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改寫人生的大方向
歐·亨利最著名的寫作特點,就是峰回路轉的結尾。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卻認為在那個沖擊性的結尾之后,歐·亨利根本沒有試圖刻意地去改變主人公的命運。
正如禽獸所說,那兩個女畫家的命運,無可避免地會重復老畫家的宿命。
如果不是過于樂觀主義的讀者,都無法否認這一點。
但是,作者并沒有利用自己“天神”的權力,直接去左右人物的命運。
甚至沒有讓“公主”瞟見哪怕一點點“王子”的身影。
反過來,在如此明顯的宿命之下,作者也一樣沒有直白地放任主人公徹底頹唐、或者憤世嫉俗起來,成為“逆天的代表”。
作者只是很平淡,或者說,很冷靜地讓整個場景和狀態,永久地停留在了那個剎那。
在沒有任何解釋或者延伸。
剩下的,就全部交給讀者自己去想象。
實際上,所有關于這部作品的思考和感受,在我看來,都來源于這種不把話說盡的作品處理手段。
很多情況下,現在的作者都非常愿意自己跳出來說道理,甚至將自己的觀點直接通過人物之口說出來。
至于為了營造氣氛或者達成某種作者需要的目的,隨意擺布人物的命運和行為,就更是司空見慣。
在短篇的創作中,這種現象的直接表現就是人物和情節的變化突兀和生硬的說教。
換言之,作者創作的時候需要足夠的沖動和寫作欲望,但如果關不住自己的筆,急自己的觀點說出來,那就還不如不寫故事,改寫評論的好。
能夠在講述小人物的故事中,教給人們一些大道理,而且聽上去很合理,即所謂的平凡中見偉大。
把這首詞改寫成作文300字
譯文:春天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上已經長出了青澀的果實。
燕子飛過天空,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怛不要擔心,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
圍墻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蕩秋千,少女發出動聽的笑聲,墻外的行人都可聽見。
慢慢地,圍墻里邊的笑聲就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無情的少女所傷害。
作文:熙寧七年,蘇軾在杭州時,曾收侍女朝云,時年十二,后收為妾,侍奉蘇軾二十三年,隨他顛沛流離、起起落落直至惠州。
朝云美麗、賢惠,長于歌舞,陪伴蘇軾度過了無數艱難歲月,是蘇軾至親至愛的患難伴侶。
據相關文學資料記載,在惠州,一日,蘇軾與朝云閑坐,“時青女初至,落木蕭蕭,凄然有悲秋之意。
”于是,請朝云唱《蝶戀花?春景》。
朝云歌喉婉轉,滿目噙淚。
蘇軾就問:“朝云為什么這樣傷心?”朝云回答:“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
”說罷更不能成聲,自此終日惆悵,不久抱病而終。
此后,蘇軾郁郁寡歡,終生不再聽人唱此詞。
全詞如下: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
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消。
多情卻被無情惱。
這首詞上闋“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意思是說,春天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上已經長出了青澀的果實。
有燕子飛過天空,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但是不要擔心,天涯到處都長滿了茂盛的芳草。
這里,詞人描繪了一片暮春景色。
首句“花褪殘紅青杏小”,既點明春夏之交的時令,也揭示出了春花殆盡、青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陳代謝的規律。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這既交帶了地點,也通過“燕子”和“人家”來增添了暮春時節的活力。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柳棉”即柳絮。
意思是說,柳絮漫天飛舞,芳草無際。
“柳絮”和“芳草”在中國古代詩文中是最易撩人愁思的意象。
芳草總是那樣無情的延伸遠方,柳絮卻又紛紛揚揚飛舞,最易勾起思念之情與惆悵之感。
詞人用了1個“又”字,不但暗示了詞人謫居此地已非一載,而且表現出時間的流逝,歲月無情,悲從中來的傷感之情油然而生。
“天涯何處無芳草”表面似乎只是說春色無邊,芳草茂盛。
這里,詞人不但用青青芳草渲染了暮春時節的“樂景”氛圍,而且最為關鍵的是詞人化用了《離騷》中“何所獨無芳草兮,又何懷乎故宇”之意,以此表明了只要隨遇而安,哪里不可以安家的深層意義。
這是詞人蘇軾豪放、灑脫的表現,更是詞人的無奈之舉。
詞人“以樂景表哀情”,真是倍增其傷感。
據有關資料記載,朝云唱此詞至“枝上柳綿”句時,感受甚深,情不能自抑。
蘇軾卻笑曰:“吾正悲秋,而汝又傷春矣。
”“悲秋”是詞人蘇軾的人生感悟,表現出詞人年歲如秋而壯志難酬的嘆惋。
“傷春”是朝云的人生體驗,是朝云對青春如殘紅飄絮無情的感嘆。
下闋“墻里秋千墻外道。
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消。
多情卻被無情惱”,重在傷情。
“消”即消失。
“多情”指墻外行人。
“無情”指墻里佳人。
意思誰說,圍墻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蕩秋千,發出動聽的笑聲。
圍墻外的行人聽到了笑聲。
慢慢的,墻里的笑聲聽不見了,多情的行人惘然若失,憑空生出無限的煩惱。
“墻”喻指隔離物。
從作品表層看,似乎是描寫生活中邂逅的戀情,但從深層次看,卻是反應了蘇軾密州時政治上抑郁的心境。
似乎蘇軾與朝廷之間也是隔著一堵墻的。
“佳人”(即美人)不正流露出蘇軾渴望朝廷理解的情結。
屈原在《離騷》中說:“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其中的“美人”喻指理想中的人,即楚王。
然而,詞人卻“忠而見疑,直而見謗”,最終落得貶謫嶺南的下場。
因而,“多情卻被無情惱”實際上暗示了詞人嘲笑自己的多情,一心一意為朝廷,最終被打擊流放,來到這偏遠的嶺南還想到朝廷,真是增加了無謂的愁苦。
總之,這是一首感嘆春光流逝、佳人難見的小詞,詞人的失意情懷和曠達的人生態度于此亦隱隱透出。
在藝術上,本詞還表現出婉約詞風,不但以樂景表哀情,而且實寫虛寫交互中,加深了詞人的情感深度,表現出了詞作的深沉意蘊。
關于《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改善人生》的演講稿
安靜地床邊,聞著你所散發出來的墨香,的疲勞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自從初逢,你便悄悄地攫住了我的心。
與你的每一次相遇,都深深撞擊著我的心靈,激蕩起層層漣漪。
記得那時我還在讀幼兒園,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的畫獲獎了。
當老師將嶄新的你送到我手中時,孩提如獲珍寶般的激動和幸福真的難以用言語來表達。
輕輕地撫摸著你的臉龐,我知道你即將開始走進我的生活。
感謝有了你,陪伴我度過童年那段美好的時光。
在你的陪伴中,我獲益良多。
直到現在工作了,我還可以向學生們講述那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我知道,這都要歸功于你。
上小學之后,我對你的愛有增無減。
感謝有了你,我可以在學校的演講比賽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匹黑馬;感謝有了你,我可以在同學羨慕的眼光中將一個個童話故事娓娓道來;感謝有了你,我可以在老師的贊許中捧著報紙朗讀自己的文章;感謝有了你,我可以在家人的滿意中加入了校第一批記者團;感謝有了你,我收獲了太多太多……讀高中之時,處在青春叛逆期的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彷徨和無助。
成績的跌落、升學的壓力讓我喘不過氣來。
是你,一次次為在黑夜里迷失方向的我點亮那盞指引的航燈;是你,一次次為正想封閉自己與世隔絕的我推開那扇緊閉的心扉;是你,一次次為想要逃避想要放棄的我點燃那簇奮斗的希望。
是你讓我要學會珍惜,學會感恩。
在你的指引和鼓舞下,我終于重新站立起來,迎難而上,成功地邁入了大學的門檻。
時間飛逝,我已經參加工作一個月了,而我又重新回到了與你初次相逢的地方。
每每翻閱著和工作有關的書籍,我似乎看見你在對我微笑,聽見你在告訴我該如何和小朋友們相處,教會他們本領。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的確,當今人類社會的迅猛發展與書的貢獻是密不可分的。
一句格言就像波濤中的燈塔,為海上的航船指引著前進的方向;一篇美文就像初春的微風,吹開寂寞者緊掩的心扉;一本好書就像沙漠中的一泓清泉,為瀕死的人送去生的希望。
古往今來,數不盡的名士偉人從與你的交談中汲取著營養,并最終名垂青史。
而如今,我透過你得以與那些偉大的靈魂接觸,與那些高尚的心靈對話,從那些瑰美綺麗、流傳千古的文字中譜寫出生命的交響曲。
聽說過猶太人的故事嗎
猶太人父母在他們的孩子出生時就在書本上滴上蜂蜜,讓孩子吃,為的就是告訴他們,看書就跟吃蜂蜜一樣甜。
所以猶太人特別愛看書,曾經有人統計過,平均每個猶太人一年要看三百多本書,他們從書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
世界公認,猶太民族是世界上最有創造力的民族。
可見,讀一本好書,就好似上了一堂生動的人生課,讓我們的知識面更加寬廣,也由此改變了我們的命運。
著名導演張藝謀說:“無論是名揚全球的科學家,藝術家,或是一個普通百姓,都是知識改變了他們一生的命運。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在那么短短的時間里,張藝謀將中華民族的5000年文化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試想下,如果他沒有讀過中國的歷史,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又會帶給人類怎樣的視覺沖擊。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而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正取決于科技水平的高低。
從“五四”到“九一八”,從“反帝反封”到“抗日救國”,從抗戰到解放全民族,你帶領著民眾在覺醒中重生。
改革開放,經濟建設,我們的祖國在你的感召下正一步步走向昌盛;“嫦娥一號”探月衛星上九天攬月;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凝結著中國人民的智慧,沖上云霄并實現了太空漫步
曾經歷經千劫萬難的中國,在你的滋養下重煥生機
是啊,你改變了中國,建設了中國,你對我們是多么的重要。
然而我也知道,你從來就不屬于懶惰的人。
惟有不斷地讀書學習,我們的生命之樹才能結滿豐碩的果實;惟有不斷地讀書學習,我們才有力量向理想的目標靠近;惟有不斷地讀書學習,我們才會創造嶄新的自我,執著的追求無愧的人生。
我有時候甚至想,如果你沒有出現在我的人生里,我會是怎樣一種狀態。
感謝有了你,讓我學會成長;感謝有了你,讓我學會感恩;感謝有了你,讓我學會堅持;感謝有了你……我想在我生命的未來,我將永遠暢游在你——書海的浩瀚中,用無比愉悅的心情和那一群群同樣的愛書人共同續寫中華的輝煌
跨過知識海洋,造就精彩人生——知識改變命運(北侖區新蕾幼兒園 胡娜)新華字典里是這樣說人生的:人生本神秘,當萬物復出的那一剎那,就已注定人生要飽受,喜,怒,哀,樂之感,萬物輪回之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都是必然的……,但并不是說不能改變。
卡耐基在他的《卡耐基智慧全書》中說人性的弱點并不是能改變,只要從書中掌握了解認識人性的弱點,就能外向成功的人生。
讀書是最好的學習方式,最好的娛樂方式。
在讀書時,能享受到平常所感受不到的一種快樂,讓我們遨游在書的海洋里。
不僅如此,書籍還能讓我們視野更開闊,學習更多知識,思想也能更深入,更有創意…使我們對自己的未來也更有信心。
書帶來的知識力量猶如大海一樣的無窮。
書帶來知識的廣闊猶如大海一樣望不到邊,走不到盡頭。
人生又像大海的海浪,一次次的前進與后退。
在這進與退的過程當中,欣賞這種堅持和美妙當中,人生才會更精彩。
書帶給我們我們的精彩無疑是這樣的登高遠眺。
尤其身陷現實的囹圄,跳出圈子憑借的力量就來自于各種各樣的書,來自于潛心的閱讀。
有了閱讀相伴,尤其是閱讀優秀、經典的作品,那是怎樣詩意的寬松和遐義。
好書,就好比是推開一扇望想美好的窗。
讓我們的思想更寬闊,思路更明朗。
在無意之間我曾翻閱了《與幼兒教師的對話》這本書,這是凱茲教授所著的一本關于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一本書。
起先翻閱書籍的我只是被里面一些小的標題所吸引,后來仔細一看,意料不到的是在這里竟然隱藏著那么深奧的教育理念,使我隱藏在心靈深處對教育的熱情一再激發起來。
書中的一系列反問情景與我教學當中遇到的困惑很快的聯系在一起。
從中也不由得佩服凱茲教授能在幼兒教育這個專業研究上做的那么細致,觀察那么入微。
她所提出的問題的分析,是那么的到為,對現實幼兒教育出現的問題那么一針見血。
從中接間給幼兒教師指明了在從事幼教工作中一定要有反思的頭腦和那科處處為孩子著想那顆對事物熱忱的心。
《戴爾.卡耐基智慧全書》這本書聚集了這是戴爾.卡耐基最暢銷書籍的精華。
書中的作者戴爾.卡耐基是美國現代承認教育之父,人性教父、人際關系學鼻祖。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和人際關系學家 ,是20 世紀最偉大的成功學大師。
卡耐基之所以能取得那么的成就,離不開的他對知識渴求,他很珍惜自己的讀書機會,除了每天幫父母完成家里工作以外,他還每天晚上在煤燈下刻苦讀書。
他不肯向現實屈服,不斷相信知識能改變命運,之因為有他的這種信念和煤燈下苦讀的這種精神,將他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將他在實踐中得到的認識與成功秘訣傳授給他人,也完成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別人的命運,使自己走向了成功的人生。
認真研讀過他這幾本書的人,有的成了成功的商業家,有成了成功的演說家。
因此還被稱為;“除了自由女神像,他就是美國的象征。
”的最高榮譽的稱號。
他書從中的人性的幾個弱點與優點中,使我在與同事之間相處能更融洽,與家長之間的交流能更順利。
在語言的突破上,通過不斷地實踐及總結經驗,感覺自己也是一個成功的發言者。
好書的價值是無可非議的。
她就像晨曦清透的甘露,清爽又甜蜜。
好書除了可以增加知識外,還可以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使你不斷地去改正錯誤,擺正自己前進的方向。
有名的高爾基先生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好書還能帶給你許多重要的好處,可以讓你覺得有許多的寫作靈感;可以讓你全身都有禮節,可以讓你陶冶情操,給你智慧等等。
空閑之余知道自己是童年缺少兒童文學閱讀的成年人,因此為了修補這個缺陷。
最近剛讀了一本的兒童文學《夏洛的網》使我落淚,使我感動。
在這里作者用擬人化夸張的手段描繪出了人性的特點。
蜘蛛夏洛用她的愛網挽救了小豬威爾博的一系列動人過程。
故事結束了雖然,美麗的夏洛美麗的死去,但是故事中夏洛和威爾博之間的愛和友誼并沒有結束。
面對夏洛世俗所謂的尊嚴和高貴都敗的一塌糊涂;面對故事中的夏洛使我更深一層的增加對愛的理解和感受,使我有點混濁的心,又有了干凈和透明。
一本好的書可以純凈自己的心靈,在這經濟加快、互相爭先求得個人利益的時代,讓人們的心靈更純真一些吧。
書使我理解對生活的定義、成功的理解、人生的感悟,使我在這個世界上活的更精彩。
與書為伴,我排除雜念而感到自身的存在,是一種滿足和寧靜、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與書為伴,我享受到生活中每一個過程的美妙與精彩
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蔚斗小學 曹敏很多人都會問這樣的問題:到底是什么主宰著我們的命運
我們能否改變命運
要怎么樣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呢
著名導演張藝謀就回答了這個問題:“無論是名揚全球的科學家,藝術家,或是一個普通百姓,都是知識改變了他們一生的命運。
”美國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在一歲多的時候,因為發高燒,腦部受到傷害,從此以后,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后來連話也說不出來了。
這對一般人來說是不可想象的,但海倫并沒有悲觀,更沒有向命運低頭。
在她的家庭教師沙利文的幫助下,用手觸摸學會手語,摸點字卡學會了讀書,后來用手摸別人的嘴唇,終于學會了說話,并且學會了五種文字。
24歲時,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世界著名的哈佛女子學院,此后她將畢生的經歷和心血都投身于慈善事業。
一個盲聾人居然會有這么大的成就,難道不讓人驚訝嗎
如果海倫屈服于不幸的命運,不用知識和學習改變命運,那么她就會成為一個可憐而又愚昧無知的寄生者
但她卻與不幸的命運做斗爭,她以驚人的毅力和頑強的精神,不斷學習,用知識充實自己,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知識是照亮命運之途的燈,引領著人們走向燦爛的明天。
知識在整個人類的發展史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任何人都不會忽略學習和知識的重要性。
中國有句古話:一個人如果想出人頭地、成就大業,必須具備五個條件,就是“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可見,我們老早就認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具備了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
這句話中的“命”、“運”、“風水”實際上都是無法捉摸、不可控制的東西。
一個人難以改變自己的先天之命、后天行運,也不好改變先天的風水,以及后天的環境,尤其是社會制度、社會習慣等等。
“陰德”同樣是無法預期的,這無非是對人的一種安慰和教化。
在這當中,我們唯一能夠把握的就是“讀書”,所以,認真努力地學習是我們改變自己命運唯一的方法。
古今中外許多杰出優秀的人都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了這個道理。
三國時代,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這力量就來自于知識;一代偉人毛澤東博覽群書,海納百川,領導全國人民改變了中國的命運,用知識譜寫出了光輝的篇章。
是知識,讓愛迪生從貧民窟走入了曼哈頓;是知識,讓輪椅上的霍金成為了全世界的驕傲
當今社會最注重人才,因為人才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動力。
然而,只有掌握了足夠的知識才能稱得上是人才,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反之,我們就很難被社會認可,最終將會被社會所淘汰。
一個有知識的人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一群有知識的人能改變國家的命運。
“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讓中國從此慢慢崛起。
那時候,我們沒有強盛的國力,沒有裝備精良的武器,但中華兒女有的是黃帝蚩尤的熱血,有的是中華文明帶給我們的骨氣。
從反帝反封建到抗日救國,從抗戰到解放全民族,中國正是在民眾的覺醒中重生,在知識的感召下振興。
改革開放,經濟建設,我們的祖國正一步步走向繁榮昌盛。
“嫦娥一號”探月衛星上天攬月;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凝結著中國人民的智慧,沖上云霄。
曾經歷經劫難的中國,在知識的滋養下重新煥發生機
是知識改變了中國,改變了中國落后挨打的命運;是知識給了我們這個民族以韌性,是人民用知識建設了中國,塑造了中國蒸蒸日上的今天;是知識賦予了我們偉大復興的動力。
知識對于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民族是多么的重要。
它是我們精神的需要,是無窮無盡的,在你不斷汲取知識營養的同時,它已經化為了一股力量,讓你無往不勝。
然而,知識從來不屬于懶惰的人。
如果又盲又聾的海倫·凱勒沒有用她那不屈的斗志和頑強的精神,不斷地進行學習,那么她永遠將活在自我封閉的世界里。
然而,她用知識充實自己,挑戰自己,最終擺脫了命運的枷鎖。
鮮花和掌聲從來不會給好逸惡勞者,否則會留下“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感嘆,讓我們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創造自己美好的明天。