有了方向,社會有了規則,世界就會因此而美麗。把握人生尺度,尺度把握人生,內心世界就有了深度,海納百川,壁立千仞,有了山海般胸襟氣度,無論生活在何處,皆可超然于塵俗,來去自如,游刃有余。
【第28句】:生命中,有一個人可以去惦念,是緣分;有一個人可以惦念自己,是幸福。這樣的情感,清澈如水,最適合在陽光明媚的清晨,帶著舒爽的歡欣想起。這情感纖塵不染,只是一種單純的牽掛,卻總是能夠直抵內心深處,不離不棄。
【第29句】:【佛善良禪語】【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駕馭生命,要么就是生命駕馭你。”一個人能否成功,取決于他的心態。成功人士與失敗之間的差別是:成功人士始終用最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和最輝煌的經驗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
【第30句】:心若清凈,才能有心思吃茶,才能品味出茶的清香。一個想得太多的人,心靈如同投進石子的湖面,失去了原來的平靜。偶爾如此沒有關系,若常常如此,心湖沒有靜止的時候,人們便永遠體會不到安寧。內心清凈的人,不會想太多,亦不會要求太多,就像母體中的嬰兒,處于一種無可無不可的快樂無憂的境界。
【第31句】:【禪心佛語】積極地、帶著愛去傾聽,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和情感,并和孩子交流;父母也要善于表達,坦然地展示一個真實的自己,讓孩子理解自己的苦衷;通過開誠布公地、平等地討論,讓親子雙方作為一個團隊共同去解決問題。
【第32句】:【禪語感悟】火在佛法中,又稱為無明火,還包括了怨恨、憤怒和仇視。對于能夠順自己意的事就很歡喜,可是往往我們在世間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遇到不如意,心中就有火氣,這就是無明火。
【第33句】:人跟人之間,或是人跟其他生命的對待相處,都會有回報。如果不是直接回應,也會有因果循環,結果終究會落在自己身上,做最后的承擔。人,活的就是一種心情!縱然人生如戲,從來也都來不及彩排,但戲中導演,卻是我們自己!劇情或悲或喜,其實都是取決于我們自己的內心,給這場如戲人生賦予怎樣的靈魂。
【第34句】:【禪語人生】在生活中怎樣才能少走彎路呢?秘訣就是確立明確的目標,然后以最節省的途徑向目標邁進。目標既是成功的方向,更是成功的捷徑。
【第35句】:【禪心佛語】人一生中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會碰到不順眼的人,如果你不學會原諒,就會活得痛苦,活得累。原諒是一種風度,是一種情懷,它像一把傘,幫助你在雨季里行路。學會原諒,快樂至上。
【第36句】:人生需要平衡,幸福需要感受,平和的心態,平淡的活法,生命,有人用智慧演奏,有人用笑談面對,有人空白接受,有人無言吝嗇,一句話,一個人,面對市場,不是每句話都會改變思維的價值,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命運。
【第37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世間一切物質,佛法都叫“色”,“空”是一切物質都不是永恒的,都是因緣的假和,包括我們的親友愛人、功名權勢、愛恨情仇等等都是依因緣而生,隨緣盡而滅。人生的苦,都是因為一念執著,緣分盡了,還在強求,緣分未到,多生妄想。治療痛苦煩惱的藥方,就是看破、放下、自在。
【第38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堅持做自己,而不是被別人修改的面目全非。人生的弓,拉得太滿人會疲憊,拉得不滿人會掉隊,我們要學會張弛有度。沒有朋友會孤單,沒有敵人會失敗。因為朋友是用來依賴的,敵人是用來激發潛能的。沒反應也是種反應,沒表情也是種表情,不選擇也是種選擇不回應也是種回應,這才是真正的高手。
【第39句】:【佛心禪語】別人想什么,我們控制不了;別人做什么,我們也強求不了。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按自己的原則,好好生活。即使有人虧待了你,時間也不會虧待你,人生更加不會虧待你。切記: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第40句】:【一日禪語】或許,從我們出生,哭出了生命中的第一聲時,我們就開始感受到,人生必定充滿了淚水與艱辛。人生的精彩就在于它充滿了苦與樂,而修行正是引領我們得以解脫。不要痛苦于那些磨難,唯有經歷磨煉的生命,才能累積出頑強的生命力,也唯有歷經風風雨雨的人,才知道生命的難得與珍貴。
【第41句】:【禪心佛語】寺院的所有權究竟歸誰所有?答案很明確,寺院所有權既不應歸屬政府所有,也不歸屬社會大眾所有,而是歸屬佛法僧三寶,更具體來說,歸屬佛法的傳承者僧團所有。
【第42句】:【關于心靜的禪語】試著去憧憬,學著去適應。人生苦短,生命從自己的哭聲開始,又在別人的淚中結束,這中間的過程就是幸福。不要去恨一個你愛過的人,不要追問分手的理由,不要懇求復合的可能。轉個身,讓自己快樂那才是最真的。
【第43句】:【禪心佛語】放棄,有時候比爭取還困難,因為放棄也是一種選擇。放棄的最高境界是不后悔。在不該放棄的時候放棄會后悔,在該放棄的時候不放棄也會后悔。做任何事都要付出成本,人生最大的成本不是金錢和時間,而是機會。一個人越是什么也不愿放棄,就越容易錯過人生中最寶貴的機會。
【第44句】:【禪心佛語】獨樂,是一個人獨處時也能歡喜,因為有心靈與生命的充實;獨醒,是不為眾樂所迷惑的生活方式,但往往不一定適合我們。每個人都有傷心的時刻,但是每個人的傷心都會不一樣。每一朵花都是安靜地來到這個世界,又沉默離開,如若我們傾聽,也許會發覺,在安靜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似有美麗的雄辯。
【第45句】:自信是一種風采,信任是一種美德,它展現著自我的魅力,也溫暖著他人的心靈。我們接過他人遞過來的鮮花,要相信花朵是芬芳的;我們品嘗親人精心準備的晚飯之前,要相信飯菜是美味的;我們打開久閉的窗戶,要相信撲面而來的空氣是清新的。
【第46句】:痛有兩個詞:一個是痛快,另一個是痛苦。面對痛苦時,要“痛快”,也就是視“痛”為“劫”。“痛”去“劫”消,則病痛反能帶來“劫后歸來”之快。
【第47句】:譬如三蘆立于空地,展轉相依,而得豎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轉相依,而得豎立。識緣名色,亦復如是,展轉相依,而得生長。《雜阿含經》卷十二,第269經
【第48句】:【禪語人生】學佛的人應使佛教一天比一天發揚光大,而非一天比一天衰敗。如何發揚光大?首先要培養優良的品格,打好地基,建造高樓大廈就不會倒塌。重重無盡的樓閣,無一不是從堅穩的地基上造起。在修養方面,打好地基就先要敦品立德。
【第49句】:一個人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無論前世今生,愛過就不后悔,當有一天,與你所愛的人再次相逢,惟愿輕輕嘆一句:哦,原來你也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