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格言寶藏論》上說:“智者學時即困苦,貪樂安住不成名,貪圖微小 逸樂者,彼將不會得大樂。”世人應把貪戀榮華富貴的心用來貪戀于道, 不放逸、不懈怠,六根不貪著六塵,一心辦道。所謂“粗茶淡飯,處處 好”。不沉湎于放逸,不貪戀感官的享受,具有熱忱而且常沉思真理的人, 可獲得大安樂。
【第2句】: 和星月一樣眷戀夜色,和太陽一樣習慣早起,我的小宇宙和 大宇宙節律同調。對話夜晚的精靈,思想在時間的深處游走,生命的 寬度得以拓展;擁抱希望的朝霞,精神在無垠的蒼穹飛揚,生命的熱 度得以提升。我珍惜這只有一次的人生,愿意用短暫的一生融入永恒 的宇宙。
【第3句】:與其背著包袱彎腰受罪,不如放下包袱享受生活;與其徒勞地抱怨命運不公,還不如淡定從容地笑對人生。學會放下,人生的路才會越走越寬。
【第4句】:一切諸佛,于信于毀二種眾生,大悲普觀,平等無異。《華嚴經》卷四十六,佛不思議法品
【第5句】:花開有聲,風過無痕。坐亦禪,行亦禪,緣起即滅,緣生已空。不要刻意的去追逐,一切遵循自然的規律,開心輕松。
【第6句】:一步一個腳印,做好今天的每一件事,明日才會有收獲。好高驁遠,總想著一步登天;是無法有所成就的。
【第7句】: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于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華嚴經·普賢行愿品》)
【第8句】: 佛說:“做人行事一是不可將錯就錯、不肯悔過;二是不可一錯再錯、 積重難返。”正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
【第9句】:禪宗充分地發揚了佛教的解脫說,它要我們當下放下、無分別,凡夫就是佛,娑婆世界就是凈土,在繁忙的人生中就能實現最大的自在。——明海
【第10句】:是法即生即住即滅,即有即空。剎那剎那,亦如是法生、法住、法滅。何以故?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經九百生滅。乃至色,一切法亦如是。《仁王般若經》卷中
【第11句】:,常微笑;不貪心,懂知足欲動,則心動;心動,自然煩惱叢生。得與失,榮與辱,起與落,這些東西,你在乎的越多,心理就會越痛苦,你舍棄的越多,內心就會越清靜;分擔別人的痛苦,可以消解自己的痛苦;拿出自己的溫暖,可以得到別人溫暖的饋贈,這就是愛的神奇力量。
【第12句】:人的高貴并不是由身份地位簡單標識的,一個遇到一點小事就驚慌失措的人,哪怕貴為國王,也會被人瞧不起;反之,一個遇到任何事都不慌不忙的人,無論地位多么低賤,都讓人不敢輕視。
【第13句】: 最大的浪費是大好時光正虛度,最悲催的事情是出師未捷身 先死。后一句為一位新近離世的朋友感慨,前一句替自己的渾渾噩噩 羞愧。
【第14句】: 我承認自己的愚笨,因為我經常會犯常識性的錯誤;我承認 自己懦弱,因為我總是在該出手的時候雙手抱肩;我承認自己的庸 俗,因為我有時候會在不知不覺中隨波逐流;我承認自己的齷齪,因 為我幾十年不能蕩滌內心所有的陰暗。于是我一刻也不敢放松生命的 修煉,以對得起短暫的人生。
【第15句】:心清凈故世界清凈,心雜穢故世界雜穢。我佛法中以心為主,一切諸法無不由心。《心地觀經》卷三,厭舍品
【第16句】: 佛說:“危難時,誰不想有人伸出溫暖、援助的手;你贈人玫瑰,必 手留余香。”佛的本質是讓人行善,有時我們助人也并不是為了手留余香, 只是不想欠下一筆道德債而已。如果你認識不到這一點的話,也就不可能 領悟到“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真諦。
【第17句】: 酒與酒文化本為一體,因為喝的人不對而逐漸疏離,結果, 只剩下酒而不再有酒文化。酒可解憂,其實解憂的不是酒,是喝酒的 氣氛和喝酒人的心境。許多人理解錯了,以為解憂之酒等同以酒澆 愁,因此喝得越多,愁也更多。這實際上是不懂酒文化,酒本身沒有 文化,是喝酒的人賦予了它文化的內涵。
【第18句】:俗人在火宅中,四威儀內與貪瞋恚癡為伴侶,所作所為,所聞所見,無非惡業。然若能于此中打得徹,其力卻勝我出家兒百千萬億倍。《大慧普覺禪師法語》卷三十
【第19句】:邪見者,起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是向邪者,違于法,不樂于法。《雜阿含經》卷二十八,第787經
【第20句】:酲夢般悠遠寧靜的音樂,如珠落玉盤的清音在心底繚繞回旋。靜靜聽來,清遠虛淡,高雅古拙,佛曲繚繞于室,禪意纏綿于心,持一卷禪意的韻文,讓身體與心靈在一曲天籟中休憩停泊。
【第21句】:生死相續由內因緣,不待外緣,故唯有識。(古印度)護法等《成唯識論》卷八
【第22句】: 小學生處在人生打基礎的階段,不僅要教他們學知識,更要 教育他們如何做人,小學教師因此承擔著教書和育人的雙重使命。而 現實情況是,多數小學教師只把教師職業當成“飯碗”,除完成必要 的教學任務之外,他們對學生的“教和育”很少作深入的思考,這在 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礎教育質量。
【第23句】:心跳、噩夢,乃宿世惡業所現之兆。然現境雖有善惡,轉變在乎自己。惡業現而專心念佛,則惡因緣為善因緣。(印光法師)
【第24句】:愛是陽光,讓心靈的鮮花開放;愛是雨露,滋潤仇恨的心靈;愛是和煦的微風,吹去心頭的陰影。世界是互動的。你給世界多少愛,世界就會回報你多少愛。當我們接受愛的同時刪忘了給別人以關愛。
【第25句】: 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人能夠萬事不求人。人總有遇到挫折、困難的時 候,而此時若要得到更多的幫助,就需要平時多幫助別人。此外,在別人 危難時,給予幫助,你將會獲得一生的吉祥。
【第26句】:“寧靜致遠”,是怎樣的“遠”?這個“遠”字中,可以包含正直、慈悲,可以淡泊、可以超脫,可以修煉得道、可以出人頭地。
【第27句】:生活的禪法是一種從容的生活態度,或者理解為面對生命中得失、榮辱、愛恨、沉浮的一種心理素質。誰也不是生活的旁觀者,不要埋怨幸福有多么的遙遠,向著幸福跑過去,或者說幸福已經跑遠,但是你把幸福放在心底。
【第28句】:因為有嗔,不知世法自然的奧妙,對人對事,難免強求責備,怨天尤人,到頭來難免心塵四起、煩惱叢生。
【第29句】:你酷你酷,你喝水在水庫,睡覺在古墓,嘴里流瀑布,四肢像枕木,你當你是貂禪呂布,其實你是南極土著。
【第30句】:我依然在等,等你為我盤起長發,一生匆匆,寵辱不驚,倉促的相遇,卻撞進心城幻夢,沒有早一步,也沒晚一步,恰到好處。曾幾何時,在佛前虔誠祈禱,以我半世繁華換你余生長安,用愛修禪境步步生蓮,許是佛祖憐我太癡,才將你送至身旁,呵護半生周全。
【第31句】:一個懂得在婚姻里收放自如的女人是睿智的,要知道,男人就像沙,你抓得越緊,他消失得越快;男人就像風箏,你只有放長線,他才能飛得越高,但他無論飛得多高,只要你不時拉一拉手中的線,他還會回到你身邊。
【第32句】:身外之物如“火”。天寒地凍時,近火雖可取暖,但太靠近卻很危險;若看不開、放不下,猶如手拿燒紅熱鐵,必然被燙傷。世間名利又好比白雪,看起來很美,喝起來也很清涼,但握久了手也會凍傷。
【第33句】: 什么是歲月?少年不知道。當倏忽間人至中年,方知時光的 無情。照片記錄個人史,一幅老照片就是一頁歷史。可惜很少有人擁 有自己的編年史,擁有的大多是斷代史。但是,又有誰不愿意擁有一 部自己的編年史呢?
【第34句】:【禪語智慧】1,從佛法角度看,逆境是增上的助緣,是成長的助力;所以在遭遇到逆境時應以歡喜心來積極面對處理,對給我們阻礙、打擊的人,應心存感激與感恩。2,貪心是最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壞的執著,愛欲是最難渡過的河流。3,戒氣是修養的功夫,戒貪是人格的表現。微笑是人生百病的良藥。
【第35句】:【不可執迷】 佛法說萬法皆空,萬事萬物本無永恒,一切終將消散,教人們不要執 迷于萬事萬物之中,使身心不得自在。
【第36句】:不以眾生其性弊惡,邪見瞋濁,難可調伏,便即舍棄,不修回向。怛以菩薩大愿甲胄而自莊嚴,救護眾生恒無退轉。不以眾生不知報恩,退菩薩行,舍菩提道。不以凡愚共同一處,舍離一切如實善根。不以眾生數起過惡,難可忍受,而于彼所起疲厭心。《華嚴經》卷二十三,十回向品
【第37句】:佛法很簡單,只要去除貪、嗔、癡三毒,就可以明心見性。眾生煩惱多,所以佛陀才開啟八萬四千法門,對治眾生的八萬四千煩惱。
【第38句】: 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菩薩觀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 常在佛國。”我們可要經得起各種物欲的考驗,堅守正義,守持清心寡欲, 最終能夠避開災禍,迎來吉運。
【第39句】:【禪語感悟】 佛對阿難說:“過去之世的王子,難道是別人嗎?就是今天說法會場 中的我。我于久遠的過去之世,救拔接濟種種急難恐怖,令大家獲得安全 與快樂。如今我已成佛了,亦令眾生遠離苦難,讓眾生永遠地遠離生生死 死的大苦惱。”
【第40句】: 信仰未滅,激情尚在,希望之光就不會暗淡;-塊沒有任何 投射的幕布,再潔白也是空無,剩下的是內容缺席的唯美,經不住歲 月的氧化。要有一種不著痕跡的投射,要有一點值得記憶的涂抹,要 有一縷輕輕觸摸的顫動,藉此堅定你的信仰,保存你的激情。這些動 人的元素,會讓夢想在時光里得以永恒。
【第41句】:任何財富的取得都要通過辛勤的勞動,妄想不勞而獲者只能使自己變得更加不切實際。
【第42句】:何必山巔與水涯,安心隨處便為家。有人問我西來意,笑指長天落 晚霞。 ——(清)敬安 成是一種味,淡是一種味,咸淡相宜也是一種味。一般來說,非 咸即淡、非淡即咸、大咸大淡、不成不淡的情況都會發生,而且多為交替發 生。因此,遇成品成,遇淡品淡,才是正確的生活態度。
【第43句】:友善地接納別人,真誠地幫助別人,你的人際關系必能和諧,那些本來懷有惡意的人,也不會對你造成傷害。相反,如果你處處提防別人,就算沒有惡意的人在你眼中也會變得有惡意了。
【第44句】:——《大乘流轉諸有經》 生命在哪里?舉個例子,被斬成兩段之蚯蚓,頭尾各置于一處,切斷后 之頭在動,尾也在動,那么生命究竟在頭部,還是在尾端?其實,蚯蚓之所 以還可以動,是因為還有一絲氣息。當有限的能量耗盡之時,頭不會動,尾 巴也不會動了。因此,生命不在頭部,也不在尾端。
【第45句】:一個人要守本分,才能盡本事,若只想得到大本事,卻沒有守好本分,盲目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是非常危險的。學佛的人也是如此,如果心念離開了自己的本分,修行之路就會很坎坷,煩惱也會很多。所以,大家要時刻反省自己的心念、言行是否已偏離本分,如此才能盡本事,充分發揮能力為人群服務。—證嚴法師
【第46句】: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古印度)龍樹《中論·破因緣品》
【第47句】:當你倒霉時,你身上的陰性場態總是占主導,而陽性場態也是最弱之時,當陰遠超于陽時,就會麻煩不斷,禍不單行,此時遇見小人或撞見鬼都是常有的事。
【第48句】: 從來不犯錯誤的人沒有,從來不犯過去曾經犯過的錯誤的人也是不多見 的。顏回這種反省的精神是非常可貴的。
【第49句】:“相爭”并不是一件壞事,關鍵要抓住其有利的一面而盡量避免其不利的一面。最聰明的相爭是對事不對人,將重點放在解決問題、達成目標,而不是打擊、征服別人。
【第50句】:生命與道義結合,就會成為一股堂堂正正充塞天地的精神力量。為了別人,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的人,是大慈悲。這樣舍生忘死的人甚至能夠贏得對立一方的尊敬和幫助。
【第51句】:做一個好人意味著要有一個正確的生活目標和人生理想,要有宏大的愿力。人生的動力和價值就是由此而生的。
【第52句】: 我這一生好像都在等待,兒時等待少年,少年等待青春,青 春等待不惑,不惑等待夕照。就這樣一路等待,時光被我虛度,歲月 被我蹉跎。直到看見知天命的身影,我才恍然醒悟:自己等待的一切 實際上都不需等待,該來的一定會來。人家或許幾天就能明白的道 理,我卻用了幾十年。
【第53句】:心空者,不是不要這顆心,而是空去自己當下這一念的情識分別、妄想執著。在空掉妄想執著的同時,本有的智慧光明即刻顯現。
【第54句】:【如何提升生活品質】①每天與伴侶做快樂的事,如一起看電視或讀增加生活情趣的書;②不要犧牲健康,像通宵趕工、睡眠不足、不運動、吃垃圾食物應避免;③對身邊的人有求必應,要急家人、朋友之所急;④量入為出,財務壓力使人快速衰老;⑤不要把辦不到當口頭禪;⑥輕松面對雜務;⑦言出必行。
【第55句】:佛說,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歸洞本無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鐵樹開花遍地春。水往低處流,云往天上飄,一切都自然與諧地發生,這就是平常心。擁有一顆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便是禪悟的心得。就讓我們都擁有一顆平常心吧,該放下的時候絕不奢望,該奮斗的時候決不后退。
【第56句】:【佛心禪語】 一個時刻充滿感恩之心的人,從不會覺得世界欠了自己什么,相反是 為自己無以回報這個世界的慷慨而內疚不安。
【第57句】:秋樹之葉因起風而飄零,大海之魚因巨浪而離散,生死輪回因業力而流轉,蕓蕓眾生因無明而漂泊。大海之舟因舵手而到岸,人生之舟因良師而解脫,身軀之病因良藥而治愈,精神之病因妙法而覺醒。
【第58句】:一者尊重,二者下心,三者發起精進,四者不失正念,五者隨聞受持,六者心善觀察,七者如聞轉教,八者不自贊毀他。是名八法人于多聞。《大寶積經》卷-。-,善德天子會
【第59句】: 百善孝為先,及時盡孝心 世界上有很多事都可以想辦法去彌補,然而,錯過行孝的機會則永遠 也無法彌補,只能空留遺憾,追悔不已。
【第60句】: 中秋月是一首亙古不變的詩歌,是一縷欲理還亂的鄉愁,是 一段遙遠纏綿的夢境。嫦娥、桂花、玉兔以及廣寒宮中的寂寞,在這 個月圓之夜演繹殘缺故事,多少浩嘆,多少淚水,匯成茫茫河漢。此 岸彼岸,被時空永隔,唯有靈魂可以搭橋、可以揚帆。誰和誰的靈魂 相遇,都是奇跡,與月何干?
【第61句】:學佛是否成功的標準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佛教知識,也不在于你在山洞里閉關多少年,而在于佛陀教導我們的人格標準你能做到多少。
【第62句】: 我們只有像佛陀弟子一樣,既不追悔過去,也不杞憂未來,活在現 在,才能神采奕奕,生命才能綻放奇光異彩。
【第63句】:一切眾生都是修行的所依助緣,是修行路上不可或缺的修行對象。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說:“修法所依緣,有情等諸佛,敬佛不敬眾,豈有此言教。”從修行所依助緣的角度而言,眾生與佛的作用是相等的,佛和眾生是同等的重要,那我們為什么只尊重佛陀而不尊重眾生呢7
【第64句】:譬如父母憐愍于子,心常欲令離苦得樂。王亦應爾,于諸國邑所有眾生,僮仆作使輔臣僚佐,應以諸佛所說四攝而授受之。《如來示教勝軍王經》
【第65句】:我、法非有,空、識非無,離有離無故,契會中道。(古印度)護法等《成唯識論》卷七
【第66句】:透明:水具備透明的特質,心的本質也是透明與光明。猶如鏡面能映照萬物,水晶能折射各色光芒。
【第67句】: 我們常常做一些看似有用,其實無用的事情,常常說一些看 似該說,其實無關緊要的話,常常寫一些看似有意義,其實可有可無 的文字。或許這并非我們有意為之,卻總是欲罷不能。為什么會產生 這種現象?個人覺得,這可能源于人性中的一種迷惘和無助,也可能 源于生命的孤獨與寂寞。
【第68句】:“還有明天”,這是一個可怕的想法,它讓人不思進取,蹉跎歲月,浪費生命,成了人們做事拖延的借口,也是許多人無所事事、一事無成的原因。
【第69句】: 早晨總是讓我心曠神怡,度過漫漫長夜,被晨風輕撫.沐浴 燦爛陽光,一度慵懶的肉身重新復活。盡管早晨和假期一樣短暫,但 她的注定君臨,總能鼓起我生命的帆。因為早晨,我不再眷戀停泊的 錨地;因為早晨,我不再沉迷溫柔的港灣。人生的航程依然很長,永 恒的晨光正等候在我必須抵達的遙遠彼岸。
【第70句】:真正的貧窮是心無安處,浮躁去,富足來,多年古鏡要磨功,垢盡塵消始得融;靜念投于亂念里,亂心全入靜心中。——清·普能嵩
【第71句】:茫茫人海,蕓蕓眾生,相遇何其不易,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既然牽手,就應當相互扶持,互敬互愛。
【第72句】:假使恩愛久,共處至命終,會別離見此,無常須臾間。是故我棄舍,恩愛永別離,志求無上道,愿度一切人。《佛本行經》
【第73句】:有人理解念佛的好處為身體變好了,錢掙多了……在他,可能是親身經歷,但要知道,這些不過是方便說,而且并不一定必然發生。念佛真實而必然的好處是心得平安。也許身體照樣多病,生活照樣窮困,但心卻得平安。
【第74句】: 有與天下人為友的胸襟,你就不會缺少朋友;有與全世界為 敵的氣魄,你就沒有敵人。你愛眾生,眾生也會愛你。
【第75句】:若初發心時,誓愿當作佛,已過諸世間,應受世供養。(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四
【第76句】:如果人人都能抱有讓他人得益的觀念,則我們微小的自身,常會因千千萬萬人的感恩,而承受很多的功德。那樣,自己快樂,也讓別人快樂,何樂而不為呢?
【第77句】:人生在路上,曾經的煎熬,曾經的糊涂,曾經的迷惑,忽然的醒悟,每個人都是充滿色彩的活著,做著自己的決定,承載著自己的平坦與坎坷,那些曾經的固執與偏激,對生活帶來的傷害,其實是自己照單全收。可以這么理解,生活的禪法,是一種自我的認識,更是生命的一種提醒,也不妨理解為是人生的一種警鐘。
【第78句】:煩惱不必放下,因為對于佛祖來說,本就不曾提起;禮佛本是好事,但與其惦記著禮佛這個過程的本身,倒不如將這個念頭拋卻,為消除眾生煩惱而忙碌卻不認為這是煩惱;為開悟而修行卻忘記本在修行中。
【第79句】:【禪語感悟】 分享,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升華,是與人方便自己方 便。分享愛,分享勞動,分享喜悅乃至分享痛苦,這都是我們所需要的。
【第80句】:迦葉白佛:“我等從今,當于—切眾生,生世尊想;若生輕心,則為自傷。”佛言:“善哉快論!”(《首楞嚴三昧經》,依《寶王論》節文。)
【第81句】: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正是超越是非、善惡、有無、好壞、枯榮等等相對的世界,不以生命的有限看待世界的無限。
【第82句】:有位青年問:“人生的路,應選擇平凡平淡的好,還是冒險激越的好?”師言:“寧取平淡。冒險應是逼不得已的作為,并非存心為冒險而冒險。”又言:“生命不過是廣大宇宙中極微末的一點點而已;相對來看,什么才真是偉大高超的呢?怎樣才算是激越呢?不如就平淡點,腳踏實地的做人做事。”——證嚴法師
【第83句】:【天天禪語】金融風暴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風暴;景氣不好不必驚慌,怕的是人心不安。
【第84句】:不要蔑視任何地方的任何人,不要出于忿怒和仇恨而互相制造痛苦。《經集》第青樹林,第八章《仁慈經》
【第85句】: 總有一個人獨自行走的沖動。年輕時沖動后面必是行動,哪 怕一無所有,口袋空空;現在,即使盤纏足夠,沖動后卻是不動的借 口。有些人,因為越活越重,越重就越走不動。要行走,趁年輕。
【第86句】:優化自身素質,就是要凈化自己的心靈、美化自己的人格、深化自己的智慧、強化自己的力量。
【第87句】: 當我們允許別人來掌控自己的情緒時,本身就已經成了一個受害者, 當對發生的現狀無能為力的時候,抱怨與憤怒便成了唯一釋放的選擇。
【第88句】: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起坐鎮相隨,語默同居止。纖毫不相離,如身影相似。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傅大士》
【第89句】:信任在人際交往中是重要的一環。適度的信任,是友誼的催化劑,是商場中的潤滑油,不但能令他人感到溫暖,而且也能令自己顯得自信、大度、有涵養。
【第90句】:學習是一生的事,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要永續學習。學習最重要的是:學習奉獻,學習利人,學習尊重異己,學習共生和諧。(當代)星云《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第91句】:有人說:多個朋友多條路。但世上有大路、小路,活路、死路,跟“善知識”相交,等于多了一條大路、活路,跟“惡知識”交往,遲早會走到死路上去。
【第92句】:世事如書,我們每個人都在譜寫著自己的人生長卷,有人讀懂,三月桃花;無人懂得,也要自懷安暖。畢竟,浮生蒼茫,冷暖自知,在一盞迂回的光陰里,唯有自己才能體會到滲透著從容且微涼的況味。一場繁蕪,一世輪回,一懷禪意,紅塵里跋涉的我們。若能在輪回的老街上相遇,一杯清茶絮語著凡塵瑣碎。
【第93句】:善得人身甚為難,莫為此身造罪惡,畢竟冢間喂狐狼,勿為惡見生貪愛!《大寶積經》卷九十六,勤授長者會人身難得,汝等莫失好時,若失好時,則不可救。《摩訶般若經》卷二十八,具足品
【第94句】:布施不應論大小,而應論真誠。只要是真心施與,窮人的一元錢,不亞于比爾·蓋茨的數百億元;小學生的一句良言,不亞于孔子的一部((論語》,功德也相當。如果比較大小多少,就落俗套了!
【第95句】:知足常樂,內心平靜,胸懷豁達,氣如百川。就會體驗到一種真愛,一種平凡,一種幸福,一種感覺,一份禪意。讓生命如詩如畫,清純如珠,內涵豐盈,濃郁芳香。
【第96句】:【禪語感悟】 佛陀的嘆息,也是我們的嘆息。一念善,可以讓健達多有緣得以脫離 地獄苦海。一念惡,也可以讓健達多重新沉淪地獄苦海!如此,我們還能 輕易忽視任何一個微小的念頭或因緣嗎?
【第97句】: 有一些人我們不喜歡,卻無法不與之相處;有些事我們很反 感,卻不得不認真去做。世界很廣袤,但極少有你獨處的地方;事情 千萬件,但極少能夠選擇。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擴展自己的心,讓所 有不能包容的都全部包容,再將心的領地一分為二,一半留給快樂, 一半留給自己在不快樂中尋找快樂。
【第98句】:我們的人生也曾充滿夢想,也曾追求過。然而當第一個春天付出不曾得到回報時往往灰心喪氣,輕率地將第二個春天棄之門外。
【第99句】:如果自己的心清凈,世界就變得完美;如果白己的世界就變得骯臟,無論我們的心安定、穩同還是發揮功用,修行的成長都是階梯式的,需要一個過程。要在時間的打磨下,不斷地成就與完善自己。只要得到善知識的正確引導,依教奉行,并持之以恒地勇往直前,大器晚成又何妨?
上一篇:世界杯克羅地亞隊奪冠概率精選三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