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為遣妄執心心所外實有境故,說唯有識,若執唯識真實有者,如執外境,亦是法執。(古印度)護法等《成唯識論》卷二
【第2句】:于正法中生起藥想,于和尚阿閣黎所生起佛想,于自身所起病人想,于說法者起明醫想。《集一切福德三昧經》卷中
【第3句】:【經典佛語】“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福德跟功德是兩回事。功德在哪里求呢?“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中求。
【第4句】:【佛心禪語】我常研究,怨人是苦海。越怨人,心里越難過,以致不是生病,就是招禍,不是苦海是什么?
【第5句】:【佛心禪語】把自己的心修好,就能有利于他人的安樂,所以先把自己的毛病改掉。
【第6句】:唯有罪福業,若人已作者,是則己之有,彼則常持去。生死未曾舍,如影之隨形。《雜阿含經》卷四十六,第1233經
【第7句】:若能不見,遇不見。等不見,望不見。便釋懷這場奈何禪。但將無怨,作無緣。
【第8句】:【禪心佛語】逃避本就無濟于事,即便無法把握毫無知曉,也得去承當。
【第9句】:結交須勝己,似我不如無。同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去時終須去,再三留不住。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第10句】:【禪心佛語】人和人,短期相處看脾氣,所以需忍讓;長期相處看性格,相合是朋友;一生交往看德行,德行皆佳方穩妥。
【第11句】:【禪語人生】虛空就是圓滿,圓滿就是虛空。大圓滿就是當下虛空當下圓滿。無緣圓滿即具足圓滿。虛空即藏,藏即虛空。
【第12句】:【禪語人生】一個能控制住不良情緒的人,比一個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更強大。
【第13句】:心里的,夢里的,存在的,回憶的,一些人,一些事情,等不到秋風起,就該留的,該走的,各去他鄉,人生好一個劇場。
【第14句】:【禪心佛語】犯錯是平凡的,寬恕是一種超凡。不但要學會寬恕別人,更要學會寬恕自己。
【第15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凡夫是“命運”隨業轉,覺悟的人則能“運命”。
【第16句】:分享是一種交往的禮儀,是一種健康的心態;分享是一種關愛的情懷,是一種奉獻的精神;分享是一種生活的藝術,是一種生存的智慧。
【第17句】:“執戒”與“持戒”完全不同,能發揮智慧良能,與社會大眾生活不抵觸,進而能領導群眾,造福社會,方為真正的“持”戒。
【第18句】:【禪語人生】有小資的頭腦,有憤青的上半身,有朋克的下半身,還要有歌特的心靈。——這就是新時代的四有新人。
【第19句】:【感恩】為人應該感四種恩德:一是天地之恩,二是父母之恩,三是三寶之恩,四是眾生之恩。
【第20句】:【禪語人生】這是一種多么深厚的感情,滋潤著我們的心田。傳說著這么一個故事,一座廟,一群人,或者一座廟與一群人的傳說。
【第21句】: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連“我”都不存在,又何苦執著?放下,忘記,拋卻,才是悟到空的途徑。
【第22句】:佛家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個人做一件善事容易,但堅持終生行善卻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那么,如何才能堅持終生行善呢?那就要時常懷有一顆“菩提之心”。
【第23句】:【佛心禪語】布施并不只是送施財物,而是能放下對物質的貪欲。持戒并不只是斷惡行善,而是能生起對輪回的出離。
【第24句】:【禪心佛語】社會正如在競技場中的羅馬少年,對于倒下去的劍客毫不憐恤。
【第25句】: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去一一打理,與其把時間浪費在對容顏易逝的長吁短嘆上,不如細致地經營生命中每一塊園地,在生命的終點翹首回望,你會看到一路繁花似錦。
【第26句】:【禪心佛語】生活本沒有什么對錯、好壞之分,只是選擇不同,認識不同罷了。不言苦,只因挺直的脊梁;不言累,只因心中的夢想;不言痛,只因我心如此堅強。
【第27句】:文字是神圣的,它不是普通的草,就在我們的窩邊,是不是做照吃窩邊草的兔子,靠我們的德行做選擇,而不是版權法。
【第28句】:【禪語人生】約定是緣。你和他(她)約定再相伴來生。奈何橋上,不肯接過孟婆顫巍巍遞給你的那碗迷魂湯,堅持等到與他(她)同赴陰曹,直到相伴托生。
【第29句】:做個內心陽光的人。不憂傷,不心急。堅強、向上,靠近陽光,成為更好的自己,你不需要別人過多的稱贊,因為你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好。內心的強大,永遠勝過外表的浮華。
【第30句】:物力艱難,要知吃飯穿衣,談何容易;光陰迅速,即使讀書行善,能有幾多。
【第31句】:【經典佛語】“世間良馬不能顧影而驚察,然以鞭杖觸其毛尾則能驚速察御者心,遲速左右”——世間第二良馬。
【第32句】:不羨王侯與貴人,唯將云鶴自相親。閑來石上觀流水,欲洗禪衣未有塵。——李洞《贈僧》
【第33句】:【禪語人生】一粒米養恩人,一石米養仇人,老人說的話沒錯,不要動不動就傾其所有,留一些驕傲與心疼給自己,記得了,最涼不過人心。
【第34句】:【禪語人生】心觀念處:以「心」為所緣而禪修,并且如實見到心只是心,不是實有、不是實體、也不是自我,它既非我亦非它。
【第35句】:觀察事物,太遠了看不真切,太近了也看不清,必須保持適當的距離,看人看人生亦如此。
【第36句】:基督教的圣者,佛教的圣者,經由不同的途徑,運用不同的方法,都悟到了真道,彼此之道,自然相通。好比煉金,不管用什么方法,煉成的金子,都是質地相同的東西。
【第37句】:在日常生活中,要常常自我反省,緊記“對人要寬心,講話要細心”,如此必可化解“含毒”之心,圓融一切眾生。
【第38句】:【禪心佛語】如果感覺到處于一個環境里有煩惱、有問題,應該先檢討自己,而不要責怪他人,埋怨環境。
【第39句】:假如你心存怨恨,那么它不僅會阻礙你心智的發展,而且使你無法判斷那言論到底是對還是錯。——《佛陀的格言》
【第40句】:【禪心佛語】讓告別痛苦的手揮動起來的動力,是相信因果、接受痛苦,并化痛苦為慈悲而行持利他之事。
【第41句】:讓你到佛門來做事,來發心,不是佛要得你的好處,而是要把好處給你。為佛做事,不是佛占了我的好處,而是我得了佛的好處。
【第42句】:【佛心禪語】「道」是解脫啊,叫你吃素哪里是道呢?只是助緣啊,叫你持戒也是助緣,要般若實相的叫做「道」。
【第43句】:【禪語人生】愿意幫助別人,并在需要的時候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幫助,可以說是人之常情。而真正豁達睿智得人,卻善于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會一味抱怨別人。
【第44句】:【禪心佛語】古人說:“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美中有些不足,事事留些退路,留些遺憾,避名全節,和氣生財。
【第45句】:【禪語人生】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諦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四圣諦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
【第46句】:【圣經文案】81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詩127:3)
【第47句】:夫佛法本平常,而世人以奇特求之,故往往不得佛心也。故日“平常心是道”。——《紫柏尊者全集》
【第48句】:【禪語人生】因果報應,不是像你所想象的立竿見影,生死輪回,善惡分明,終有報應。刻求因果,也是一種執著的悲哀,為心所困,不得其解,沒得解。
【第49句】:愛上自己,就是要修煉一顆積極、平和的心。刺耳的話不過是陽光里的塵埃,下一秒就被風吹走。難受的時候可以哭得很狼狽,但是淚干后,記得笑得仍然燦爛。
【第50句】:【禪心佛語】適當的欲望,是人類所必須的,但超過了范圍,痛苦、罪惡,便如影隨形。
【第51句】:【佛心禪語】佛教的真理猶如虛空,比如虛空既遍于一切萬法,又超越一切萬法一般。是無處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世俗諦,是遍于一切而立;勝義諦,是超越一切而言。
【第52句】:利己與利他并不總是處于對立的位置,很多時候,二者完全可以統一起來。
【第53句】:說話要留有分寸,做事要空點余地。這不是世故,是操守;這不是敷衍,是對自己、對他人負責。
【第54句】:【禪心佛語】對于一個問題,無論提出多少大案都不被人接受的情況總是有的。
【第55句】:【業力與輪回】聰明不能敵業力,富貴不能免輪回;消除業力靠功德,免除輪回靠修行。
【第56句】:【禪心佛語】奮起一念如倚天長劍,使煩惱魔軍逃竄無地。亦如紅爐猛火,使情識霜雪,銷爍無余。
【第57句】:【禪心佛語】什么是智慧?面對事情的時候,能夠圓融靈活、隨機應變地處理問題,這叫智慧。如果沒有這個能力,肯定會處處遇到障礙,這就是凡夫。
【第58句】:不起凡圣見,不作涅槃解,二邊三際斷。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劫火燒海底,風鼓山相擊,真常寂滅樂,涅槃相如是。《六祖壇經·機緣品》
【第59句】:佛言: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賢不可毀,禍必滅己。《四十二章經》
【第60句】:想要正確地駕馭自己的心,就要達到心的自由境界。與其說心象是墻壁,不如說仿若倉庫更加貼切。
【第61句】:【禪心佛語】饑餓,能保持清醒頭腦。寂寞,能復原人性缺失。擔當,能解決一切問題。時間,能給出一切答案。
【第62句】:【禪語人生】喜歡生氣,疾病就越來越多;喜歡占便宜,貧窮就越來越多;喜歡布施財,富貴就越來越多。
【第63句】:【佛心禪語】保持一顆平常心——無斷常、無取舍、無憎愛、無凡無圣、超越一切對立的東西,這是最直接、最根本的解脫生死的法門。
【第64句】:【禪心佛語】上乘大法,念念不迷,心心無住,動寂無時,隨緣起用,隨用隨無,覓之不得,用之即來,法界為身,無眼能見,無耳能聞,人人具足。
【第65句】:生活可以輕松地過,也可以痛苦地過,生命之路,負重也是走,閑庭信步也是走,所以不妨讓自己的人生變得輕松些。
【第66句】:【禪語人生】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是一地獄。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菩薩觀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國。
【第67句】:【禪心佛語】如果感到此時的自己很辛苦,告訴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要堅持住,因為正在走上坡路,雖然累,但一定會有進步。
【第68句】:【禪心佛語】創業時期千萬不要找明星團隊,千萬不要找已經成功過的人。創業要找最適合的人,不要找最好的人。
【第69句】:用清凈的心眼看人,就不會彼此碰撞。聲無形無量,色乃假相,不必拿聲、色來壓迫自己的心眼。言為重,千言無用。言重則信重,信重則有大用。
【第70句】:【佛心禪語】自制,就是自己控制自己情緒與行為的能力,它既是一種挑戰力,更是一種忍耐力。
【第71句】:【圣經文案】478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愿有一人沉淪,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3:9)
【第72句】:【禪語人生】有失不戒,有益不勸,玩物喪志,人生之患。誰若游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主宰自己,永遠都是奴隸。
【第73句】:【一心向佛的禪語】佛說:若要活得隨意些,只能活得平凡些;若要活得輝煌些,只能活得痛苦些;若要活得長久些,只能活得簡單些;若要活得幸福些,只能活得糊涂些。
【第74句】:【禪心佛語】世上并沒有用來鼓勵工作努力的賞賜,所有的賞賜都只是被用來獎勵工作成果的。
【第75句】:佛教徒應具足運動家的精神,只要肯精進,一定可以到達終點——佛的境界。
【第76句】:【佛心禪語】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宿債。
【第77句】:【禪心佛語】佛教還說到七圣財,即信仰、精進、持戒、聞法、喜舍、智能、慚愧,這就是圣人的財富。
【第78句】:【禪心佛語】人要先有崇高的理想,才有崇高的事業,最后才有崇高的成就。
【第79句】:【禪心佛語】法本不生,今亦無滅,不起二見,不厭不忻,一切諸法唯是一心,然后乃為佛乘也。
【第80句】:【禪語人生】要求完美的人總是陷入數落別人或挑剔自己之中,他無法隨遇而安。
【第81句】:偶爾說蠢話做蠢事,是人都在所難免。但說過做過之后必須自覺,能夠反思,爭取今后少犯點蠢,才是人生要義。
【第82句】:菩薩見人親里死亡,若亡失財物,種種憂苦,若惡心瞋心不往慰喻者,犯重垢罪。《優婆塞五戒威儀經》卷一
【第83句】:【禪語人生】我們不斷地在追求真正關愛我們的人,可是,世上并沒有這類的人存在,因為,大家大部份都只想到自己。
【第84句】:【禪語人生】遠路從近處開始,大事從小處開始。很近的路你不走也會感到很遠,再遠的路晝夜兼程也會覺得很近。
【第85句】:不隨于心,能為心師,以心師故則能得為一切法師。若能于心得自在者,則于諸法而得自在。《大乘寶云經》卷五
【第86句】:【禪語人生】在這個世界有兩難:一是改變別人,二是改變自己。要求別人很痛苦,那改變自己應該很快樂。要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
【第87句】:【禪心佛語】若覺無心,即無一切煩惱生死涅盤。是故如來為有心者說有生死。菩提對煩惱得名,涅盤對生死得名,此皆對治之法。【第12句】:當知有心,即一切有,無心一切無。
【第88句】:【禪語人生】一句話經典: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為良友,以經驗為參謀,以小心為兄弟,以希望為哨兵。
【第89句】:人生的兩端,是生與死,中間幾十年或平靜如水,或刀光劍影,漫長的博弈中,終有得有失,有苦有樂。
【第90句】:【佛心禪語】曾經,也有人說是方的,大家也就相信是方的。后來,有人告訴我們說,錯啦,以前全錯啦,世界,是圓的。好,那就圓的吧。
【第91句】:【禪語人生】這個世界是妄想的世界,因為眾生的妄想千差萬別,所以才造出千差萬別的世界。
【第92句】:一定要身體、工作、行動皆一致,這才是和。所以說“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
【第93句】:【禪心佛語】人生并不是受環境的支配,而是隨著你自己的習慣思想而擺布。
【第94句】:是人知得世間有為虛妄不實底道理,及至對境遇緣,驀地撞在面前,不隨他去,否則被伊穿卻鼻孔定也。
【第95句】:【禪心佛語】和諧是內在的要求,必須從內心的和諧做起,必須從生命的和諧做起,必須從善待天地萬物做起,必須從人的內心凈化、向善向上做起。
【第96句】:為善獲其善,為惡受惡報,為惡及其善,隨人之所習,如似種五谷,各獲其果實。《增一阿含經》卷五十,大愛道般涅槃品
【第97句】:【禪心佛語】放下自怨自艾心態。之所以痛苦是消極的反復出現自暴自棄的心態。不要相信任何消極的自怨自艾的想法。這樣你會更好。
【第98句】:不自棄則志剛,不自暴則氣柔。志剛則本立道生,氣柔則深造自得。志剛可上求佛道,氣柔可下化眾生。志剛可荷負眾生,氣柔可承事諸佛。——《法語二》
【第99句】:【禪心佛語】人類于誕生的時候哭泣,活著的時候抱怨,死亡的時候絕望。
下一篇:佛禪隨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