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物產養育我教學設計三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篇一】家鄉物產養育我教學設計
一、目標確定的依據
1.課程標準相關要求
了解家鄉的物產等有關知識,感受家鄉的發展變化,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
“學生主體性教學”:一切從學生主體出發,讓學生成為知識技能的“探究者”、難點問題的“突破者”,使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2.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有搜集調查的能力,因此可以放手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搜集家鄉的物產。
3.教材分析
《家鄉物產養育我》圍繞 “家鄉物產展示會”和“簡單了解全國各地的物產”兩部分內容進行敘述。通過物產展示的活動,讓學生了解一些家鄉的物產及與物產有關的知識,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二、目標
1. 了解家鄉的物產,并為之自豪。
2.通過調查、采訪等方法收集家鄉物產及有關的資料,并能在眾多的物產中找出本地的物產。
3. 學會與同學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資料和成果。
三、評價任務
1.展開“家鄉物產展覽會”活動,能認識和說出家鄉的物產。(評價目標1、2、3)
2. 探討發現,找出有代表性的全國各地的物產。(評價目標3)
3、歸納總結,用語言或文字贊一贊我們的家鄉。(評價目標1)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教師評價指導要點
環節1:家鄉物產展覽會
(1)深情導入,景美促心動。導入鞏固舊知,引出新知。
(2)完成評價任務1、2、3。
以“家鄉物產展覽會”為內容展開活動:
(1)屏幕出示展覽會要求。
(2)小組活動,教師巡視了解情況并做相關指導。
(3)每組派代表交流,教師總結。
1、對學生進行指導,并給予積極的評價。
2、教師在傾聽學生發言時,及時給予鼓勵與肯定,并通過課件演示給以適當的補充。
3、組織好課堂秩序。
環節2:簡單了解全國各地的物產
(1)播放有關全國各地的物產的圖片,學生欣賞,學習并交流。
(2)完成評價任務2。
(1)播放課件,學生欣賞。
(2)小組交流在大屏幕上你都看到了什么,是哪里的物產?你是怎么知道的?
(3)除了剛才這些,你們還知道有哪些地方的物產?學生自由說,教師給予充分鼓勵。
引導學生學會與同學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資料和成果。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教師評價指導要點
環節3:課堂總結:贊一贊我們家鄉的物產
(1)課堂總結:贊一贊我們家鄉的物產。
(3)完成評價任務3。
(1)自由發言,并用文字寫出贊美家鄉物產的話!
(2)教師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保護這些物產。
1、做好引導,激發孩子熱愛家鄉的感情!
2、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篇二】家鄉物產養育我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家鄉的物產,介紹這些物產,感受家鄉物產的豐富。
2.引導學生運用搜集、調查等方法收集家鄉物產及有關的資料,了解家鄉的物產,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說教學重點:
了解家鄉的物產,介紹這些物產,感受家鄉物產的豐富。
說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運用搜集、調查等方法收集家鄉物產及有關的資料,了解家鄉的物產,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家鄉物產。
學生準備:課前了解家鄉的物產,準備一些物產。 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家鄉山美、水美、物也美。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嗎?在上節課中,在同學們的帶領下,我們一起到生我們養我們家鄉寧夏進行參觀。
在那里,我們不僅欣賞到了美麗的景色,還聽到了動人的故事,真是讓人流連忘返啊!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再一次坐上時光列車,走進家鄉的物產吧!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首先是對上節課學習的內容進行一個回顧,其次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今天的新課。
二、新課講授
活動一:說說家鄉好物產
1.那我們的家鄉究竟有哪些物產呢?課下同學們對寧夏的物產進行了調查,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小聲的把自己搜集的材料與同組的同學進行交流、匯總,并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完成調查問卷。
2.小組交流與匯總,并進行匯報。
3.除了調查表上的這些物產外,你還搜集到了哪些寧夏的物產?看到這么多的家鄉物產,你們想說些什么呢?
4.學生匯報說感受。
【設計意圖】此環節充分發揮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了解寧夏都有哪些物產,并進行分類。設計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課下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同時利用課上小組成員之間互相交流的過程,培養學生合作的能力。
活動二:家鄉物產我來夸
1.我們家鄉的物產多又多,課下,各小組搜集了有關寧夏物產的資料,今天我們就舉辦一場家鄉物產推介會,向大家、游客夸夸我們家鄉的物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上的要求(出示要求):
(1)每組將自己搜集的物產向大家介紹:說明并展示自己家鄉物產的照片、圖片、實物等等,如果有同學帶來了家鄉的食品可以請同學們嘗一嘗。
(2)組內一位同學發言完以后,其他同學可以給以補充。
(3)其他小組學生要認真聆聽。 2.小組展示家鄉物產,教師適當引導。
3.教師點評:你們的介紹精彩絕倫,博得了大家和游客們的陣陣掌聲。
4.除了剛才同學們介紹的這些物產之外,誰還想與大家介紹一下家鄉的其他物產呢?
(1)學生介紹。(相機出示圖片) (2)學生說感受,體會家鄉物產豐富。 【設計意圖】此環節我創設了情境,目的在于激發學生敢于表達的能力,同時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借助多媒體進行展示交流寧夏物產,讓學生對寧夏物產進行了解。
活動三:感情升華贊家鄉
導語:今天老師也為大家帶來了兩樣寧夏的物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在寧夏的物產中有一樣它是出自我們的石嘴山,它就是太西煤。(出示資料進行展示)
(出示圖片及資料)太西煤是寧夏石嘴山市汝箕溝盛產的優質無煙煤。不僅大小、形狀都加工成一個規格,而且烏黑晶亮,觸之不染,燃之無煙。既是理想的化工原料,又是國外古式高級住宅壁爐的上等燃料。遠銷亞歐美等十多個國家。太西煤的經濟價值很高,發電廠利用他點亮了整座城市,鋼鐵廠利用它,生產出可供人類利用的鋼鐵,生活中我們更是離不開它,人們利用它不僅烹煮出美味的食物,還可以為人們供暖,給我們在寒冷的冬天帶來溫暖。
2.聽了老師的介紹后,你有什么感想呢?
3.好同學們,欣賞完石嘴山的太西煤后,請跟我一起走進寧夏中衛,我介紹的第二樣物產就產自這里,他就是----硒砂瓜。
(1)(出示圖片及資料)中衛壓砂西瓜,因產品中富含健康元素硒又稱中衛硒砂瓜。被譽為戈壁西瓜,石頭縫里的西瓜,系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特產。因原產于中衛城區香山地區,并采用壓砂栽培技術而得名。加
上當地特殊的降水、光照、溫差、土壤條件,所產西瓜不但個大、甘甜,而且皮厚、質硬,耐貯運,自然保鮮期50天以上。中衛硒砂瓜以獨特的生產方式和卓越品質成功打入日本、新加坡、香港、臺灣等市場,并獲得首屆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50強,成為寧夏產品走向全國一張靚麗的綠色名片。
(2)今天我也帶來了硒砂瓜,讓我們一起去嘗一嘗吧!味道怎么樣?用一句話夸一夸它吧!
4.同學們推介會上有這么多家鄉的物產,你最喜歡哪樣呢?說說你的原因。
5.看到這么多家鄉的物產,你的心情怎么樣?用你們優美的話語贊美一下家鄉吧?
5.教師小結:(出示圖片)美麗的寧夏,賀蘭石是你晶瑩透亮的眼睛;讓人們看到你的慈祥與溫柔。輕浮在黃河水中白色的羊皮筏子是你柔軟的肌膚;告訴人們你的溫暖與體貼。一片片紅紅的枸杞田是你的雙手;向世界宣告寧夏的特色。那黑黑的發菜就似你的毛發輕柔而溫和。是你,用你的眼睛、毛發、雙手、肌膚和身軀;養育了寧夏川里一代代樸實的人民,讓我們用最簡單的語言贊美家鄉吧!讓我們用最真摯的情感表達對家鄉的熱愛吧!
【設計意圖】此環節借助媒體手段,通過我向大家
介紹家鄉的太西煤及硒砂瓜,引導學生進一步以及了解家鄉物產,感受家鄉物產的豐富。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家鄉物產的熱愛與珍惜。
三、總結
同學們,短短的旅行即將結束,你是不是也像老師一樣還沒旅行夠呢?在這節課上,我們不僅對家鄉多了一份了解,而且又多了一份愛,增添了一份自豪。今天,我們為自己的家鄉感到自豪;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家鄉為你們的成長感到驕傲。
【設計意圖】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總結,同時再次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為家鄉感到自豪的情感,并樹立長大后為家鄉做貢獻的意識。
四、作業超市
1.搜集家鄉其他物產的資料,自己讀一讀,講給家人和身邊的朋友聽。
2.問問你的家人,家鄉的物產是怎么生產出來的,它們的出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用處。
3.課下嘗一嘗寧夏及其他地區的物產。 從以上三項作業中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項進行完成。
【設計意圖】自選作業,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鞏固,同時也為下節課的內容進行鋪墊。
【篇三】家鄉物產養育我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知道家鄉的特產,能介紹這些特產的優點并且能分類。
(2)會做調查報告,并對家鄉物產作統計。
2.情感與態度
認識家鄉特產的同時感受家鄉的與眾不同,產生強烈的熱愛家鄉的情感。
3.行為與習慣
能夠熟記家鄉特產及特點,并為他人作介紹。
4.過程與方法
在游戲等活動過程中,知道家鄉物產豐富,做好調查報告。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搜集家鄉特產,并分類整理。
2.難點
(1)了解祖國各地的特產。
(2)增強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
幻燈片、一些特產。
(二)學生準備
課前了解家鄉的特產。
【教學過程】
(一)我的家鄉產什么
1.教師出示課本圖片。
師:在這個集市上,你看到了什么呢?
學生紛紛回答。
生1:看到攤位上寫著“本地特產”。
生2:看到人們在買東西,如手工圍巾、土雞蛋、糖人等。
教師小結:家鄉的物產真是非常豐富呀!
2.師:那么,我們的家鄉有什么特產呢?
生思考,討論。
師出示調查統計表,學生完成調查報告。
3.師出示博覽會的圖片,并講解每一個展品的名稱、用途、制作流程等。
師:在博覽會上,你最喜歡的是什么?為什么?
學生分成小組討論,班內匯報結果。
(二)家鄉物產惹人愛
1.出示童謠。
家鄉什么多?水多。
千條渠,萬條河,
魚滿筐,蝦滿籮。
蓮藕甜了心窩窩!
出示問題:大家猜一猜這是什么地方呢?
學生:水鄉
2.出示教材上方水鄉風光圖。
師:在那里,人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里的山水養育了幾代人。你們從圖上可以看到什么呢?你們會有什么感覺?
學生紛紛回答。
生1:我看到人們在船上摘蓮子。
生2:我看到人們特別高興,肯定是捕捉到很多魚。
生3:我看到那里水那么多,感覺水里肯定有很多的蝦、螃蟹呢!
生4:我感覺他們肯定唱著歌,高高興興地回家。
3.出示教材下方三幅圖。
(1)洛寧縣淡竹栽培歷史悠久,素有“竹鄉”之稱。洛寧竹編在全國享有盛名,采用完全手工制作的傳統工藝,融傳統工藝與現代美學為一體,精巧雅致,清新自然,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成為都市家庭、髙級賓館、禮堂飯店以及饋贈親友的高檔工藝品。
(2)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著,也是區別于其他民族最顯著的特征。
(3)竹筒飯是傣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諾族、景頗族等眾多民族經常做的一種風味飯食,有普通竹筒飯和香竹糯米飯兩種。傣族喜歡吃香竹糯米飯,其他民族喜歡吃普通竹筒飯。
出示問題:我們的家鄉有什么特產呢?具有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交流。
4.出示“千人糕”童謠。
一塊千人糕,
看似很平常。
誰先播下種?
誰又插下秧?
誰在勤耕耘?
誰去收割忙?
誰來碾成米?
誰來下廚房?
經過多少手?
給我一口香。
出示問題:為什么叫“千人糕”呢?
學生討論。
生1:因為它凝結了很多人的勞動成果。
生2:因為我們想讓人們愛惜糧食。
生3:這是一種夸張的說法。
師:一塊千人糕,原來是這么多人的勞動成果啊!你最喜愛的家鄉物產是什么?它也像千人糕一樣,需要許多人的勞動嗎?
學生分組介紹。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介紹家鄉的物產,知道這些物產的特點、制作流程,從而感受到家鄉的富饒和美麗,產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板書設計】
家鄉物產養育我
我的家鄉產什么→富有地域色彩
家鄉物產惹人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上一篇:說到心坎的鼓勵人的文案【504】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