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事實上,愛是苦啊!世間有多少人,為了愛而受盡痛苦折磨,造成終身遺憾!尤其是男女之愛,很多人為了不能獲得對方的愛,由愛生恨而造下殺業。因此,人際之間一分狹隘、占有的自私愛念,往往不是變質,就是遷移了。
【第2句】:【禪心佛語】景岑由外歸來,仰山問他到哪里里去,”始隨芳草去,又逐落花回“,這說明了禪人來去,順于自然,合乎法性,你說是”春意“,難道”秋心“不好嗎?這就是禪者明乎一切法,用于一切法,不舍不切法。
【第3句】:【禪心佛語】當然,對于過重的壓力,則要及時予以化解,否則自己很可能被壓垮。不過要提醒各位的是:人生本來就不可能一帆風順,對有智慧的人來說,失敗和挫折未嘗不是件好事,即使跌倒了,也要有重新站起來的勇氣。
【第4句】:【禪文案】心靈負荷重了,就會怨天憂人。心變得簡單,快樂就會相隨;心存善良,世界就會變得美好;心若堅強,生命就會有力量;心若有歸宿,日子便會馨香;心若隨緣,便無煩惱生成;心若超脫,便會淡然;心若感恩,幸福就會來臨;心若有禪意,人生則豁然開朗。
【第5句】:恒和法師:別和自己過不去,因為一切都會過去;別和往事過不去,因為它已經過去;別和現實過不去,因為你還要過下去。看淡一點,時間會沖淡一切的。不要把所有的情感都看得那么真切,那都是暫時的緣分。不要把所有的傷感都向他人傾訴,影響大家的情趣,別人也無法代替你的感受,自己承擔了,很快就會過去。
【第6句】:【佛心禪語】在生活的喧囂中,學會規范自己的期待,當然更要學會適應沉默,那些在心地揮不去的煩惱早晚還要回到生活,那些內心的清凈,才是生命灑脫的可能,不必要奢望煩惱會自動消退,它需要一種消退的能力,和對生活尊重的動力。#延參法師石家莊講座#
【第7句】:【禪心佛語】生活不是為傷感干擾的旅途,而是能夠突破那些困惑與自我的固執,能夠重建起來的人生幸福信心,新格局,新方式,更是對生活溫暖的詮釋與擔當,去理解那些眼前的艱辛,而活出適合幸福的大度、寬恕、自律和感恩。
【第8句】:【禪語人生】我們的業及煩惱有多沉重,反觀自己的習氣即知。什么是習氣?例如你常常希望今天的禪修不要起現昏沉掉舉等違品,但昏沉掉舉卻時時束縛自心,這股強大的力量就叫習氣。眾生的本性,就是內心時時被與正法相違的惡業習氣所侵犯、控制。
【第9句】:【禪語人生】一個人想來世繼續做人或升天,有人天乘的法門;一個人要想解脫煩惱,成為阿羅漢,有聲聞乘法門;一個人要想成佛,普度一切眾生,不忍心自己一個人脫離苦海,那么就是菩薩乘的發心。
【第10句】:【禪語人生】有的時候,我們只看到別人光鮮亮麗的一面。其實,每個人背后都有不如意。他們那些隱藏起來的失意,像風中的燭火,忽明忽暗,消消長長,其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沒有任何人的人生是十全十美的。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態。
【第11句】:【禪心佛語】人生需要平衡,幸福需要感受,平和的心態,平淡的活法,生命,有人用智慧演奏,有人用笑談面對,有人空白接受,有人無言吝嗇,一句話,一個人,面對市場,不是每句話都會改變思維的價值,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命運。
【第12句】:【千古賢文--傳家訓】淡飯粗衣未足羞,心田失種卻堪愁,留些余地勤修福,多少貧人仰面求。無端糜費太猖狂,用了銀錢造孽忙,何不將來行善事,保君后代子孫昌。刻薄成家不久長,吃虧總有好收場,放寬一步無窮樂,好護心頭一點良。順天由命莫強求,事事由天莫強求,何須苦苦用機謀?
【第13句】:猶如大石山,四風不能動,色聲香味觸,及法之好惡,六人處常對,不能動其心。心常住堅固,諦觀法生滅。《雜阿含經》卷九,第240經
【第14句】:【一日禪文案】美好的生活應該是時時擁有一顆輕松自在的心,苛求是對刺的尖刀。你苛求別人,別人也不會饒了你。在寬大平和之中,認識這世界的可愛和可贊之處,才不辜負我們這難得的一生。人生的彎路,是每個人都要走的,不要為自己的過失而記心太久,有些事情過去了就讓它過去吧。
【第15句】:【看透世事的禪語】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此去光陰,走過的回憶,滄海了高山,桑田了流水。一絲絲,一縷縷,一段段。緣來緣去都是定數,順其自然就是最好。幸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淡然便無怨,放下便無悔。
【第16句】:【禪心佛語】信任就是一把刀,你給了別人,他就有兩個選擇,捅你或者保護你。看清一個人何必去揭穿;討厭一個人又何必去翻臉。活著,總有看不慣的人,就如別人看不慣我們。若無其事,原來是最好的報復。
【第17句】:【禪心佛語】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于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第18句】:【佛心禪語】阿羅漢有三層意思。一殺賊,是消滅煩惱之賊。二無生,是證得不生不滅之涅槃,不再生死輪回。三應供,具足人天供養的德行。阿羅漢住持正法,是人間最勝的福田,我們應該禮敬。
【第19句】:【道家經典禪語】佛教微博經典:“沒有不被議論的事,沒有不被猜測的人。做真實的自己,依心而行,別管別人說什么,比不上你的才會議論你,比你強的,人家忙著趕路,根本不會理你。
【第20句】:有位青年學者來精舍小住,請示師父:“為何讀書常感苦悶?”師言:“大家都是知識分子,文字看得多,在事理無法圓融時自會苦悶,掙扎不已。此乃僅明理而不實踐之故。如放寬心胸,該做的放手去做,該舍的毅然舍下,豈有時間浪費在無謂的苦悶中呢?”一證嚴法師
【第21句】:人生在世,切不要失去慈悲心,一定要常常觀照這顆心,使它富有智慧與永恒!沒有美好愿望的歡喜,也許是殘酷的;而沒有歡喜的美好愿望,則容易變得冷漠。在似水的流年里,應以無畏的智慧幫助別人,不求回報,但求奉獻;不求被理解,但求去理解;不求被愛,但求去愛。
【第22句】:【禪心佛語】禪坐當身體疼痛時,我們的散亂心才能收回來、才安住在身體上、此時的昏沉才趕跑、欲望才消失,往往在身體稍作舒服后又會出現昏沉、散亂、欲望,所以說初期修禪疼痛反而有利于產生定力、淸明、智慧等一系列的基礎。
【第23句】:雖然你在挑別人毛病、觀察別人過失的時候,可以說出無數個理由,覺得自己是對的,但對于學佛修行來說,隨喜、贊嘆別人不是為了別人,正是為了我們自己。經常隨喜、贊嘆他人可以使我們自己內心更清凈,修行更容易,為自己積累功德。
【第24句】:得志莫像龍,失志莫像蟲。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登峰觀海月,面壁讀奇書。點石化為金,人心猶未足。凍死迎風站,餓死不偷盜。都無做官意,唯有讀書聲。斗室何妨陋,奇書不厭多。讀書大游覽,為善小重修。
【第25句】:【佛心禪語】最大的魅力,是有一顆陽光的心態。擁抱一顆陽光的心態,得失了無憂,來去都隨緣。心無所求,便不受萬象牽絆;心無牽絆,坐也從容,行也從容,故生優雅。一個優雅的人,養眼又養心,才是魅力十足的人。容貌乃天成,浮華在身外,心里滿是陽光,才是永恒的美。
【第26句】:【禪心佛語】大道至簡,簡,是生活最高的境界。萬事萬物,都有一個共同的規律:從簡單到復雜再精煉為簡單。簡單,開始是一種單純,最后是一種高度的濃縮。不經歷復雜的簡單,品不出豐富的味道;不簡化的復雜,是一道雜亂無章的風景。嘗盡人間百味,還是清淡最美;看過人生繁華,還是平淡最真。
【第27句】:【禪心佛語】懂得欣賞自己的生活,才能讓自己活得隨心所欲。如果能用“和自己賽跑,不要和別人比較”的態度來面對生活,我們就會輕松許多,也更容易找到幸福的入口。生命是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己的,不要把太多的時間浪費在和別人的對比上。每個人都有令人羨慕的東西,也有自己缺憾的東西,沒有誰能事事如意。
【第28句】:【禪心佛語】儒家僅僅講人的一生一世,對于因果的問題,無法從一個人的生命現象自身去理解,所以儒家就把因果解釋到子孫后代的身上。
【第29句】:【佛心禪語】有人曾問我:身在紅塵之中,天天周旋于場面之上,心如何能靜?又何以靜?我笑而不答。這就像我的撣灰與喝茶。撣的是自家的灰,喝的是自家的茶,又何須為外人道?而且,縱是道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地理解呢?
【第30句】:【禪語說】幸福這東西,就看你怎么對待。不要掂量得太重,世相萬千,欲壑千萬,擁有得多,苦累就多。你簡單了,世界才會簡單。不要計較得太眾,多少悲劇,都是源于攀比。過自己的日子,比什么都重要。不要抑郁得太久,錯過莫癲狂,失去又何妨。風烈心愈靜,雨驟神更清。心態擺正了,生活才不易傾斜。
【第31句】: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也許,每一個人在生命中的某個階段是需要某種熱鬧的。那時候,飽漲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去為自己尋找一條河道,確定一個流向。但是,一個人不能永遠停留在這個階段。人,只有在不確定中生活,才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第32句】:世界多災難、眾生也多苦厄,唯有佛陀詳悉禍因災源,并善巧適時地應機設教,對癥投藥;以仁心仁術保護眾生身心安康、促進世界祥和凈樂。若眾生身心病害及諸般苦惱盡除,則世間災禍必定息滅!
【第33句】:【佛家看透生死的禪語】累累的心靈創傷,就是生命給你的最好東西,因為,每個創傷上面都標志著邁向成功之路的記號。每一次的逆境,就多一份成熟,當你真正懂得了失敗只是暫時的而不是整個人生,昨天已經結束而明天是嶄新的開始時,你就站在了最高處。
【第34句】:【禪心佛語】葷食造殺害生。大違慈旨。令人智昧神昏。增長貪嗔淫欲。身后業案如山。冤怨債報。寧有了日。靜坐修行的目的。要了生死。葷食則增加無邊生死。漏瓶盛油。虛勞精神。智者可以自審矣。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當熟覽諦受。
【第35句】:欲望是別人傷害和欺騙自己的根源:人都太在乎自己的欲望,才會在乎別人的反應,求而不得,就會感到很受傷;你貪心的少,別人就難以找到和利用你的欲望,實現他的目的。煩惱都是自找的,越貪心,越脆弱,越在乎自己,越痛苦,越想得到,越失去,傷害皆因為貪欲,欲望越少的人越無敵。所謂,無欲則剛。
【第36句】:【禪語人生】一個放字,千般哲理。運用得好,就會使復雜的生活回歸簡單,紛亂的思緒回歸明晰,浮躁的心境回歸淡然。放,作為生存之態,是畫龍后的點睛,是深刻后的平和。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能夠放得下,他就越富有。提得起常被人稱道,放得下則更令人贊嘆。
【第37句】:【佛家禪語】大家都希望有一個溫暖的家庭。而,溫暖的家庭并不在于財產的富裕,家族的高貴與社會的地位,而在于奉獻愛心,相互包容與彼此關懷。幺樣的人會痛苦?忽略擁有,而追逐欲望的人,會常常痛苦。幺樣的人會快樂?珍惜擁有,而少欲知足的人,會常常快樂。
【第38句】:【禪心佛語】人能仔細反省,就會生起悔過自新的勇氣來。應時常反省自己的過失,痛痛快快,切切實實地把它表露出來,從反省中去認識自己,從反省的鏡子中去了解自己的真正面目。
【第39句】:【看透世事的禪語】人生在世也就短短幾十年,又何必跟自己過不去呢?身體累可以休息恢復,但讓心累,可是很難恢復的。生活總會有些無奈的,要么快樂接受,要么悶悶承受。其實這都是在乎你自己怎么選擇的。
【第40句】:【禪心佛語】佛教講八萬四千法門都可以修行,也即從事各行各業都是在修行。因為從事各行各業都需要專注。專注就是法門,就是修行,就能開智慧,了生死。
【第41句】:【佛言禪語】行善過后要放下,就當沒有發生一樣。積德行善是改變命運和運氣的關鍵之一。生命的種子如果沒有德水澆灌,就開不出智慧的花果;生命的水杯如果沒有德水注入,就會干涸。行善要注意的是“善欲人知,不是真善”,就是說行善要隨緣,不要為了行善而行善,做善事不求回報,這樣得到的福報就多。
【第42句】:【佛心禪語】禪師說:“花的新鮮與我們身心清凈的道理是相同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常常自我凈化、調整心念,才能適應環境;無法要求環境來適應我們的心啊。”
【第43句】:會使不在家豪富,風雅不在著衣多。雞蛋碰不過石頭,胳膊扭不過大腿。積德百年元氣厚,讀書三代雅人多。積金玉莫如積德,問富貴只須問心。忌才招致蕭墻禍,謙讓換得將相和。佳人有意郎君俏,紅粉無情子弟村。
【第44句】:【佛家禪語】不要等到奄奄一息才領悟無常,不要等到無藥可救才感恩生命,不要等到生命終結才斷惡行善,不要等到面臨死亡才想到修行,不要等到神智不清才求佛保佑,不要等到離開人世才找求解脫,不要等到身心分離才求生佛國。行應當從小時做起,從現在做起,從當下做起,從內心做起。
【第45句】:【禪心佛語】懂得愛惜自己,就請放下內心的嗔恨;懂得珍惜他人,就請放下他人的過失。有的人你可能認識了卻忽視了一輩子;有的人你也許只見了一面卻影響了一生;有的人默默的守在你身邊為你付出卻被冷落;有的人無心的一個表情卻成了你永恒的牽掛。不為難自己,不勉強他人。以淡然的心態看世界,人生才會多些快樂。
【第46句】:#延參法師心經淺釋#一個人的心態,主宰著生活的質量和方向,在哪里焦慮?在哪里辛苦?生活的思考并不是盲目的加重生活的辛苦,而是啟動內心的智慧,放下內心的壓力,讓內心有足夠的空間和余地去承載生活。
【第47句】:我們做功夫,得到受用以后,不是把這種受用來顯異惑眾,而是用來做平常的事、做那些微不足道的事、做那些人們生活中一件也不能少的事。
【第48句】:【禪心佛語】輪回路險,愿恒相依,不離不棄。人生渺茫,愿智永續,安殷無憂。琉璃愿海,藥師世尊,難以贊揚。釋迦如來,以大方便,為眾宣說。愿迷途人,受持名號,得佛加持。愿障蠲除,明珠光顯,震大千界。那摩藥師琉璃光如來,那摩藥師琉璃光如來,那摩藥師琉璃光如來。
【第49句】:【晚安禪語】生命匆匆,不必委曲求全,人生很多事情是不能等待著,也是不能猶豫和錯過的,不要坐等,不要錯過,更不要辜負了韶光,瞬間的時光會為我們種下遺憾,種下憂傷,種下孤獨寂寞的悲傷,留下無名的苦澀和酸楚。
上一篇:一句話說透人生-佛心禪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