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人類很多時候為了自己的需求與利益輕易地傷害無辜的生命,就連娛樂時都在捉弄生命。然而對自己的身體卻非常珍愛,哪怕只是被蚊子咬都會發怒并將其打死,難道僅僅因為我們是人類就有權利這樣做嗎?還是因為“我”的存在,就可以傷害一切生命,而其他生命都不可以傷害我呢?
【第2句】:【佛家看透生死的禪語】恒榮法師:生命這一場穿梭,遭遇的沉浮,相逢的風雨,那些在傷感中的沉默,或者是遭遇那些被幸福的忽略,這所有的一切,都成就了生命的成全,都化作了人生的襯托,與其選擇拒絕,不如選擇沉著,與其盲從失落,不如生生扛起這一場熱愛。
【第3句】:【禪心佛語】佛教在印度出現,對于婆羅門教傳統,具有顛覆性的作用。婆羅門教以神權至上,佛教則否定萬能神的存在。婆羅門教把人分為四種姓,建立嚴格的種姓制度,佛教則講眾生平等。婆羅門教講大我、小我,主張梵我合一,佛教則講無我。婆羅門教是神本,重視祭祀、祈禱,佛教是人本,重視理性、智慧、慈悲和道德。
【第4句】:領略夕陽無限好,飛云五色幻奇姿。老樹著花偏有志,春蠶食葉倒抽絲。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垂頭自惜千金骨,伏櫪仍存萬里心。浮名浮利勝于酒,醉得人心死不醒。叱咤風云多少年,蹉跎光陰多庸人。伏櫪深慚千里馬,奮蹄甘作老黃牛。
【第5句】:【心靈禪語】每一天都是開端,每一分鐘都是起點,從現在開始,每一個念頭中去掉一點自私,去掉一點嫉妒,去掉一點是非,每一個念都會給你培積無量功德。
【第6句】:從前有一個乞丐,躺在王宮附近的一個路邊。他缺乏愛心,常心存惡意。很久以來,他一直期盼著王宮里的國王盡快死掉,希望自己當上國王,并擁有宮殿的一切財寶與美色。這乞丐由于業力的感召和惡意報應,被一輛馬車壓死在路上,并遭受無窮無盡的痛苦。這就是《法句經》中“如車馬隨行”的故事。
【第7句】:青出于藍勝于藍,冰生于水寒于水。青山背后有翠谷,噩夢醒來是早晨。青山只解磨今古,流水何曾洗是非。青云有路終須到,金榜無名誓不歸。清官難斷家務事,巧婦難為無米炊。
【第8句】:【心靈禪語】再苦再累,只要堅持往前走,屬于你的風景終會出現;只要是自己選擇的,那就無怨無悔,青春一經典當,永遠無法贖回;過去只可用來回憶,別沉迷在它的陰影里,否則永遠看不清前面的路,也無暇欣賞沿路的風景;不要期望所有人都懂你,也沒必要去懂所有人;聚散離合是人生的規律,不要過多拋灑淚水與傷悲。
【第9句】:許多人想行云流水過此一生,卻總是風波四起,勁浪不止。平和之人,縱是經歷滄海桑田也會安然無恙;敏感之人,遭遇一點風聲也會千瘡百孔。命運給每個人同等的安排,而選擇如何經營自己的生活,則在于自己的心性。
【第10句】:【禪心佛語】人世間,唯有“寬容”的世界,才能是和諧美麗的,一個人,只有做到了寬容,成熟于寬容,才能具有那種,可以容納萬事萬物之高尚胸懷。
【第11句】:【佛心禪語】才大不可氣粗,居功不可自傲,這才是做人的根本。懂得功成身退的人,是識時務的。做人要懂得感恩。為人要謙卑,恃才傲物是做人一大忌。
【第12句】:【禪語人生】我再強調一次,最重要的是心靈上的滿足,而不是感官那種立即、粗糙的滿足感。這就是為什么行善、幫助別人、減少欲望、樂天知命,都不只是關系到宗教信仰的人而已。這些對我來說,不是一些為了取悅上帝,或保證投胎到好人家的辦法。我認為,凡是想得到內心和平的人,都不能不這么做。
【第13句】:天下至為珍貴者,莫過于生命。最應珍惜者,亦莫過于生命。世間所有之艱難困苦,不過都是為了讓自己向生命靠攏,真正地與生命相融。傷與痛,需要自己的坦然面對,苦難之前,不是逃脫是超脫。用一種更為寬闊的視角和胸懷去超越自我的狹隘。唯有戰勝自我,才能真正找到活著的意義。
【第14句】:【去除三毒】佛法很簡單,只要去除貪、瞋、癡三毒,就可以明心見性。生煩惱多,所以佛陀才開啟八萬四千法門,對治眾生的八萬四千煩惱。
【第15句】:【做人要心善的文案禪語】文字終究是點滴,念想,且滄桑。執筆也只是心路的悲與喜,或回憶,或感慨,別無它意。經年過后,仍淺笑若夢,紅塵只是回眸一笑,僅此而已。
【第16句】:【佛心禪語】關于定力的問題,大文豪歐陽修也曾跟一位高僧探討過。當時,歐陽修正在洛陽為官,有一天,他屏退隨從,獨自一人游嵩山。他來到一座山寺前,推門而進,看見一位老僧正在堂上讀經,而這位老僧就像沒看見他一樣。歐陽修跟老僧說話,老僧也不理會。歐陽修非常驚訝,問道:“您在山上住了多久?”
【第17句】:人生能有幾個朋友,想打電話的時候就打電話不用猶豫,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不用顧忌,吃飯聚會的時候酣暢淋漓不帶面具,需要幫忙的時候直截了當不用客氣。是一個人最值得驕傲的成功之一。
【第18句】:傷感,并不是痛苦不堪,也不是刻意營造;傷感,只是一種態度,一種最真實的情感表露。都說“樂觀是一種美麗”,其實傷感也是一種美麗。我們感覺活著累,不是情感的糾結,就是利益的盤桓。看看四周,身邊就那么多人,聚散皆是緣,相伴須珍惜,不必相處時常傷害,走遠后長嘆息。
【第19句】:佛教中有一句禪語,大意是:與其試圖改變難以改變的事物,莫如改變自己。對此境界,我只能表示無限感佩,卻難以為之。畢竟,我乃塵世之人,六根未凈,與大千世界里的凡人俗子一樣,以“適”而“中”,以“中”而“和”,才是我等處世的第一法器。
【第20句】:【禪語早安心語】荷花,又名水芙蓉,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花期6~9月。分觀賞和食用兩類,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記載,相傳荷是王母娘娘身邊的一個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冰清玉潔,婀娜多姿,姿態萬千,出淤泥而不染之品格恒為世人稱頌。花語:清白、堅貞純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第21句】:所謂“微細的過失”,即觀念上的錯誤。這是存于心而未現于形的過失,雖然心念不正,但未現于行為;僅止于內心充滿煩惱歹念,而未造下傷天害理的罪行。此過失雖覆藏于心中,卻是煩惱的根源。
【第22句】:【佛語悟道】善于奔跑的馬只需要抽一鞭子就會奔跑不停,性格爽快的人只需要一句話便可敞開心扉。有事要說就盡快說,沒有事就各干各的去。
【第23句】:生命猶如一株花,我們時刻精心地對它照料:翻土、施肥、澆水、陽光、給氧。無論怎樣,最終它仍然將會鮮花調落,莖葉干枯。人的一生更是如此,身體衰老、精神糊涂,最終面臨死亡、離開人世。誰都逃脫不了死亡的大關,也改變不了無常的事實。
【第24句】:時間是最好的良藥,當我們覺得力不從心的時候,不妨將一切交付給時間,讓我們把該忘記的都忘記,然后漫不經心地從一個故事走進另一個故事。
【第25句】:【佛心禪語】【金玉良言】【第1句】:智商、情商、膽商可以改變局面。【第2句】:知識、見識、膽識可以改變命運。【第3句】:見人說人話需要學術,見人說神話需要藝術。【第4句】:見人說鬼話叫做“城府”,見鬼說人話叫做“迂腐”。【第5句】:以克人之心克己,以容己之心容人。【第6句】:大勝必經大忍,大敗常因心切。
【第26句】:出離心就是不貪戀、不糾纏、不偽善,和這個世界保持心境上的距離。畏懼心就是知道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做,不是所有的病都能治,還有上天呢,還有天意吶。慈悲心就是雖已洞悉宇宙、人性,但依然以深度的同情、和愛,來救濟覺悟眾生。所以,出離心是保持距離,畏懼心是保持底線,慈悲心是保持高度。
【第27句】:偶然定律:1,升官是偶然的,下臺是必然的,有事做就好。2,生是偶然的,死是必然的,能吃能喝能睡就好。3,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就好。4,朋友聚在一起是偶然的,天各一方是必然的,有情有義就好。5,榮華富貴是偶然的,兩手空空是必然的,開心快樂比啥都好!
【第28句】:如果我們足夠善良,足夠完美,還有人對我們冷嘲熱諷,還有人緊抓著我們卑微的過去取笑我們,我們可以不必在意,只須丟掉那些壞臉.色,壞的評價,淡然地面對一切是非功過,我們會過得很快樂。
【第29句】:【佛心禪語】幸福與快樂并不在于外境,而在于自己的內心。我們卻忙個不停地向外找找快樂,反而離快樂越來越遙遠。這好比,從前有一個人天生頭上就長出一顆珠寶,但他自己不知道自己頭上有珠寶,也沒人告訴過他這件事,他就不停地往外找找珠寶,最后連自己頭上的珠寶都被強盜取走一般,我們多么的愚癡。
【第30句】:人生的路,難與易都得走;世間的情,冷與暖總會有。別喊累,因為沒人替你分擔;別言苦,因為沒人替你品嘗;別脆弱,因為沒人替你堅強。別走的太遠,忘記了原路;別想的太多,會失去自我。萬事皆心生,心中有便有;心中無,便靜。智慧的人,不徘徊在過去;豁達的人,不憂患于未來;聰明的人,懂得把握現在。
【第31句】:【禪心佛語】人的一生能否體驗到幸福,取決于你對人生所持的態度。你能盡責,就是幸福;你能知足,就是幸福;你能奉獻,就是幸福;你能無私,就是幸福;能充滿愛,就是天堂。人生不必去責備誰。草綠了,我們就享受那份綠;蟬鳴了,我們就聆聽那聲音;葉子黃了,我們就品味秋意;冬季下雪了,我們就欣賞雪景吧。
【第32句】:【禪心佛語】心性調柔了,一切自然就順于慈悲而行。當我們生起一念利他的慈悲心時,就像點起一盞心燈,不僅照亮我們自己,也將溫暖照亮世界。
【第33句】:匆匆的走在找尋的路上,于是和眼前的快樂擦肩而過,盲目的走在追逐的路上,那平凡卻真實的幸福已遠遠的丟在身后,遺憾的是,我們回不去,也無從落實未來的一切。智者說:回到當下,聽內心的聲音....此刻,一切安好。
【第34句】:【佛心禪語】【凡事多看好的一面】如果習慣于從負面來看待事情,心里就會一直積累消極的情緒,久而久之心中的包袱就很沉重,對未來也會失去希望。要慢慢走出這種習慣,凡事多看好的一面,多去觀察、體會身邊人的優點、長處,學會感恩。
【第35句】:【禪語人生】燕子以自己辛勤態度,銜泥筑巢,它成功了;而浮云終不能遮蔽天空,它始終過著流浪的生活。這是自然物象形成的兩種不同態度的結局,人生也是這樣。
【第36句】:【禪心佛語】面對生活里種種糾結的煩惱,不妨提醒自己一句,真是個笨蛋,也可以鼓勵自己一句,希望找到自己能夠堅強的理念,讓生活重新開始,或者向積極改變。
【第37句】:【禪心佛語】世間有許多事,讓人期待,卻又苦求不得,學會冷靜的觀察與分享,不要讓內心布滿患得患失,活出生活的溫和與安靜,不要在煩惱里崩潰,更不必要讓那些往事牽絆。能夠讓生活更舒緩,而不是被浮躁遮蓋,做到對生活的敬畏,更要適應這生活的深深淺淺。
【第38句】:【禪心佛語】慧,不是小聰明,不是世智辯聰,它是由持戒、修定而引發的一種高于一般的抉擇力、判斷力,是一種極其敏銳、透徹的洞察力。它能使我們斷除煩惱,趨于覺悟和解脫。
【第39句】:生命與身體,苦受與樂受,只是一心相應,剎那迅速而滅。縱使存續了八萬四千小劫的諸天,也不得二心生存于一起。南傳(錫蘭)覺音《清凈道論·說道非道智見品》
【第40句】:選擇善良,不是因為軟弱,是因為明白,因果不空,善惡終有報應;選擇寬容,不是因為怯懦,是因為明白,寬容了他人,就是寬容自己;選擇糊涂,不是因為真糊涂,是因為明白,不是你的東西爭不來,是你的不爭也會來。選擇修行,不是想要逃避,而是要覺悟,一切都要面對,逃是逃不掉的,必須直下承當!
【第41句】:【禪心佛語】工作之所以令人渴望、掙扎、苦惱,是因為它牽涉現實、價值、欲望,包括人性。如果你正面臨困境,不如給自己一點時間,去沉淀一下自己的心靈。把承受改變為享受,也許并不是很難。最起碼,看上去很美。因為人之所以痛苦,就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第42句】:【禪心佛語】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王鳳儀善人說:不爭不貪,福祿無邊,找好處開天堂路,認不是關地獄門,不怨人。每天接受經典的洗禮,我漸漸學著放下自我,放低自己。不管順逆,我都要開開心心地過好每一天。
【第43句】:【禪語人生】這個面展開了以后我們的水平提高了,就可以在睡夢中有一點點把握了。如果你在靜中一分鐘、兩分鐘也把握不住,你要想在動中把握,還想在夢中把握,那是不現實的。
【第44句】:【禪心佛語】所以,不要再去羨慕別人如何如何,好好數算上天給你的恩典,你會發現你所擁有的絕對比沒有的要多出許多,而缺失的那一部分,雖不可愛,卻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接受它且善待它,你的人生會快樂豁達許多。
【第45句】:【禪心佛語】其實,飲食作為一種禪修,實際上就是自己說的復雜用功方式。我們知道復雜的用功方式是容易入門的,只要我們把飲食文化安排好,把規矩、程序等設計好。那么飲食文化的禪化是能夠幫助我們進入禪的境界的,而且還是一種獨特的用功方式。
【第46句】:我們認為陽光是來自太陽,但是在我們心里幽暗的時候,再多的陽光也不能把我們拉出陰影,所以陽光不只是來自太陽也來自我們的心。只要我們心里有光,就會感應到世界的光彩;只要我們心里有光,就能與有緣有情的人相互照亮;只要我們心里有光,即便在最陰影的日子,也會堅持溫暖有生命力的品質。
【第47句】:什么是衡量成功的標準,是財富,是權勢,還是享受一份粗茶淡飯的寧靜日子?在佛家看來,安于貧困生活,以學習和掌握圣人之道為樂,不被現實與名利所擾,便能找到自己的生命意義,便能有所成就。
【第48句】:【關于清心的禪語】面對浮躁的塵世,要學會讓靈魂安靜,少些追逐的欲壑。曾經的得失,都一笑而過吧,不必計較太多,只要精神上沒有枷鎖,比再多的擁有都要強上百倍。適時地走進寂寞,仔細地咀嚼孤獨,讓思維沉淀下來,把人生歸到零點,讓自己在悲苦中多些樂觀,在困境中多些豁達。
【第49句】:我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樸素地認為,假如人人都能自修,人人都能自律,人人都能去惡向善,人人都能博愛,這個世界是不是就沒有這么復雜,人心是不是就會簡單些,快樂就會多一些,痛苦就會少一些,美好就會多一些,齷齪就會少一些?不要問別人能否做得到,先問自己是否已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